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林旭
云绕青山山绕江,一洲中著四淙淙。登楼忽忆青龙阁,清景原来亦有双。
旭庄四丈公事往汉口有诗留别 其二
晴川虚阁记峥嵘,未忘将军醉客情。略述前游发长叹,应知芳草绕阶生。
墙下金丝蝴蝶一本冯庵移理之开花予为赋诗
初看默默随春绿,肯顾无人开绿知。桃叶前生犹可辨,雄蜂无偶亦相思。
由来评色惟推淡,一日承恩不怨迟。头白老人欣对汝,闲庭荫暍伴思诗。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其二
人闲别自有婵娟,平视谁曾见月圆。与我共安喧里寂,更无人赏亦翛然。
石榴请冯庵作诗 其二
小盎明灯掩映姿,浅娱斋里日长时。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
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
张园梅花
张家园里数株梅,岁岁相逢总盛开。花上盈盈歌一阕,风前艳艳酒千杯。
方波照影知谁见,斜日攀条却独来。眼底风光浑不是,一回思念一回灰。
赠周少蕃
画地学书间兖国,磨砖作纸见周生。吴钩自厉谁知苦,柳脚能传世谩惊。
手冻寒天资熨斗,质莹深夜映灯檠。他时图画詶贤母,记我诗篇劝力成。
柳屏问刻诗 其一
自怜蚓语与蝉嘶,百首烦人为整齐。不畏仙官来摄取,夜深疑有树精啼。
是日寒甚 其二
鼻涕知寒拭更流,团蒲曲几道相谋。虽从羔酒求风味,空废持螯数日游。
冯庵先生日成数诗辄呼予视之 其一
闭户空参曹洞禅,从人嗔劝乐吾便。诗题满眼浑无字,那对先生万斛泉。
柳屏问刻诗 其二
清风明月无穷物,临水登山自得之。万里更堪经九折,王良独有辔如丝。
赠国少蕃
画地学书间兖国,磨砖作纸见国生。吴钩自厉谁知苦,柳脚能传世谩惊。
与拔可别后却寄
少年为道欲安心,莫以端居儗心沈。丛桂小山真好住,白华处子孰能侵。
书声课弟灯初上,竹影关门雨自深。新为高斋作寂寞,据梧不共夜分吟。
题三游洞
闭门不看宜州山,临去还来访窟颜。聊欲向僧寻枕簟,溪轩暂卧听潺潺。
留别冯庵
四海舟车正大通,东西爰止总相逢。三年得侍看成易,一别方追忆可重。
求道钻攻资苦语,治诗挢引美神功。古砖如石心如玉,持奉犹嫌比不同。
偶得旧纸扇是往年柳屏义门所写题以寄之
章台拊马当时物,不逐春归柳色空。我友别来诗句旧,三年怀袖过秋风。
与熊子嘏 其三
兄事深欣长五年,处君当复许相镌。诗人元与穷人异,自致昂藏莫可怜。
申报送至冯庵相次成诗
邸钞不仕元堪断,申报无文那足看。要见诗翁作诗手,风吹春水遣相干。
荷叶洲杂诗 其四
依然天际识归舟,落日荒山柱础稠。足底江流似裙带,何人朱字写空侯。
是日寒甚 其一
中庭滴沥雨交并,虚室来风色更莹。却忆谁家楼上好,稍晴要看玉峥嵘。
上海胡家闸茶楼
已近乡心那得休,谁曾一笑妄成留。依回避疫情何怯,牵率言欢意易酋。
十里人声趋短夜,百年海水变东流。闲来独倚原无事,只为凉风爱此楼。
林旭
(1875—1898)清福建侯官人,字暾谷,号晚翠。光绪十九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倡闽学会,又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百日维新间,与谭嗣同等四人以四品卿衔入军机,参与新政。政变起,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晚翠轩诗集》。► 127篇诗文
窗前细竹 其三
舟中读诚斋诗
虎邱道上 其二
沪寓即事
堂子巷郑七丈宅小楼
石榴请冯庵作诗 其一
自穿虹滨步归王家库书所见
索桂花家人不与 其二
冯庵移居穿虹滨以诗贺之是日四月八也 其五
暑夜泛姜溪诗 其三
旭庄四丈公事往汉口有诗留别 其一
南塘诗三首并序 其三
再赋二律 其一
即景作
写经居士赠诗盛道闽派而病予为涩体谓学芜湖袁使君因答及之
灵泽夫人庙
申前意呈石遗
再赋二律 其二
和两先生讽早睡之作
二月十八日读史
答幼遐前辈示词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其三
病起漫书 其一
河柳
还福州海行两首 其二
戊戌元日江亭即事
约游西山会文学士宅闻和议成学士愤甚余辈亦罢去
张园同旭庄四丈
读外舅石榴诗因述
叩冯庵门就睡矣诵一律使予书之和作
重九出游既夕泛舟秦淮见月 其一
谢冯庵菜羹
往岁郑太夷丈居江南督幕赋枇杷诗绝爱之顷来大通督销局所见殊夥欲 ...
外舅哀馀皇诗题后
舟行一首
见月有感
节庵送钟山书院祭肉赋谢
赠筱蜦 其三
拔可束装再赠之
九月十六日雪和冯庵
颐和园葵花
新济轮船逢绩九丈和予宿侯府诗感其辞犹哀更答之
宿张侯府幼莲师在殡
同琴南拔可稚辛至云栖寺题名而去
述哀故观察东湖王公定安
赠筱蜦 其一
直夜
寄题宜昌姜孝岩涛园外舅所作亭子
高堰晚泊
闵月湖荷花同游为林昭通绍年
代书与里中亲友
礼莲池大师塔
冯庵移居穿虹滨以诗贺之是日四月八也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