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三月十三日瑞轩观新荷花

三月十三日瑞轩观新荷花

清代 林朝崧

花信阑珊正断肠,绿荫怅望小池塘。水明忽照红妆影,风过犹疑翠盖香。

独笑晚春迷蛱蝶,多情终日傍鸳鸯。霞朝雾夕空先赏,惭愧题诗水部郎。

诗人林朝崧的古诗

懊恼词三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泠然半夜御天风,处女胡为脱兔同?银汉红墙空阻隔,淮流楚水暗交通。

井边玉虎牵丝惯,树里金蝉蜕壳工。斗酒御沟悭一面,两情决绝太匆匆。

子夜歌四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与郎离别来,泪点长洗面。消瘦暗自惊,玉臂松金钏。

次韵谢家载昭惠紫含笑一本二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珍重携锄槛外栽,娟娟泣露紫苞开。吴宫阿玉烟销久,今夜香魂步月来。

归故居三首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枯荷聚秋声,西风来何骤。回归曾几时,月圆惊已又。

抚事多慨伤,泪落满衣袖。为人驱烦忧,有味是醇酎。

老鹤

清代 林朝崧

独守梅花过暮年,嶙峋风骨瘦犹坚。素衣只恐缁尘化,清浅蓬莱忆众仙。

钱癖

清代 林朝崧

心贪似饮石门泉,狗苟蝇营嗜好专。见汝倾身常障箧,教他绝口耻言钱。

砭愚论已成萧综,射利书犹学计然。可叹守财甘作虏,不知世有马文渊。

沪尾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无因击汰更扬舲,江上怀人兰芷馨。浪捲前朝何处去?观音山色自青青。

次韵和绍尧醉歌行

清代 林朝崧

咄哉泾渭久合流,鱼目色喜夜光愁。西施绝代负薪老,嫫母成群衣锦游。

削脯贩脂为世重,龙蟠凤逸无人求。平子四愁空怨叹,左徒九歌枉离忧。

顾此胶胶兼扰扰,径须莫莫与休休。怜君未改书生癖,攒眉长受吟魔役。

诗成珠玉亦奚为,他日空留覆瓿迹。山冰渐解风骚骚,弱柳摇春莺欲歌。

孔融客座酒樽满,谢安故园花树多。佳时不来共作乐,其奈黄鸡白日何!

留题铨侄福州白水井书楼二首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风光一片画难成,醉后凭栏眼倍明。排闼青山如有约,入帘芳草不知名。

春霞散绮群芳丽,古井无波一镜平。小住匆匆留爪迹,临歧回首若为情。

自长门至南台,舟行即事二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长门渡隘浪成堆,欲进船时雾不开。多谢东风与吹垢,两边无数好山来。

岁暮感怀三叠前韵六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愁海滔天岂不涯,倚楼看剑一涯嗟。入笼鹓鹤饥垂翮,塞路豺狼猛倨牙。

欲借风威清雾毒,难回春意上枯槎。兰成身世无穷感,怕听关山蔡女笳。

将由晋江移居沪渎,示海外亲友

清代 林朝崧

离家不返又移家,薄叶随波讵有涯。好在鲤鱼城小住,熟梅时节看黄花。

赠郑济若 其二

清代 林朝崧

七载前途是凤雏,谈诗今见唾成珠。月泉社里人皆喜,添得江南郑鹧鸪。

谒延平王祠

清代 林朝崧

国能独立无小大,蜂虿有毒谁敢害?魏之辽东梁吴越,仰人鼻息真奴辈。

呜呼贤哉延平王,弱冠起义辞宫墙。割据金厦两小岛,东南七省忧海防。

承恩隆武初赐姓,永历分茅加九命。移孝作忠岂得已,太师训子不以正。

惟王诞降三神峰,扶舆磅礡气独钟。八旗弓马不挂眼,誓奉天子还九重。

海上治兵心力瘁,江南一败真短气。苍穹白日鉴精诚,东洋出现新天地。

一夜骑鲸鹿耳门,荷兰名王竖降幡。水师仍习昆明战,军食初营渭上屯。

婆娑世界真天府,经纶草昧暂偃武。西来遗老如归市,北伐生蕃弥拓土。

燕都君长漫销兵,捲土重来势可惊。太息天将明祚绝,大星忽落赤嵌城。

如王不惭奇男子,明末群雄谁可比?勤王大业虽不成,一片丹心照青史。

披荆斩棘更难忘,开辟功勋地共长。今日海邦三易主,开山庙貌尚馨香。

复澄社兄德配高夫人挽词四首 其四

清代 林朝崧

荆布深知梱内贤,望衡对宇住多年。过从烦作庞家黍,投赠渐无严武蝉。

之子遗徽犹宛在,故人同病信相怜。与君且学庄生达,各保残躯慰九泉。

诸子同过草堂喜而有作四首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瓮头新酒熟,恰喜故人来。萝径闻厖吠,豆田驱犊回。

看山捲帘幕,临水洗尊罍。醉话经年别,春风怀抱开。

和留仙女史集句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亦应风月动关思,却是同袍不得知。经卷药炉新活计,晚来专赴白莲期。

旗后作 其三

清代 林朝崧

埠头经始未成功,估客帆樯泊港中。自与葫芦通铁道,米糖输出胜基隆。

避地泉州作

清代 林朝崧

百口飘零乍定居,刺桐花下理琴书。故人万里无消息,日日临江钓鲤鱼。

马援 其一

清代 林朝崧

章句何须守案萤,英雄谈吐即为经。千秋刻鹄传名语,训子家书是座铭。

林朝崧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51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