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雁荡冬游四首聊纪其大者 其四 石梁洞

雁荡冬游四首聊纪其大者 其四 石梁洞

明代 林大春

石梁飞度自天台,谁复移之此地来。岁久浑如枯树色,天寒忽见野梅开。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年来金甲几时销,一望烟村迥销寥。石窦夜窥南海月,云门晴吼越江潮。

张罗豢虎谋何拙,纵壑游鱼势自骄。大会番禺须此日,楼船应不让嫖姚。

中秋还自辽海至山海关赋得关山月留别陈司马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清商动瑶瑟,秋光看欲满。骄虏闻已归,征夫应不远。

兴宁道中

明代 林大春

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谓我三千字,能将百万兵。

岁华惊转瞬,踪迹半浮萍。今日重过处,临风感慨生。

重至凤城会龚别驾同暴参戎夜游金山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君家先子号名臣,况复遗思渤海滨。此日相逢重相惜,知君不忝旧儒绅。

入关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地扼三秦塞,天雄百二城。重关犹虎视,严夜候鸡鸣。

日抱黄河出,山连华岳横。独怜禾黍尽,悽恻忆周京。

惠阳唐节推以事至潮辱枉骑过东山因游曲水爰有短述为赠且订罗浮夙 ...

明代 林大春

向晓看山紫翠重,为攀玉节探仙踪。青云器远情偏洽,白纻歌残兴正浓。

风送瀑泉鸣锦瑟,霞披彩袖削芙蓉。临流却忆罗浮胜,期尔同登四百峰。

吾庠林广文先生屡却贫生之馈久孚多士之心闻而贺之作此寄意

明代 林大春

青阳回泮藻,绛帐引诸生。瑞雪迎人过,和风入座倾。

悬鱼休再至,执雉总空行。持此幽贞节,宁辞绝俗名。

送钱明府之晋江

明代 林大春

青门谁怅别,赤县汝之官。政识循良美,人称孝友难。

艰危酬献璧,感激尽披丹。师帅今多寄,神君此共看。

汉图百雉迥,周服七闽宽。迤逦刺同合,苍茫金粟寒。

却疑洛形胜,犹是晋衣冠。东去连鲸鳄,南游愧羽翰。

云垂秋缥缈,池泳晓潺漫。对月空悲谢,临风更忆潘。

何当书系雁,应待纸回鸾。倘遇狂歌客,无劳访义安。

赠刘山人葛衣

明代 林大春

万里归来一绤单,凭君莫作等閒看。不缘溽暑深相赠,欲待凄风耐岁寒。

闻金大参久不视事诗以奉讯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从来骨鲠冠清班,吾道无因自楚还。见说乡闾须表正,徵书谁遣到家山。

寄丘懋实都谏

明代 林大春

匈奴十月寇边关,壮士于今未解颜。报国此身堪自许,清时何意送君还。

百年交定风尘际,万死恩深涕泪间。惆怅河梁成往迹,相思频上蓟门山。

古镜吟

明代 林大春

古镜亦有名,不知何代发。传言山泽中,千年成妙质。

弃置没尘土,灵光间明灭。地宝岂终藏,樵者瞰明穴。

白日风雨惊,鬼啸声激烈。因持赠佳人,比之双宝玦。

佳人赏我趣,为我披心结。静观临广庭,天然自奇绝。

龙文隐空青,丹凤吹玄雪。有时中夜开,青天见明月。

恍如清秋空,河山影尽列。又如碧海游,坐见金银阙。

人心亦如此,万里光澄澈。但愿时时开,持此幽贞节。

题云海遥瞻卷为郭使君

明代 林大春

千里分符来岭峤,百年亲舍接峤庐。停车野望秋云外,露冕郊行春雨馀。

仙药空中盘舞鹤,雄文海上避飞鱼。悬知梦入桃源路,为愿人间莲社居。

赠王广文还馀姚四首时广文以徵其伯父阳明先生像赞至 其三

明代 林大春

冀北云游入楚天,行囊一束旧青毡。南来为访林和靖,祇少梅花赋几联。

赠湖亭高士兼寄意赵使君

明代 林大春

高士得官不肯住,轮蹄此日远住闻。自惊青眼骊黄外,谁解低头雁鹜群。

苏子亭前秋叶晚,董村竹里暮云分。住逢若问淮阳事,一卧何能答圣君。

有以四轴求书读书乐词者讶其浅俗无味因为古意四首示之 其三

明代 林大春

金风忽报秋,银河急暝流。捣衣声正苦,为寄陇西头。

顾徵君家园诗八首 其七 其七三槐亩

明代 林大春

春事动经丘,修槐荫广畴。微云澹新绿,小雨破先秋。

本自三公贵,何须万户侯。兴移置堂宇,千载挹风流。

便面

明代 林大春

百顷风涛万马奔,空山行旅尽销魂。未论天险开巫峡,疑有神功凿禹门。

童使君邀游清源山同蔡中丞王符卿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风烟万里入南台,槛外诸山次台开。北海张筵缘福地,西京留客尽仙才。

凄清虎啸林间出,绕缭鸾笙天际来。为问昔人栖隐处,飞霞此去有蓬莱。

喜门人张生至自会稽

明代 林大春

林居喜见张公子,为道别时方妙年。壮志祇今思国士,文心早已得家传。

不妨吕步谈灾异,犹有侯生悟太玄。忽忆旧游如梦里,稽山回首隔苍烟。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