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林旭
晴川虚阁记峥嵘,未忘将军醉客情。略述前游发长叹,应知芳草绕阶生。
灵泽夫人庙
故国何人举奉匜,竹竿从此钓于淇。韦昭吴史应书卒,不见春秋宋伯姬。
谢冯庵菜羹
一动归心食指随,盘飧为别已精治。菜园漂尽官厨洎,肉味三年亦未知。
颐和园葵花
瀛海分馀润,秋晖亦圣恩。抚心无愧汝,飘落复何言。
赠别三弥彦侯归试
壮志开归路,居人抑别情。云开逢月好,风到送弦清。
便有无涯思,真非常日声。赠言期一得,剖璞见连城。
暑夜泛姜溪诗 其二
击汰声齐力未孱,扁舟催进几湾湾。我们冠者偕童子,只有崧师束手闲。
九月十六日雪和冯庵
玉琢参差衔瓦明,风吹块重坠还轻。不逢闰岁交东节,若话家山感客情。
墙下空尊眠自冷,阶前残菊压都倾。道人缩手看难足,却笑冰寒镂不成。
和两先生讽早睡之作
诗横胸际眠如魇,月近床前警魇神。真怕打门租未了,颇嫌闭户相能贫。
微吟渐有飞虫和,别室难将鹤怨伸。敢外先生求印可,尚从新得诱逡巡。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其三
病发丝丝随叶落,客怀漠漠借船眠。镜中原著通明我,多事看成彻两边。
南堤桃花
堤根数树对泱泱,傅粉施朱自试妆。淮水东流思不尽,春阳欲暮日初长。
山僧栽种开谁管,游女经过折或强。自被诗人诮轻薄,柳阴不妒有鸣榔。
柳屏在宁波度其必过此得书已归太仓矣因寄 其一
随俗蹉跎会面违,坐才奔走寄声稀。徒劳设伏遮归路,不觉平明敌溃围。
张园呈石遗即效其体
深篁傍水摇蛛网,三两拒霜照眼明。穷巷幽姿端可比,秋风斜日若为情。
残荷前日看犹在,远客临行思自生。且欲留诗当报礼,仁人一序敌连城。
海西庵东偏小院梁伯烈榜曰藏山伯烈二年不归矣
端坐能穷万物妍,江波日日看洄旋。信知丈室维摩诘,得傍瓜庐焦孝然。
贤守早亡唯远客,山僧深闭自安眠。枇杷千树真过我,来值繁霜十月天。
新济轮船逢绩九丈和予宿侯府诗感其辞犹哀更答之
先生白发不鬖鬖,心绪千头老弗戡。失第尚羞行卷谒,无官终被小儿惭。
天涯旅食惟身赖,海上相逢各泪含。我是哭师君悼友,此情可许别人谙。
即目与拔可
墙阴地下潴春潦,便被儿童唤作池。微雨复来时点缀,好风肯至亦涟漪。
白鹅绿鸭容相就,蚯蚓虾蟆圣早知。江海自方吾与子,看渠泛泛得多时。
冯庵先生日成数诗辄呼予视之 其一
闭户空参曹洞禅,从人嗔劝乐吾便。诗题满眼浑无字,那对先生万斛泉。
约游西山会文学士宅闻和议成学士愤甚余辈亦罢去
都言踏破西山石,我望西山势不行。争怪忧时文学士,但看烟翠亦何情。
六月初一日
月朔重申晨夜命,贪眠自定奈吾顽。卧看露瓦笼金润,起待风帘扬练殷。
花鸟鲜妍人气静,屋庐深远市声闲。诗人得意多斜日,不为朝阳一破悭。
寄题宜昌姜孝岩涛园外舅所作亭子
梦见孝岩萝树青,偃松闻已化龙形。宜州今日添新语,一郡游人上沈亭。
花朝饮散
雷电云端里,歌呼屋后头。意如生物动,愁到醉人休。
读史情陈亮,论才爱马周。何曾关遇主,直自不相侔。
雨夜醉归
桃蹊无语叶如帷,淞水东流剪不归。时世画眉将半额,春寒呵手不成围。
雨声月色和同好,马足灯光一并飞。只合腾腾随俗去,休论西子与南威。
林旭
(1875—1898)清福建侯官人,字暾谷,号晚翠。光绪十九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倡闽学会,又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百日维新间,与谭嗣同等四人以四品卿衔入军机,参与新政。政变起,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晚翠轩诗集》。► 127篇诗文
冯庵诗云轩于晚翠早劬书
和外舅剪花之作
和冯庵十五日晏起涛园叩门之作
南闹市口小寓
鹿港香
八月十四夜拔可宅中露台
赴饮沫河大雨夜归 其二
叩冯庵门就睡矣诵一律使予书之和作
索桂花家人不与 其一
所居草树特盛
窗前细竹 其三
旭庄四丈公事往汉口有诗留别 其二
赠筱蜦 其三
补遗宜州作
病起漫书 其一
洋泾桥与太夷丈对月
再寄拔可并讯仲奋
石榴请冯庵作诗 其一
舟中读诚斋诗
张园梅花
呈黄太守国成
节庵送钟山书院祭肉赋谢
南塘诗三首并序 其三
龙仁陔方伯挽词
清口舟中
冯庵先生日成数诗辄呼予视之 其二
与拔可别后却寄
墙下金丝蝴蝶一本冯庵移理之开花予为赋诗
暑夜泛姜溪诗 其五
暑夜泛姜溪诗 其四
再赋二律 其二
是日寒甚 其二
再赋二律 其一
外舅哀馀皇诗题后
虎邱道上 其二
坐月与归试二君
冯庵移居穿虹滨以诗贺之是日四月八也 其五
送春拟韩致光
和人观张园车马
与熊子嘏 其三
二月十八日读史
留别冯庵
友人送末利栽之谓不活矣近渐有萌牙祝之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其一
代书与里中亲友
还福州海行两首 其二
见月有感
龙王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