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凌云翰
虚耗驱除若羽毛,开元天子赐蓝袍。空令鬼物持戎器,不管雄狐向窟嗥。
抚松图
三径归来乐此生,涉园成趣似渊明。门前五柳初摇落,庭外孤松渐长成。
正好盘桓当美景,何妨赋咏到闲情。华轩又见开华扁,为有邻翁识姓名。
四鹰图 其二
锦架丝绦旧,羁縻气转雄。草间狐兔尽,饱食待秋风。
溪山隐居图为吴以道题
松下茅斋清昼寒,乘闲来此得盘桓。雨深南涧乘纶钓,云出西山拄笏看。
黄鸟引雏过院落,白鸥忘我近阑干。桃花流水非人世,傍晚移舟过浅滩。
南明轩为指南宗上人赋
山对南明景益奇,轩因高敞望偏宜。倚窗好寄陶潜傲,留客须吟杜甫诗。
陇月更圆谁共宿,碧云暮合尔同思。如何又向东林去,漏刻连花礼六时。
赠道士毛启宗
上士高居有好客,每因斋戒阐客宗。青天尽处来孤鹤,黄道中间卜六龙。
说法宝珠悬黍米,步虚仙履蹑芙蓉。有时对客谈中诫,应有人疑是赤松。
己未午日次沈钦叔韵
今年两度逢端午,前月方当后月非。到手人将蒲酒劝,满头谁插艾花归。
水亭得句题纨扇,风馆焚香试葛衣。读罢离骚增感慨,绿阴满地客来稀。
明远夏氏界画高骈夏日山居诗意
科分界画见良工,诗意分明笔意同。直下楼阴浑似雾,偶来花气却因风。
水晶帘动粼粼皱,云母屏开曲曲通。闻道主翁骑鹤去,不应犹落画图中。
五弦琴
闻说琴调天下治,直弦况值未加时。在床被袗曾遭象,解愠颁侯更得夔。
和气尽从元气出,南风还类凯风诗。缅怀千古岩廊上,爱物仁民本孝思。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夏日十二首之二 其二十六
乱蛙声急雨声寒,坐拥衾裯尚觉单。畎亩却思天下事,几时民受一分宽。
芍药图
十载杨州锦怅遮,红红白白斗繁华。人生总被春瞒却,元是山中药草花。
雪中骑驴图
山耸寒肩乱岣劳,蹇驴冲雪尚游遨。野桥谩道关清思,不及袁安卧最高。
夏日书怀次沈钦叔韵
黄梅子熟暑蒸润,冬青花开云作阴。昨宵北牖雨声急,明日西湖流水深。
论才子建得八斗,换酒太白轻千金。幽怀欲写托长句,又闻绿树新蝉吟。
钱塘十咏 其六 两峰白云
南山雪接北山松,云气何曾离两峰。无色飞扬常类鹤,有时变化忽从龙。
乐天偶向诗中道,弘景还于岭上逢。忽忆鄱阳亲舍远,凭高望极几千重。
林子山诗意扇面
门前春水碧如苔,不见鸥来见鹤来。翻意断桥曾唤渡,满身花雨荡舟回。
画 其六
童子携瓶沽酒,仆夫汲水煎茶。坐对青山扪虱,不妨终老烟霞。
墨菊为杨复初赋
黄花韵与墨花同,一洗人间万卉空。不许陶潜都占断,守玄聊且效杨雄。
蕉石图
石畔色蕉叶,经霜便不留。偶传方子笔,宜夏亦宜秋。
松雨斋为胡拱衡赋
西山澹幽姿,脩眉亘天宇。飞来眉上云,散作松间雨。
前声犹淅沥,后势稍轩舞。风惊八月涛,地裂万雷鼓。
斯须籁画息,惨淡形可睹。谁谓工之良,自觉心也苦。
于焉名斋居,允矣好奇古。愿效谪仙吟,因之梦天姥。
西湖怀古次杨彦振韵
登临长使客魂消,剩水残山阅市朝。柳色也知随处好,莺声不似旧时娇。
云和冷落闲来袖,风景苍茫失画桥。回首故宫荒草合,欲寻前事竟寥寥。
俞碧窗画紫菊
菊有黄花秋满篱,谁看紫艳半开时。碧窗分得研朱露,写出无声赵嘏诗。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十
康上人画 其二 南坞耕云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十一 其五十九
送钱塘邑丞宋章甫
钱塘十咏 其一 东海朝暾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四 其五十二
海棠风燕图
五花马图
画梅纸扇
秋山渔影图为方仲敏赋
杨妃春睡图 其一
马虚中剡溪图 其二
雪湖八景次瞿宗吉韵 其五 西陵雪樵
云谷为王彦常赋兼简敬仲
杨妃春睡图 其三
梨花画鸠图
月娥扇面
白云堆为朗元白上人赋
定风波慢 商角调 赋崔莺莺传
次张一中赠友诗韵
七月朔寿徐大参五十韵
芙蓉狮犬图
温日观墨蒲萄 其二
翠竹红梅图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二 其二
李思训并骑图
为徐子方题徐熙杏花青鸟
钱塘十咏 其五 悭山霁雪
墨竹扇面 其二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十二 其十二
梅仙图
清江文会诗为崔驿丞赋
俞文辅墨竹
赠医僧朗碧天为高子威指挥赋
沈炜扇上竹
鬼猎图 其一
陈叔起松石图为峨嵋山人张原题
鼠衔芦菔图
方叔几午峰书舍诗卷
剡西八景为开明空相寺僧华月江赋 其八 孤松晚翠
樵云
海旸子诗为李彦实赋
为杨复初题秋江归棹图仍次其韵
香奁八咏 其八 云窗秋梦
画 其二 巢父许由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秋日十二首之七 其四十三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五 并序
四景图 其一
梅雪四律代张翚徐术陆平沈廉赋 其四
画 其四 渔樵闲话
送王明善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一 其四十九
画 其七
四景图 其四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六 其五十四
牧隐诗为李文照赋
墨竹扇面 其一
静斋诗为朱君政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