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玉台曲 其二

玉台曲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缥缈孤台接大荒,金光瑶草半苍茫。石岩深锁诸天寂,僧在翠微炷妙香。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戏咏荔枝盘词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树里丛丛荔子湾,石桥流水雪潺潺。江南六月榕荫道,谱入襄阳作砚山。

南归过社中访念心上人

明代 李之世

松自娟娟水自潺,倦游因得叩禅关。阅穷世味方知淡,才到空门觉未閒。

竹崦暗穿潮响细,壁光微印树痕斑。相留茶笋延清话,皓月澄江照客颜。

访潘寰瀛明府

明代 李之世

每到君庭日易曛,诗笺茶夹并曛尊。兰因入室堪为友,竹近穿阶又抱孙。

帐下童乌能授易,客来凡鸟敢题门。仍闻雅有閒功课,新注参同五万言。

入秋无事自掩蓬庐偶然意会凭几漫书不伦不次楮尽而止得若干首 其 ...

明代 李之世

贫只为收书,贫复著书卖。以彼谀墓金,偿此买书债。

杂怀 其三

明代 李之世

西方有一鸟,五色美而都。非鸿亦非鹄,曰凤乃其雏。

群鹗甘腐鼠,嚇嚇竞噪呼。相将厉六翮,一举凌天衢。

打鱼歌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清江八月潮头涨,渔父拦江呼举网。江头少妇趁潮归,觅得鲤鱼置兰桨。

提刀欲剖且踟蹰,中有情人锦字书。绛鳞赪尾蠕蠕动,投向江波信所如。

答文起病中见寄兼订西林之约

明代 李之世

秋色今如许,秋期閒未閒。囊中时贮药,梦里亦寻山。

晓树迎霜早,寒潮带月还。对景堪延赏,无然静掩关。

螺川望月有怀陈子明杨若春余彩震

明代 李之世

江干聊徙倚,流目火云残。政尔陶嘉月,游思属所欢。

清辉涵水镜,皓魄漾金盘。浥露荷同汎,萦烟竹共漙。

川峦宁异照,风月觉殊观。独白悲形影,何由托羽翰。

砧摇风绪乱,书就雁行单。相望那同赏,关山此夜寒。

寄陈熙父 其三

明代 李之世

璧水澄澄玉作钩,黄云冉冉映朱楼。悬知多暇聊攀陟,到有新诗在上头。

游阳历岩观瀑布

明代 李之世

阳历山前巉削壁。倒挂云岩石洞黑。未解源泉何处寻,但见长空一道白。

远望还同玉柱观。近看却似泻冰盘。旋和甘露灌僧顶,忽傍飘风洒客冠。

崩崖陡下数千级。石面苔花泫泫湿。曳来云脚共斜飞,迸出山腰还倒立。

山腰云脚路重重。小桥转过碧冥濛。珠幕光中开古殿,雷声吼处度遥钟。

二十琉璃鉴石室。绛帏閟护金仙骨。却从瀑里现龛灯,髣髴银河吐海日。

半空分沥入山厨。竹笕探来石臼储。敲火石头自战茗,咒泉钵底乱喷珠。

千奇百幻看难尽,闪日摇山目乍瞬。赴壑迢迢知几深,攒峰窅窅望逾峻。

夜半磬声窟里传。游人惊立暝林烟。山僧却道耳根熟,偏向岩端结静缘。

夜行口占示区季誉甘存之

明代 李之世

轮蹄交杂遝,夜语不分明。望火时投店,听鸡夜度城。

堠人严逻柝,驿使抗前旌。夹毂还相问,乡关第几程。

哭潘孟与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尔汝形骸顿可捐,论心直到古人前。诗闻鲤也趋庭日,痛似回兮厄运年。

南海有珠光坠地,北溟无翼上摩天。邮亭尚记篝灯话,一噱新编待子传。

重过西林有述

明代 李之世

刺眼皆非旧,多时余不来。浚池穿石脉,移树补墙隈。

虽尔除繁蔓,犹然费品裁。松阴閒共课,山色照深杯。

圭岭策驴卷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洞口阴飙扫石扉,欲寻云术转微微。月明三弄云中笛,驴背松风吹葛衣。

和饮酒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我不能饮酒,酒亦厌薄之。试问清醒徒,何如浊醉时。

清浊两不受,醉醒宁在兹。未饮颜先酡,客亦不我疑。

空杯谎枯肠,权为酷客持。

同刘平子晚坐溪林

明代 李之世

园庐秋方晏,芳树晚条稀。寒灯听雨罢,淡月出林微。

暝色乍延浦,河流欲漫矶。如何此时赏,幽抱共依依。

撷芳亭夜话

明代 李之世

闻亭秋气早,芳树晚留飔。爱此槐阴月,清光来入池。

微吟穿竹径,对语隔花枝。渐觉明河没,城头晓漏迟。

入秋无事自掩蓬庐偶然意会凭几漫书不伦不次楮尽而止得若干首 其 ...

明代 李之世

尔作为文章,文章不利尔。大都机事人,毕竟机心累。

为何凝生题十九首 其十四 迎凉坐

明代 李之世

炎境趋人著甚忙,挥来褦襶汗如浆。君家纵有迎凉坐,输我寒毡一味凉。

游南华寺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山门矗矗临溪水,绀宇森森锁翠微。玉检三朝封御敕,金函几世护传衣。

天花和雨空中落,松子飘霜殿角飞。欲识西来真面目,一龛灯影鉴重帏。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