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讼牒

讼牒

宋代 李正民

决遣惭非朱子元,纷纷讼牒拥輶轩。自嗟虚忝皇华使,材拙将何广上恩。

诗人李正民的古诗

和尹叔见寄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心似行云忆故山,干戈满地欲归难。愁肠索寞频浇酒,病骨支离懒正冠。

郑太田多犹乏食,阮公钱入便辞官。久知身世皆如梦,万事何须苦控抟。

慈云老人

宋代 李正民

白足苍颜老行全,曾随逐客海南边。愿将一滴曹溪水,救取城中劫火然。

泉守汪兄内翰惠荔子蕉乾

宋代 李正民

远使担簦到草堂,泉州太守未相忘。素书岂但寒暄问,篚实仍分果蓏香。

荔子尚滋闽岭露,蕉乾犹带粤林霜。自怜辽鹤归飞倦,咀嚼偏知气味长。

挽鲁奉议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华胄流芳远,平湖世载昌。鲤庭遵善教,龟组贲恩章。

劳佚身兼适,悲欢念两忘。平生修净业,归路指西方。

扈从航海

宋代 李正民

云涛雪浪蹙天浮,隐隐征帆去未休。蛟蜃伏藏舟楫稳,将军何用说防秋。

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

宋代 李正民

投我以建溪北焙之新茶,报君以乌程若下之醇酒。

茶称瑞草世所珍,酒为美禄天之有。碾碎龙团乳满瓯,倾来竹叶香盈卣。

涤烦疗热气味长,消忧破闷醺酣久。君不见竟陵陆羽号狂生,细烟小鼎亲煎烹。

扁舟短棹江湖上,茶炉钓具常随行。又不见沛国刘伶称达士,捧罂衔杯忘世累。

无思无虑乐陶陶,席地幕天聊快意。欲醉则饮酒,欲醒则烹茶。

酒狂但酩酊,茶癖无咨嗟。古今二者皆灵物,荡涤肺腑无纷华。

清风明月雅相得,君心自此思无邪。

挽刘刑部 其二

宋代 李正民

避地辞高密,侨居寓武原。放怀乐棋酒,馀力治田园。

方茂三松寿,俄成万日墦。九原箫鼓咽,难驻已招魂。

校旧书

宋代 李正民

尘垢纷纷漫扫除,可怜乾死蠹书鱼。何须更待青藜照,只合斋心读误书。

和元叔闻德邵省下之作

宋代 李正民

文场决胜事何如,神助曾无合浦珠。正论久知传木铎,哇音宁使混錞釪。

土风未改犹思楚,射御今应复教吴。白雪调高难继和,埙篪歌咏古相须。

寄艾若讷

宋代 李正民

拟寻荒僻事田园,窃食祠庭愧国恩。休论鹤长凫甚短,且看齿落舌犹存。

陶潜昔去因多忤,房琯今知欠不言。欲问大钧吾岂敢,喙长三尺亦须吞。

客有以茶易竹次韵

宋代 李正民

琅玕黝璧两清虚,不比山阴鹅换书。花乳试烹应有味,龙孙新种未嫌疏。

轻身通气宜君饮,冒雪停霜称我居。斜曲短长休更问,森罗万象已如如。

题大安驿诗大安驿距信州分水岭二十五里壁间有鲍娘题诗云鸡声哽入 ...

宋代 李正民

两州水向岭头分,入眼溪山处处新。春色故应无彼此,江南未必胜瓯闽。

送尹叔倅濠梁

宋代 李正民

淮邦井邑苦萧条,尚可观鱼访古濠。志士揽衣辞旧隐,馀民拭目看垂櫜。

清传阖境持杯水,器赏名贤解佩刀。无复高阳旧闾里,为寻故宅薙蓬蒿。

寄祝舜俞

宋代 李正民

彭泽县令五斗米,陶潜轻之辞百里。蜀道崄崎九折坂,王阳畏之能自免。

君今行事古人同,要作闲官兴非浅。胡为穷腊远羁游,路指太末干贤侯。

风霜皴肤雪扑面,舟几折橹车摧辀。归来赠我双鲤鱼,尺素中藏一幅书。

具言劳苦自悔责,乃知世事非良图。苕溪春回波泛绿,况有淲田可耕斸。

我今亦欲赋归与,便约临流结茅屋。

示鹿苑如老

宋代 李正民

隐约平林夕照红,杖藜松径叩莲宫。有言未必输摩诘,得句何妨示己公。

自静其心心合道,无情于境境成空。谁知觌面相看处,洞水西流信已通。

和同院蜡梅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曾笑江妃粉面光,化工端为拂光黄。蜜脾旋滴明如剪,宫额新涂暗有香。

应与巩梅分气味,不同陶菊斗轻狂。捧心谁识西施病,临鉴深颦未试妆。

赋雪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六花撩乱似飞蓬,落处宁分室蓬宫。墨突不黔非减爨,秦乌变白罢盘风。

华颠欺我三千丈,劲气输他十八公。待得烛龙衔耀至,冰消云卷静归空。

题羊裘轩诗

宋代 李正民

世祖驰驱复汉家,故人高卧老烟霞。至今只说羊裘好,拜衮谁思邓仲华。

戏和叔

宋代 李正民

耆年多病心未老,异县久羁家益穷。贻书乞米朝不饱,作赋教子文尤工。

春风不消两鬓雪,酒力尚借双腮红。归来群芳已零落,苦恨鶗鴂鸣匆匆。

和平叔 其一

宋代 李正民

旧结茅茨阅十春,忆曾扪虱话春辛。当年巳讶霜髭老,今日何辞酒盏频。

得俊东床人似玉,颂功槐府笔挥银。从今稳步青云上,聊慰投閒物外人。

李正民

李正民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