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为何凝生题十九首 其三 今门

为何凝生题十九首 其三 今门

明代 李之世

森森苔径绿荫繁,白板双支今始门。竹里茶烟和露掩,山禽到此也忘喧。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珠江词 其五

明代 李之世

白浪排山山欲摧,北风打船船不开。江边渔父迎人语,如此风涛郎莫回。

秋夕雨柬潘孟与

明代 李之世

雨叶淋漓战不休,长风榻畔莽飕飕。旋抽宿火频添茗,乍觉新寒始问裘。

世路逢场多作戏,宦情到海亦乘桴。莼鲈且莫悬归思,好与潘郎赋早秋。

送吴彦先扶其兄非熊旅榇还新安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严程无日夜,幽赏每多违。鸿雁雨中断,交游岭外稀。

乡心容易折,客计转怜非。生死虽殊路,云山一处归。

自省还洞中作

明代 李之世

牢落倦游归,萧然掩旧扉。藓留题处墨,荷换去时衣。

一雨秋阴淡,孤峰倒景微。晚来新水到,垂钓坐苔矶。

重登雪浪阁

明代 李之世

朱楼映带绿萝新,指点灵关迹已陈。台馆到来浑旧识,江山别后几游人。

松风送雨吟虚阁,雪浪飞花捲暮津。惟有玄潭清似昔,八年重浣客衣尘。

题岭上僧房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南来北往客,驱马度梅关。自笑红尘里,生涯不暂閒。

和饮酒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酒肠比沧海,醉骨像邱山。山水仁知徒,醉醒何足言。

中山千日醉,一饮当三年。借问蜉蝣世,深杯能几传。

高台古树行为区茂对昆玉作其树先大夫手植也

明代 李之世

此树生来如许久,闻道台成树久有。树根入土知几深,土面蟠根久半朽。

暗想累台覆土时,根株著土一齐移。台高不改旧规格,树古年年发新枝。

五马门前一径深,森森台畔表乔林。为言世远思培植,更筑崇基护绿阴。

读书处

明代 李之世

一茆正可借閒居,怪底年来倦读书。枕箪乍凉人睡觉,香风送过绿芙蕖。

悼女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桐叶拈来赋小诗,曲栏对月赏花时。如今花发空庭月,祇有寒螀泣露枝。

嘉会楼

明代 李之世

百尺飞楼抗彩霞,荒村篱畔带渔家。巡檐老鹤巢朱拱,泛浦春鸥点碧沙。

庐阜堂空山月静,楚台人去暮云斜。惟馀桃李攒芳径,啼鸟年年对落花。

长歌赠李嗣良

明代 李之世

吾家嗣良青莲后。新诗百篇酒后斗。自言诗与酒相成,混沌元从醉梦剖。

瞹瞹玄黄窅未分,尔时一线灵光浏。隍中之鹿甑边人,醒来摸捉原无有。

刮面旋风入耳轮,急沈松煤挥秃帚。诗喉涩处酒灌浇,酒兴慵时诗擞抖。

万斛明珠似涌泉,通体琉璃含锦绣。来游五岭不知年,酒伴诗朋靡不叩。

时过白社必攒眉,或醉红裙辄濡首。高谈每动公卿坐,里巷酸儒或掩口。

暇叩中林手一编,顾谓髯公首肯否。髯公亦是一酸儒,称诗只解陈窠臼。

勺酒入唇便倾倒,眼花落井扶墙走。嗣良笑我非丈夫,我言醉醒不在酒。

譬如诗趣非关诗,千古几人露眼手。曲栏花下写乌丝,一片斜阳挂户牖。

次陈命美笏斋八景 其三 槐巷风生

明代 李之世

一片凉生碧树头,微风叶叶点庭幽。炎州怪底全无暑,输与疏槐占好秋。

有客携风木遗思卷索题时午月朔次日为先子讳辰余恫焉有感挥泪书之

明代 李之世

白日堕西山,流波到东海。人寿波如斯,奄忽不相待。

岂曰无亲亲莫留。树兮欲静风不休。孤儿独洒终宵泪,苍天漠漠白云悠。

石几

明代 李之世

山中一具天然几,黄如蒸栗滑如脂。问君著此有何用,海月初生云起时。

元旦词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弦管啁啾斗丽华,十分春色半豪家。堂前介福还增寿,过午青衣未散衙。

入秋无事自掩蓬庐偶然意会凭几漫书不伦不次楮尽而止得若干首 其 ...

明代 李之世

偶阅古人书,了不异人意。强作一家言,欲占千秋事。

同万益之刘平子梁伯静嘉荐侄出郭酹吴非熊

明代 李之世

出郭霜气微,孤村澹斜阳。依依闻邻笛,我怀憯以怆。

眷彼同心人,胡为委山岗。海国三千里,游魂归路长。

入门不见人,但见此黄肠。旅葵蔓荒阶,枯藓上颓墙。

思子平生欢,微吟暗自伤。蔬盘罗野簌,且复荐壶觞。

放声聊一哭,掩袂出长廊。

江上春怀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北地尘沙雪满貂,南来风物尚萧萧。半篷衰苇听残雨,几处孤村隔断桥。

晚稻惯尝乡味减,浊醪粗遣恶怀消。故园正想芳菲处,不是登山即泛潮。

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

明代 李之世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