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甲申元旦待漏入县斋随班

甲申元旦待漏入县斋随班

明代 陆深

楼阁参差一水西,揽衣犹自候朝鸡。葭灰巳应三阳转,帝座遥瞻北斗低。

步入花封和雪动,声传嵩祝倚云齐。太平有象君王圣,天保诗篇手自题。

诗人陆深的古诗

过安山几间有高达夫集偶拈东平路作一首戏效其体

明代 陆深

飞鹢指金台,扬帆出钜野。细柳萦长堤,新蒲弱堪把。

烦襟散遥岑,好风送朱夏。

端午词二首 其二

明代 陆深

石青蜥蜴泥金虎,五色綵丝长命绳。白发宫监催拜赐,含娇时许未能胜。

春晴登楼

明代 陆深

新晴楼馆拂云开,万瓦含风接上台。短晷渐随阳漏长,长江元傍海开来。

云山叠叠春千里,世事悠悠日几回。倚遍阑干思无限,黄金谁筑最高台。

登翠华岩上洞

明代 陆深

穷高畅远瞩,跻胜酬良缘。京尘动千尺,往来成岁年。

偶上翠华洞,閒寻旧镵镌。无烦辨人代,惟知出风烟。

长安近捧日,韦曲低去天。惟皇朝万国,声教被八埏。

振策一以眺,高云下渊泉。德辉九苞凤,形势百足蚿。

和安鸿渐登楼曲

明代 陆深

团圆三五夜,待月上高楼。谁知风共雨,又妒一年秋。

寓谷亭二首 其一

明代 陆深

幽兰出佳谷,托根岐路傍。路傍多风雨,侵凌良独当。

榛荆杂菅茅,纷纷遥相望。白日万里远,腐草流萤光。

感此忽求怀,冰炭入我肠。千古旷达人,去住贵能忘。

松菊有良侣,谅兹非故乡。安得垂天翼,附之东南翔。

江东竹枝词四首 其四

明代 陆深

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

寄曹孚若

明代 陆深

怜予独住神仙府,忆尔清斋御史台。忆近上元如有喜,赋成郊祀愧无才。

香飘御辇和云度,寒勒宫花待日开。巳觉欢声连万国,更瞻佳气满三台。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三十七 水龙吟

明代 陆深

香雾氤氲紫阁重。仰天德,瞻帝容。星辉海润,甘雨间和风。

乐比鸢鱼,瑞呈麟凤。永献卷阿颂。

南望水涩舟不得去同行者谋就陆戏成自慰

明代 陆深

春江多柳花,风起花还飞。夕阳敛飘荡,委地相因依。

行止谅有数,蚤暮同所归。百年总行旅,安用长歔欷。

羲和无东回,安乐诚几希。眇焉泣岐子,人远事己非。

飘飘山水间,志愿良不违。朝多清风来,暮多繁星辉。

古称太史公,千载钦嘉徽。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十七 新水令

明代 陆深

圣德精禋格昊穹。一大统,四夷来贡。玉帛捧,文轨同。

世际昌隆。共听舆人颂。

新钉篇

明代 陆深

曾闻新人不如故,今见旧钉不如新。沙沈苔卧土花涩,钻刺无功愁杀人。

嗟尔钉同一铁先,颖脱遂鸠拙。不见赤日中,炙手或可热。

天道每如此,人事安足说。噫嚱嘘少妇利口,可以出走。

疆奴制家,闭目摇手。国之老成,典刑谁守。岁寒之姿,松柏是有。

愿汝且弗嗔,劝汝一杯酒。可怜旧钉曾为新,那愁新钉不为旧。

扈跸词三十二首 其三十二 发良乡

明代 陆深

红日西飞白马东,锦袍织带从官同。亲知相见如相问,日有新诗纪圣功。

至昌平与客月下看主人后园梨花

明代 陆深

最爱梨花傍晚看,月光如水漾轻寒。为怜明日知何处,试借春风暂倚阑。

廿四日晓发平乐白岩追送山行数十里中途微雨有赠

明代 陆深

山中秋色半阴晴,上相肩舆许并行。上有岁年悲短发,老无文墨愧诸生。

细谈旧事兼新事,遥听松声共水声。珍重桑榆最名胜,龙光咫尺是神京。

和安鸿渐登楼曲四首 其二

明代 陆深

日夕倚楼望,行人归未归。断魂与残梦,相逐雁南飞。

园居杂咏三首 其三

明代 陆深

芙蓉洞口石坡陀,橘刺藤梢带女萝。一夜好风吹雨过,晓来添起碧嵯峨。

舍东桑

明代 陆深

东篱桑树五丈馀,童童结成羽葆车。下有大耳奇男儿,耳大志亦大,击剑走马聊读书。

左龙右凤西南飞,来衔桑土补旧居。采桑桑有叶,钻桑桑有火。

桑叶成文章,桑火不照中原土。

题悦茶卷

明代 陆深

水竹交居事事宜,更将春思斗枪旗。分符调得中泠到,未放松阴鹤梦迟。

修竹篇三章

明代 陆深

瞻彼修竹,薄言眷之。依依庭除,托植在兹。我悦我亲,以况其仪。

竹之苞矣,以慰我思。

瞻彼修竹,其色如玉。眷言顾之,岂曰空谷。出则尔恭,入则尔复。

君子之居,清风穆穆。

瞻彼修竹,凤凰于飞。岁聿云莫,泥泥有辉。崇是正直,以保中虚。

君子万年,神明所依。

陆深

陆深

(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5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