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题马氏亦乐园集

次韵题马氏亦乐园集

宋代 林希逸

何处君家亦乐园,遥知眼界与天宽。年时料得群花好,岁晚祇留老树蟠。

佳客酒中吟李白,主人林下见韦丹。事随鸿去今如梦,却有赓酬集可观。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答友人论学

宋代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云台图功臣

宋代 林希逸

四七纷纭后,慇勤帝念功。干云台百尺,依日汉群公。

栖爵侵霄汉,挥毫萃画工。位分勋次第,像列壁西东。

貌写丹青里,名垂竹帛中。凌烟生面笔,人物古今同。

入局有怀

宋代 林希逸

空餐无补负公家,此志虽存鬓已华。每向客怀红踯躅,不贪郎对紫薇花。

宽心可要流香酒,圆梦何须正焙茶。手板便还丞相去,吾侪活计只桑麻。

看风穴语偶然有感

宋代 林希逸

一点关心道即非,到关心处又谁知。渠宗为此犹垂涕,益信傍人不是痴。

同年赵左藏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畴昔号宗英,嵚崎恨莫平。晚同蓍用数,早负榜中名。

握手虽疏阔,惊心隔死生。白头慈母在,遥想若为情。

龙跃天衢

宋代 林希逸

头角惊人世,如龙乍跃渊。身随三月浪,衢在九重天。

云起方成陆,雷驱正急鞭。战鳞飞百万,怒爪击三千。

赤水神何照,苍精角有躔。堪嗤时俗眼,空向壁间传。

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袖疏曾将紫闼排,山今排闼送诗来。试评藜杖为吹火,何似麻衣共拨灰。

濠上鯈鱼真乐也,山梁雌雉信时哉。只愁驱上蒲轮去,不许笺天强乞骸。

怀后村作

宋代 林希逸

无端对酒忽愁生,酒欲浇愁愁未平。老我阨穷如子美,故人忧病似丘明。

常时交讯无虚日,每日迂谈尽五更。手简近来儿代作,得公手简若为情。

云逐度溪风

宋代 林希逸

拂面微风动,轻云过远堤。飞飞云定迹,逐逐度前溪。

望断江东暮,生从舍北泥。但随蘋末起,还傍蓼花低。

白映清波影,红看孤鹜齐。似迷归去路,漠漠自东西。

送刘兄西上

宋代 林希逸

春光已入柳条催,雪后孤山尚催梅。泉上老人携子去,天中多士待君来。

绝知戏綵怡颜久,便合看花得意回。遥想端门迎马处,不妨翁季共传杯。

庄丞内子挽诗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死自知归处,生能孝养亲。真堪名烈妇,岂不胜痴人。

新卜金沙竁,空埋玉雪身。佳铭求篆石,掺笔为酸辛。

三偈寄白沙和尚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桥长百丈架溪横,半水工夫次第成。人言不是慈悲力,那得霜冬暖又晴。

寿溪刘岩傅唐御史之裔乃翁国学前一辈同舍也筑新居名曰西村以此求 ...

宋代 林希逸

李唐御史入闽居,衣钵才传两副车。六馆未酬先志在,儿贤正读乃翁书。

朱典卿和章有结茅孤青之语戏为古风以绝之

宋代 林希逸

盥手捧诗神索索,高怀细把重抽绎。冥心不觉有鬼知,消息漏传到姑射。

个中昨夜有使来,梦魂暗引飞双腋。楼高百尺锦户开,中有一人犹岸帻。

低头未敢问起居,自言我是壶仙客。紫薇花下引笑归,世缘已谢来兹宅。

虽然旧隐也未忘,离宫尚浸孤青碧。侧聆有客身姓朱,结茅准拟欺泉石。

山神火急报此间,移文便已回飞驿。冯夷奏记奉指挥,严兵锁断青松壁。

公为诗案有引连,归到人间凭解释。云渠姓字在天衢,捡点不上幽人籍。

明年已著瑞鹤袍,浪言谁与飞凫舄。便令勋业了鼎彝,也莫迂我云山迹。

宇宙如今况未清,经纶不任伊谁责。更是蓬莱有新禁,岩扃不许金袍惜。

诗词固然多孟浪,此事也须先禁格。划然惊觉汗满身,捉笔书之窗已白。

请君从此莫戏谈,恐有鬼神重听得。

送黄檗老子住西禅

宋代 林希逸

贤哉断际堂中老,法席新移向凤山。妙选碧油翁具眼,相迎黄面佛开颜。

老来得友如师少,别去伊谁伴我閒。十二峰头明月在,不妨言句落人间。

再肠柞山肠字一首

宋代 林希逸

县知书卷饱撑肠,一倡殷勤十肠章。茅捲三重怜杜屋,株高八九羡韩堂。

利名谁信为缰锁,圣知人犹比桁杨。万事不如祇浩饮,葡萄切莫换西凉。

题建安曹兄深居小稿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伊昔君居里,宗师有大贤。字尝疑吕哑,诗怕为杨颠。

堪恨梁颓久,祇馀棹曲传。要令吟律细,但学紫阳仙。

六月频雨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春雨伤多众虑深,那知六月似梅霖。天公事事俱难准,扫尽閒愁信意吟。

再和送岭口仓季高兄二首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尽职随高下,吾无问孰何。留看烹玉雪,入对丽金波。

任大盐中举,官卑柳下和。当涂须刮目,父执故人多。

和萧教韵

宋代 林希逸

声华六馆压群雄,独坐皋比信国工。弟子三千徒共喜,法筵第一义尤公。

我开荐口惭如愈,守自知名盍敬融。料得芹香留不住,会须班入大明宫。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