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苍梧和刘大参蚤起寄怀之作

苍梧和刘大参蚤起寄怀之作

明代 林大春

九日明朝是,风烟故国非。秋深菊未吐,山险雁来稀。

久病虚时望,疏慵薄宦机。多君能作赋,独羡李膺归。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向以避俗居郡下者一年辱城中搢绅诸老时时见过招邀不勌盖经岁如一 ...

明代 林大春

碧水苍山本旧盟,风烟百里隔金城。移居远地非无意,念我时来岂世情。

杖屦登高秋叶下,方舟竞渡夏云生。归欤往事成追忆,相望惟凭鸿雁声。

送龙秀才归江右兼寄意于乃翁广文先生

明代 林大春

清明宿雾点征衣,为感鹡鸰到海圻。原隰空馀白骨在,风烟真护旅魂归。

孤舟夜雨山溪涨,野店秋霜岭路晞。晨省若还询近事,疏慵久与世相违。

送张少府奉诏待次公车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五岭年来方息战,一官何事苦更移。鸾凰本是飞腾物,飞去应栖梧树枝。

题戴文进画图

明代 林大春

叠嶂俱环翠,中山似蕊珠。日岩几深浅,烟树半虚无。

沙际停舟楫,村间卖酒垆。断桥如有路,应可到蓬壶。

童使君邀游清源山同蔡中丞王符卿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风烟万里入南台,槛外诸山次台开。北海张筵缘福地,西京留客尽仙才。

凄清虎啸林间出,绕缭鸾笙天际来。为问昔人栖隐处,飞霞此去有蓬莱。

得解官报离陈至大梁写怀寄示陈中诸生三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拙宦已忘机,言归便得归。出门看柳色,驻马更春衣。

卦冢筮初长,歌台雪尚飞。他年何处望,应觉从游稀。

送钱明府之晋江

明代 林大春

青门谁怅别,赤县汝之官。政识循良美,人称孝友难。

艰危酬献璧,感激尽披丹。师帅今多寄,神君此共看。

汉图百雉迥,周服七闽宽。迤逦刺同合,苍茫金粟寒。

却疑洛形胜,犹是晋衣冠。东去连鲸鳄,南游愧羽翰。

云垂秋缥缈,池泳晓潺漫。对月空悲谢,临风更忆潘。

何当书系雁,应待纸回鸾。倘遇狂歌客,无劳访义安。

至前习仪朝天宫

明代 林大春

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

答陈将军留赠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诗成着语自惊人,谁道儒生骨相贫。长啸登楼当日事,高名题阁百年身。

栖迟涧谷予堪老,谈笑封疆迹已尘。此日为君增意气,宁将身世叹沉沦。

揭阳林明府以开岁九日贻书至书此奉答

明代 林大春

夜雨春城倚碧波,岐山西望隔银河。却怜双鲤乘潮入,恍接飞凫带雪过。

避俗漫从中散放,流风应在浚仪多。吾宗况复家声旧,勋业那无足雅歌。

开岁六日风□□□□吴生光卿同诸侄小集于大隐轩适叶郑二老者至遂 ...

明代 林大春

新春天气好,夜始见飘风。幸有诸贤聚,何妨二老同。

清歌欺白纻,绿酒妒新丰。人日明朝是,晴阴付太空。

鹤皋八十寿诗

明代 林大春

野鹤鸣皋日,非熊入梦年。仙姿何矍铄,彩舞正蹁跹。

摘实桃如斗,餐英菊似钱。看君刷毛羽,应拟变成玄。

惠阳唐节推以事至潮辱枉骑过东山因游曲水爰有短述为赠且订罗浮夙 ...

明代 林大春

向晓看山紫翠重,为攀玉节探仙踪。青云器远情偏洽,白纻歌残兴正浓。

风送瀑泉鸣锦瑟,霞披彩袖削芙蓉。临流却忆罗浮胜,期尔同登四百峰。

忧起刘广文见招以病不赴诗以寄怀

明代 林大春

相约梅花候,相过杨柳初。讵知多病后,犹是积愁馀。

野兴诗从减,春风鬓欲疏。空怀刘子骏,应著太常书。

送劳掌教之任连州四首 其三

明代 林大春

探奇乘兴望沧溟,时向东山万古亭。此去登临谁最胜,联翩白鹤倚秋汀。

后五草堂 其一 南纪草堂

明代 林大春

凤野分南纪,龙飞属上游。洲联二水合,景似百泉幽。

碧沼金鳞出,芳畦玉粒浮。时闻解珠佩,不为狎沙鸥。

题明府清渠宗兄别业

明代 林大春

柴桑昔载追游地,此日渊明酒兴豪。松菊犹存三径老,琴书在御一堂高。

池窥晓月鱼龙窟,竹覆秋云翡翠巢。莫道东山非大隐,时闻北海寄风骚。

次韵酬郑使君兼以奉招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尺牍劳相讯,新诗老自娱。忘年惟我共,清梦或时俱。

天暖墨池草,人间笔阵图。使君倘乘兴,还为市清酤。

双寿承恩为丁使君双亲赋

明代 林大春

天上双星耿自流,人间五福此全收。身同庞隐当平世,儿有莱衣属壮游。

玉露新沾芝草湿,瑶池重见碧桃秋。使君更拟陈情疏,不似区区为报刘。

和林广文寄咏庭莲用韵

明代 林大春

步月披星到草堂,微闻露气藕花香。荷衣半偃鹿眠稳,翠盖轻摇鹤唳长。

施绛五年犹是客,草玄三世竟为郎。谁知雅调凌云起,会见丹心与绣肠。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