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戴文进画图

题戴文进画图

明代 林大春

叠嶂俱环翠,中山似蕊珠。日岩几深浅,烟树半虚无。

沙际停舟楫,村间卖酒垆。断桥如有路,应可到蓬壶。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宰荔湾陈文学

明代 林大春

美人赠我双琅玕,何似陈家有二难。予季平生气凌斗,与君邂逅心如丹。

晴云金谷飞觞暮,皓月珠江倚剑寒。况复阿咸陪笑语,别来犹自忆新欢。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 ...

明代 林大春

万里惊离别,三秋雁渺茫。徒闻滞辽左,不道借淮阳。

旅客悲关塞,孤臣忆庙廊。那堪萱草折,垂泪动江乡。

送海阳曾广文之虔州掌教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三江遥接楚天来,二水中流越岭开。定有蛟龙从此伏,凭君色笑动风雷。

唐明府自泰和驰素卷索书兼示近作走笔赋此

明代 林大春

生绡十丈锦为装,千里遥传到草堂。岂谓輶轩在翁孺,终当书籍代中郎。

新诗句句光堪摘,春雁年年情更长。见说时清政多暇,栽花应已遍河阳。

鹤皋八十寿诗

明代 林大春

野鹤鸣皋日,非熊入梦年。仙姿何矍铄,彩舞正蹁跹。

摘实桃如斗,餐英菊似钱。看君刷毛羽,应拟变成玄。

麻城呈陶明府

明代 林大春

旅客炎风坐翠屏,闻君露冕拜屏坰。天回河汝江声出,云起东南楚岸青。

飞舄从知快沾湿,节旄莫自叹飘零。百年共有忧时志,明日须开喜雨亭。

哭张启东四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昔年闻汝讣,凄断恍虚无。今日迟予至,那堪见汝孤。

乾坤馀短剑,霄汉哭长途。回首忽三载,秋坟卧绿芜。

季秋八日发博罗数里许风雨大作因偕同游叶大夫张将军郑文学诸君子 ...

明代 林大春

岭表兹何地,山中别有天。徒闻星猝聚,不见月初弦。

村远篝灯出,云深拥被眠。晨兴还举网,呼酒坐烹鲜。

送滑州张明府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今朝相送五云间,春树犹含冰雪颜。明日相思定何处,满天风雨过秋山。

光山小驻至麻城道中答山中故人

明代 林大春

山城十日渡江干,不是悠悠恋一官。世事犹闻贾傅泪,交游未厌贡生冠。

溪田漠漠通泉细,竹舍阴阴带雾寒。若效耦耕空避世,平生幽意讵应难。

自河南归过黄州逢张少参同日至乃以夜不果会明发始得邂逅以别诗以 ...

明代 林大春

良晤讵云晚,侵晨闻叩扉。欢言歧路合,未觉鬓毛非。

市枉夷门骑,香飘汉署衣。从知故迁谪,同此恋恩晖。

山中寄别杨少参之七闽兼怀颜侍御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忽惜旧游同病客,兹行此日复谁同。波流共挽人应老,风采独持事已空。

月白鉴湖腾豹雾,天清碧海卧渔翁。祇须听尔匡时策,南岳峰头望断虹。

雪中访戴和陈正郎同年韵

明代 林大春

同云出汉署,结驷共怀贤。地僻疑招隐,杯深问草玄。

御沟低玉树,仙阙起瑶天。忽听朱弦奏,难和白雪篇。

九日陪郭使君梅别驾饮少峰池亭使君有诗四首因用其韵各得一字和之 ...

明代 林大春

深林残暑退,宿雨乍凉天。片月弦初上,长河影渐连。

论文樽酒外,看剑斗牛边。更觉沉冥思,飘飘入紫烟。

九日栾城逢赵侍御

明代 林大春

曾为汉使接清班,犹记周游河济间。此日相逢对秋色,与君未减旧时颜。

孤城月落中山出,平野烟销滹水还。不用登高重垂泪,风云直北是京关。

新春九日步自东山上方广洞俯瞰沧洲抵暮而还因和洪广文十二韵

明代 林大春

微霭郁春宵,朝来积翠遥。言寻曲水会,漫作小山招。

古庙遗忠烈,荒林见海樵。天开金粟洞,地隐赤城标。

缥渺祛尘虑,孤高绝市嚣。风声惊远浦,雨意涨新潮。

壁立沧洲近,霜飞白鹭骄。归途馀谢屐,世路感陶腰。

山暝云随佩,壶倾月在瓢。犹闻村鼓急,时讶野烟烧。

钓艇依城郭,行人夜度桥。幽怀殊未已,雅咏得琼瑶。

和卢方伯暮春见访郊居出示家藏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年来两地各岩居,一札宁通政府书。晋室还须借安石,汉庭空复荐相如。

园林雨霁花犹湿,箫鼓风喧芰欲舒。何幸相逢更相别,偏留绣句照蓬庐。

海阳柯明府挽辞

明代 林大春

走马京华引骏髦,飞凫岭峤试髦刀。才名蚤已誇天目,家学遥应接地曹。

海气侵人诗骨瘦,江城作客壮心劳。濒归不洒长沙泪,应化祥云五色高。

客至忆弟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晓月在南户,风高鸦乱諠。客从东方来,道路多险偏。

自云遇回车,渺如帆外山。但闻车上音,恨不随车还。

念已过徐泗,入共荆人言。

孙比部以建言谪潮阳宾于小墅清夜相过感而赋此四首 其三

明代 林大春

高卧清斋听晓钟,行吟双树寄幽踪。今宵对尔青藜杖,它日应传白鹤峰。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