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北山洞神宫

游北山洞神宫

唐代 李中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紫阳君。人居淡寂应难老,
道在虚无不可闻。松桧稳栖三岛鹤,楼台闲锁九霄云。
羡师向此朝星斗,一炷清香午夜焚。

诗人李中的古诗

江南重会友人感旧二首

唐代 李中

江南重会面,聊话十年心。共立黄花畔,空惊素发侵。
斜阳浮远水,归鸟下疏林。牵动诗魔处,凉风村落砧。
长江落照天,物景似当年。忆昔携村酒,相将上钓船。
狂歌红蓼岸,惊起白鸥眠。今日趋名急,临风一黯然。

代别

唐代 李中

明日鸣鞭天一涯,悠悠此夕怯分离。红楼有恨金波转,
翠黛无言玉箸垂。浮蚁不能迷远意,回纹从此寄相思。
花时定是慵开鉴,独向春风忍扫眉。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

唐代 李中

绝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游丘。云开碧落星河近,
月出沧溟世界秋。尘里年光何急急,梦中强弱自悠悠。
他时书剑酬恩了,愿逐鸾车看十洲。

赠夏秀才

唐代 李中

轩车紫陌竞寻春,独掩衡门病春身。步月怕伤三径藓,
取琴因拂一床尘。明时傥有丹枝分,青鉴从他素发新。
况是青云知己在,原思生计莫忧贫。

送圆上人归庐山

唐代 李中

莲宫旧隐尘埃外,策杖临风拂袖还。踏雪独寻青嶂下,
听猿重入白云间。萧骚红树当门老,斑驳苍苔锁径闲。
预想松轩夜禅处,虎溪圆月照空山。

吉水作尉酬高援秀才见赠

唐代 李中

佐邑惭无术,敢言贫与清。风骚谁是主,烟月自关情。
卷箔当山色,开窗就竹声。怜君惠嘉句,资我欲垂名。

献中书汤舍人

唐代 李中

庆云呈瑞为明时,演畅丝纶在紫微。銮殿对时亲舜日,
鲤庭过处著莱衣。闲寻竹寺听啼鸟,吟倚江楼恋落晖。
隔座银屏看是设,一门清贵古今稀。

送孙霁书记赴寿阳辟命

唐代 李中

辟命羡君赴,其如怆别情。酒阑汀树晚,帆展野风生。
淮静寒烟敛,村遥夜火明。醉沈朐岭梦,吟达寿春城。
旧友摇鞭接,元戎扫榻迎。雪晴莲幕启,云散桂山横。
王粲从军画,陈琳草檄名。知君提健笔,重振此嘉声。

暮春吟怀寄姚端先辈

唐代 李中

无奈诗魔旦夕生,更堪芳草满长汀。故人还爽花前约,
新月又生江上亭。庄梦断时灯欲烬,蜀魂啼处酒初醒。
何时得见登龙客,隔却千山万仞青。

寄黄鹗秀才

唐代 李中

长忆狂游日,惜春心恰同。预愁花片落,不遣酒壶空。
草软眠难舍,莺娇听莫穷。如今千里隔,搔首对秋风。

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

唐代 李中

事简开樽有逸情,共忻官舍月华清。每惭花欠河阳景,
长愧琴无单父声。未泰黎元惭旷职,纵行谦直是虚名。
与君尽力行公道,敢向昌朝俟陟明。

书夏秀才幽居壁

唐代 李中

永巷苔深户半开,床头书剑积尘埃。
最怜小槛疏篁晚,幽鸟双双何处来。

寄庐山庄隐士

唐代 李中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离亭前思有寄

唐代 李中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
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书蔡隐士壁

唐代 李中

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
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

旅次闻砧

唐代 李中

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
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

维舟秋浦,逢故人张矩同泊

唐代 李中

卸帆清夜碧江滨,冉冉凉风动白蘋.波上正吟新霁月,
岸头恰见故乡人。共惊别后霜侵鬓,互说年来疾逼身。
且饮一壶销百恨,会须遭遇识通津。

寒江暮泊寄左偃

唐代 李中

维舟芦荻岸,离恨若为宽。烟火人家远,汀洲暮雨寒。
天涯孤梦去,篷底一灯残。不是凭骚雅,相思写亦难。

海上春夕旅怀寄左偃

唐代 李中

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凄凄。月生楼阁云初散,
家在汀洲梦去迷。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
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

登毗陵青山楼

唐代 李中

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千里吴山清不断,
一边辽海浸无穷。人生歌笑开花雾,世界兴亡落叶风。
吟罢倚栏何限意,回头城郭暮烟笼。
李中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1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