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冈八景和叶六桐明府韵 其五 江门晚渡

古冈八景和叶六桐明府韵 其五 江门晚渡

明代 李之世

千艘如蚁集江门,却喜江声敌市喧。向晚绿杨归渡暝,远烟明灭认前村。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入秋无事自掩蓬庐偶然意会凭几漫书不伦不次楮尽而止得若干首 其 ...

明代 李之世

贫只为收书,贫复著书卖。以彼谀墓金,偿此买书债。

饮香树

明代 李之世

已闻岩树能成酒,更说椰浆解醉人。近谱西林新本草,众香国里一株春。

游滴水岩

明代 李之世

怪底兹山奇,而无泉与潭。山僧聆我言,指我滴水岩。

扪萝才一上,片石亦崭崭。既无瀑布喷,亦非水镜涵。

石面微沾润,点滴才二三。手接不盈掬,舌餂有微甘。

借问僧徒众,何以救渴馋。山僧笑不言,引我度粗蓝。

香厨间石壁,暗用竹笕探。青涧泻无声,沄沄注虚墰。

墰下疏清渠,馀流分绕龛。霖暵无增减,冬夏常湛湛。

酌我香钵盂,令我解烦惔。始疑造物私,旋悟智者耽。

涓涓成江河,斯语匪虚谈。

赠无树上人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弥天江路迥,一锡向南飞。幻影原无住,逢山可当归。

行随湘浦雁,身老粤中薇。相遇溪堂上,香云满衲衣。

题陈命美壮游册十首 其十 珠江汎月

明代 李之世

春水碧如油,珠江汎月游。女郎不相识,并著木兰舟。

潮生

明代 李之世

渺渺来何处,悠悠看渐盈。常随宵月长,偏傍晓霜清。

澶漫原无极,迢遥似有情。物华向此度,空水自长生。

南山樵客歌

明代 李之世

朝采南山樵,暮采南山樵。南山高高,白石嶕峣。黝壑无人,阴风飂

庄田僧舍

明代 李之世

山僧不住山,庄上结茆屋。川原新雨过,处处啼布谷。

农家春事忙,晓出驱黄犊。蔓草偃荆扉,山僧还独宿。

送吴彦先扶其兄非熊旅榇还新安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严程无日夜,幽赏每多违。鸿雁雨中断,交游岭外稀。

乡心容易折,客计转怜非。生死虽殊路,云山一处归。

同潘寰瀛王尧韭集梁澹明馆赏菊

明代 李之世

晶波窅窅漾池光,平曳素云过短墙。才到阶庭惊韵石,坐来衣袖染奇香。

草沾馀暖犹含绿,菊领新寒尽吐黄。清露冥濛灯晻霭,恍疑身醉辋川庄。

王侯德政咏 其七 花郊驯雉

明代 李之世

青郊如染遍桑麻,烟火茆茨几万家。夜户不惊眠犬静,山鸡时啄野桃花。

王尧韭以六忆诗见投和之 其六 忆妆

明代 李之世

菱花似水写秋光,画出双眉若个长。一片乌云翠可鉴,飞来小凤立中央。

冯载赓招集滴翠山房同胡南征陈命美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才出青门即近郊,山堂幕苈隐林坳。欲开莲社依僧院,为卜松邻借鹤巢。

空翠和岚当槛滴,午钟飘梵隔云敲。异花奇草看难遍,阵阵馀香入酒肴。

秋园诗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游花点点曳花须,冷蕊垂垂缀露珠。一夜西风摇百草,轻霜凄断白蘼芜。

和夜烧松明火

明代 李之世

穷冬憺阴晦,海气交冱寒。我无绛蜡炬,斗帐围红鸾。

樵人割松脂,焚著青烟团。琼人轻沈檀,嗅此如茝兰。

覆瓦炷其烟,收煤有一槃。我闻龙香剂,乃出松火残。

恨无和胶法,弃置殊可叹。良材贵有遇,太息坐更阑。

赠端公禅师

明代 李之世

金篦导苦海,玉镜照迷方。煮石临阶月,翻经续鼎香。

众生资慧命,大地尽慈航。不必知名姓,前身是药王。

螺川望月有怀陈子明杨若春余彩震

明代 李之世

江干聊徙倚,流目火云残。政尔陶嘉月,游思属所欢。

清辉涵水镜,皓魄漾金盘。浥露荷同汎,萦烟竹共漙。

川峦宁异照,风月觉殊观。独白悲形影,何由托羽翰。

砧摇风绪乱,书就雁行单。相望那同赏,关山此夜寒。

舟中遣怀效吴音兼寄方孟旋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水逝花飘稔有情,凌波睇望澹情情。却怜弱荇牵风转,不厌垂杨拂棹轻。

山学鸦黄当镜立,江分鸭绿入杯平。更谁消受湖中景,十里芳莼一勺羹。

立春前一日独酌花下漫兴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水烟山霭尽春情,不但花容与鸟声。篱壁风光人不管,土牛看罢趁街行。

春日答何文起见怀

明代 李之世

韶景延初霁,晨曦灿中林。未测曦林里,春华几许深。

阳陂擢新荑,幽谷啭鸣禽。流辉如曳练,兴霞似卓簪。

恻恻岁光迈,悠悠恋赏音。岂不眷曦皋,轸念滞愁霖。

故人枉惠好,投我怀春吟。以彼玄栖想,怜余畸世心。

劲翮知投薄,脩鳞思泳浔。嘤鸣自有感,长谣报断金。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