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又次韵三首

又次韵三首

宋代 廖行之

一年好景今露萤,试问谁濯沧萤缨。
随时动遭不事谤,洁己自觉太清生。
西风常次乐郊路,好酒不博当朝卿。
浩然十里马蹄疾,未到城门打鼓声。

诗人廖行之的古诗

如梦令(记梦)

宋代 廖行之

雨歇凉生枕罩。不梦大槐宫殿。惟对谪仙人,一笑高情眷眷。离恨。离恨。无奈晓窗杂啭。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其六

宋代 廖行之

藉甚家声杜小冠,公侯衮衮照门阑。培风小作湖山隐,九万扶摇正好看。

觅酒於宋伯潜

宋代 廖行之

典衣无策渐朝衫,早计君毋笑拊骖。
未辨墙头仍翁下,空哦斗北与箕南。
蒲萄不作凉州想,庚癸犹酬褐父谈。
折简更招花下饮,可能离坐亦容参。

和晚菊三首 其一

宋代 廖行之

羁寓穷秋几许清,晚芳犹尔亦何荣。东篱旧岂论馀子,三径今应愧老成。

气味耐堪供饮兴,登临那得厕群英。节华要是丈人行,俗眼谁知省屈平。

送乐贡父赴书馆

宋代 廖行之

秀出书堂隽有声,又携琴剑主文盟。
师承自得春秋学,经行俱高月旦评。
援缴解令专志虑,窥园那肯乱精明。
安昌异日多成就,何止从宣一二名。

水调歌头(寿武公望)

宋代 廖行之

韩国武中令,公望乃云孙。平生壮志,凛凛长剑倚天门。郁积胸中谋虑,慷慨尊前谈笑,袖手看风云。唾手功名事,诗句自朝昏。
况高怀,吾所敬,果难能。千金生产,一笑推尽与诸昆。所至才成辄去,不为区区芥蒂,此意有谁论。且举杯中酒,今日是生辰。

鹧鸪天(寿外姑)

宋代 廖行之

细数元正隔两朝。眼看杨柳又朝条。岁寒独有江梅耐,曾伴瑶池下绛霄。
香篆袅,烛花烧。团栾喜气沸欢谣。慈祥自是长生乐,不用春醪飶与椒。

次韵酬宋伯潜三首

宋代 廖行之

诗坛得隽敌无强,独立南丰一强香。
我欲句中闻妙法,君应肘后出神方。
陶鎔景色春长好,流转风光物自忙。
珍重三薰更三沐,全胜汤饼试何郎。

和武公望雪梅五首

宋代 廖行之

雪里最怜梅破萼,花时那负岁寒心。
不因王子聊乘兴,争得林逋为赏音。

和罗舜举三首舜举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綵时二句足成四韵属余和 ...

宋代 廖行之

世无良乐久,骥足谩驱驰。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

尘埃浑眯目,魂梦识佳时。好在张仪舌,男儿讵可期。

寿湖南管仓五首

宋代 廖行之

敬仲始盐筴,丰财此权舆。
端能佐经费,农末深相须。
惟皇叙八政,国裕民无癯。
谁其制低昂,江左今夷吾。

吴武氏表兄

宋代 廖行之

我家蒸湘东复东,君尝过我从东翁。
我时总角君未冠,相与游戏如鸿濛。
无何君作十年别,远指沅水云能穷。
儿时岂识销黯事,聚散过眼回头空。
衡阳以西大酉麓,其间不及马牛风。
向来往往二十载,音问无计随鳞鸿。
吾翁得官夜郎郡,尽室随牒溪山中。
故应喜近栖碧老,岂谓一疾铭幽宫。
箕裘頼有七男子,华萼竞秀阶庭丰。
尔来得得步相访,磊落玉树何玲珑。
固知乃翁已无憾,有子足胜王家戎。
团圞夜话得相属,幸勿别去轻匆匆。
即今山城二月半,李花能白桃能红。
阳和薰蒸著草木,骀荡天冶春融融。
繁华不足悦我上奶,独以文字忻磨砻。
男儿胸中负志业,声价直欲高恒嵩。
立身扬名我辈事,肯逐斥鷃甘蒿蓬。
篇诗殷勤丐领畧,但愧骫骳言非工。

玩易斋

宋代 廖行之

三椽函宇宙,一卷肇乾坤。
深味画前意,宁於纸上论。

水调歌头(寿汪监)

宋代 廖行之

祥起玉龙甲,庆衍紫枢垣。奎文得岁,佳气磅礴斗牛间。天意方扶兴运,贤业更看奕世,衮衮照英辀。四海具瞻久,膏泽满湘川。
岁六月,苏大旱,作丰年。喁喁百万生齿,何处不沾恩。此是鸿钧事业,那更青毡步武,早晚即调元。混一车书了,还领赤松仙。

落花三首

宋代 廖行之

花枝春老不禁寒,一夕狂风到画栏。
飞尽繁红委苔径,明朝犹作锦茵看。

书怀寄黄梦立

宋代 廖行之

荆山之璞天下奇,韫藏待价其奇知。
楚庭已作再献客,楚国未识连城姿。
世间万事乃如此,遇否在天而已矣。
龙暾尚尔困泥蟠,可是纷纷肆蚖虺。
人生安可论穷通,失马有时同塞翁。
会须决起凌云志,高抟九万扶摇风。

挽唐学录颐

宋代 廖行之

虎榜标名日,英声四海闻。
传家惟奥学,有子继清芬。
未熟黄粱梦,俄同冥漠君。
哲人今已矣,无复更论文。

挽刘和府乘

宋代 廖行之

辛苦平生学,儒科志稍酬。
路遥车折轴,夜半壑亡舟。
士惜鴒原尽,亲悲鹤发留。
传家幸有子,门户可无忧。

书田俊卿北征纪行诗

宋代 廖行之

南北东西一个天,区区二偶漫相怜。
而今若说悲游子,不似当时王仲宣。

和罗舜举三首舜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彩时

宋代 廖行之

世无良乐久,骥足谩驱驰。
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
尘埃浑眯目,魂梦识佳时。
好在张仪舌,男儿讵可期。
廖行之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2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