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出塞曲 其四

出塞曲 其四

明代 林鸿

单于秋近塞,骠骑远临边。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

诗人林鸿的古诗

赋得无诸城送浦舍人源归晋阳

明代 林鸿

君不见昔时无诸城,荒丘断陇今人耕。
陵谷烟沉知几代,古人精灵竟何在。
忆昔无诸全盛时,都城百雉何逶迤。
连营国步分秦土,绘衮王章入汉仪。
山河巍巍那可恃,跃马屠龙今已矣。
列国犹传赤帝封,曲台尚对沧江水。
沧江水流去不还,故宫落日不堪看。
宝衣夜化空陵火,弓剑秋悬古殿寒。
故人西归从此去,策马秋芜城下路。
欲将陈迹问行人,落叶纷纷不知处。

龙山亭

明代 林鸿

新亭依绝壁,隐隐见游尘。讵识鸣琴吏,能邀落帽宾。

衔杯山翠晚,散帙鸟声春。自愧非王翰,何由遂卜邻。

登白鹤岭

明代 林鸿

青山踰鹤岭,碧海望鲸川。树拂扶桑日,岩栖若木烟。

土风惊异域,星纪逼残年。草白寒威冽,梅开暖律旋。

雪消泉动脉,风急烧侵田。病涉溪频转,乘空栈若悬。

壮游浑漫尔,夙志岂徒然。恋阙红云里,归休白发前。

长途今若折,直道古如弦。放逐应无愠,怀哉柳下贤。

赠弹琴黄生

明代 林鸿

高馆敞秋夕,而多修竹林。读书有时閒,游心复鸣琴。

露月稍低树,清风遂弥襟。特兹保贞素,庶以忘华簪。

题秋江渔钓图

明代 林鸿

移舟向潭石,投钓临寒流。馀怀本澹荡,况此沧江秋。

白日既濯濯,清飙何浏浏。适意非在鱼,所希与神游。

悠哉共恬淡,惟应沙际鸥。

月夜乘舟图

明代 林鸿

孤榜向何处,洞庭秋气多。天寒风起夕,江静月沈波。

还辍观鱼乐,因之鼓枻歌。醉来迷去所,应恐犯星河。

九仙山楼观

明代 林鸿

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

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空馀弹棋处,白石生苍苔。

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

常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

飙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莱。

樵上逢黄逸人

明代 林鸿

山径分风袂,秋城冒雨逢。自言浇药处,应在最高峰。

故业连衰草,空斋隐暮蛩。知君同苦节,独有岁寒松。

拟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

明代 林鸿

高台一登眺,满目白云深。况与林间士,俱閒物外心。

岚光当几席,秋色上衣襟。更待今宵月,与君同啸吟。

夏夜金溪泛舟

明代 林鸿

落日溪上昏,登舟泛中流。凉飙动林杪,天际行云收。

月色望不极,水天共悠悠。叩舷发清声,谷响如唱酬。

濯缨怀孺子,洗耳思巢由。谁能逝羊肠,感叹生百忧。

明日期角巾,登高恣追游。

方节妇诗

明代 林鸿

北堂树萱草,我忧终不谖。念彼结发人,溘与朝露先。

眷言在诸孤,曷敢同下泉。昔看俎豆嬉,今见弱冠年。

慨贤夏侯传,永歌柏舟篇。怀哉古人心,白首敢自怜。

寄郑二宣

明代 林鸿

旅憩高吟送晓钟,深怀野客寄行踪。南登远道凭归雁,旧隐空山忆卧龙。

萝桂同心愁独住,莺花异日兴偏慵。遥知别去多词赋,料得颠书也独攻。

春日陪车驾幸蒋山应制 其三

明代 林鸿

宝域今春降至尊,玉毫此日照乾坤。池开八水临天象,地接三台拱帝垣。

紫气尽团空外盖,风光遍动镜中幡。九垓此际无馀壤,喜见京城雨露恩。

闽关春晚图送司仓之京

明代 林鸿

江上离筵惜解携,闽关北上乱山迷。花深野戍嘶疲马,月隐关墙听曙鸡。

剑佩朝天双阙迥,家林近日片云低。京华故旧如相问,白雁音书醉懒题。

答马秀才

明代 林鸿

学书学剑事悠悠,况是栖迟未白头。顾影夕阳空北望,惊心大火复西流。

乱山背水孤城晚,独树临关一叶秋。君亦尚为南郡客,遍题尺牍问穷愁。

送李长史归吴中

明代 林鸿

祖道大江流,离筵起暮愁。山川临越徼,词赋动高秋。

兴入张生鲙,归馀季子裘。家林逢雁到,旅棹共星浮。

已说荒三径,常怀卧一丘。朝簪辞白发,野趣入沧洲。

知己惭疏阔,临岐谩唱酬。都将平昔意,乘醉一登楼。

尧阶

明代 林鸿

伊昔陶唐氏,垂衣贵无为。所存昏垫忧,焉知宫室卑。

土阶一何陋,荒芜任茅茨。虽云三尺崇,足仞千载基。

陟降趋四岳,摄升朝百揆。雍容揖让间,庶绩皆咸熙。

彼昏琼其台,惟狂瑶其池。乱阶一以启,颠踬良在兹。

吾闻大圣人,广居宅八陲。礼门既大辟,义路亦载驰。

居处虽俭素,德业乃巍巍。勖哉后来人,可以为箴规。

对菊咏 其二

明代 林鸿

泽下秋风五柳稀,葛巾强醉坐东篱。花间独照无青眼,今日相看似昔时。

题江上琴兴

明代 林鸿

太朴本无事,大听元希声。何如伯牙子,尚怀山水情。

我有太古调,欲托丝桐鸣。人间正寂寞,毋使蛟龙惊。

对菊咏 其一

明代 林鸿

独对秋风感客怀,南山旧业半蒿莱。浮生想被微名绊,知得花前醉几回。

林鸿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3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