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罗钦顺
荻篱黄菊手亲栽,预拟清香溢寿杯。庭献迹遥怜野摘,马头三嗅独徘徊。
送太宰廖公之任南京
春风飞盖出长安,兰臭弥襟执别难。河近故园分马颊,山临东省见龙蟠。
经纶业共年华远,举措功归士习端。便儗从公从未得,永怀遥寄碧琅玕。
次汪司成秋日登狮子山寻阅江楼故址韵 其二
碧山红树玉人登,水色人心晚共澄。万里轻帆风作使,六朝遗迹谷为陵。
霜鸿过眼浑如客,美酒开怀不计升。强欲追扳多病阻,坐酬佳句复难能。
送魏良辅秀才还新建 其一
万木边江叶尽稀,玉人初抱五经归。悬知后夜趋庭梦,长共孤云断续飞。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奉呈大人封君
帘幕风薰酒味柔,野云垂荫晚油油。静观物理都成趣,閒听樵歌或点头。
衣笥远封开孔雀,钓台新水下轻鸥。不才又作经时别,多负当年返哺谋。
寿徐大卿广贤八十
门题三凤烁金鸦,天柱东头第一家。官到大卿心更小,齿登中寿德弥嘉。
幽居地远江如带,仙侣筵深枣似瓜。从此耄期无用颂,灵椿原惯阅年华。
过安肃
万瓦无霜晓更寒,羸躯偏觉旧袍宽。日中一饭方停箸,又报前驱已跨鞍。
庚辰闰八月十四日冒雨发郡城
杪秋凉雨湿行鞯,山路泥深费折旋。多病不堪来往数,可能顽石补青天。
送李都阃赴江西
将军赴镇马如龙,宝剑飞霜胆气雄。第一才名光武举,尽多能事振家风。
西山晓色旌幢外,南浦秋声鼓角中。翘首云台高万丈,会将歌舞笑儿童。
登西城望广武山
盖世英雄百战休,黄河依旧绕山流。断垣废垒苍茫外,斜日西风独倚楼。
途中忆长儿生朝
节过重阳候欲迁,桑弧曾忆手亲悬。承家要是身先立,细数今年是立年。
用前韵奉寄西阜叔父 其二
仕路崎岖不出高,有心那得为人劳。细签大押干何事,枉费山中万兔毫。
送郑司徒致仕还闽
了却公家事,真成昼锦还。风云清梦断,天地此身闲。
人在羲皇上,恩深季孟间。长筹宁复浼,逸驾未容攀。
远驿通严传,新杉绕故关。海鸥应渐狎,径竹拟重删。
敢告离觞尽,休辞酒量悭。可能分手后,犹得会蓬山。
连被公荐不果用士夫有见慰者因赋短章 其二
江汉秋风日夜清,一壶聊对菊花倾。人心自有光明处,变化无端是五行。
味梅为无锡钱世节题
寒风吹开白玉瓣,暖风吹出黄金弹。入羹味美万口知,伊谁得味初花时。
锡山居士腴能槁,前身莫是西湖老。已爱撑檐独树奇,还欣照水斜枝好。
岁岁花开雪满天,美人绰约当琼筵。仙姿共出尘埃表,素质相忘太古前。
此中真味人稀会,花间不惜朝朝醉。刘毅空称一代豪,等閒鹅炙为心累。
幽壤重光为唐仁夫少卿赋
两度恩光照夜台,分明功自义方来。林间稍觉悲风静,地下都应笑口开。
碑表嵯峨天近止,山川盘郁气佳哉。旧灰未冷新烟续,长使赢金父老猜。
寿萧鸿胪七十
天上归来二十秋,海中仙屋又添筹。筵开煖应黄钟律,酒进香凝碧玉瓯。
扶老妙方资夜气,传家深意属书楼。司空阀阅浑无忝,耆旧谁当作伴游。
次确山
几辈酣嬉老太平,儿孙辛苦筑坚城。西山不管人间事,长向秋空阁晚晴。
途中见野菊盛开有感
送陈黄门惇贤送父还乡
安车稳就金陵养,紫诰新貤近侍封。正喜德星移照远,忽闻归兴逼秋浓。
银鞍晚巷离亭雨,綵服晨窗别岸钟。此去亦知宽告在,寿筵无日不从容。
罗钦顺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 335篇诗文
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 其二
后中秋夜分宜公馆对月
贞寿堂为安福朱仁举人祖母赋
金陵官舍四首次郭价夫司业韵 其三
次韵宪副弟独游金鱼洲
次徐太守登快阁韵 其二
钤山堂为翰读严惟中赋
题双鹤图 其二
答欧阳碧溪次韵 其一
闻逆宦伏诛次澄江公韵
次韵同年郑宪长舟行书事
壬戌元宵应制 其三
瀛洲会次丰原学先生韵
庆鹤次刘野亭先生韵 其二
庆刘铁柯司寇八十寿
送林太宰入朝
过沙河县
送少宗伯杨先生考满赴京
次韵答欧阳主素掌教
持节瞻云图为符台刘克柔赋
自题半影 其一
送太宰林公入朝
次磁州
寄李敬夫用其送行韵 其二
送大宗伯王公入朝
送襄阳郭太守廷章两考还任
悼内 其三
次临洺驿
为杨显祖题画送尹别驾实大之嘉兴
秋答尹宪副先生 其一
凭虚阁宴饮次吴宁庵周大理韵各一首 其一
吴白楼重修清风亭有述次韵 其二
送薛全卿之淮安
次郾城
次韵寄二弟并自述 其一
次韵睡起答何中蒙赵元默二举人 其二
晴山搜书舍为廖太守赋
瀛洲雅会次刘野亭先生韵 其四
示允迪允恕二弟 其二
彭郡博先生蒲萄为王斯远冬官题 其二
少司马陈公进大司寇致仕侨居金陵
过临颍
庆廖晴山太守八十寿 其一
为谢以中题山水扇面
喜通政弟至龙江
吴白楼重修清风亭有述次韵 其一
题山水画送郭姑夫南还
贺竹港建小宗祠联科坊
过西平
送李济之赴宁波贰守任
次庆都
和答杨司训先生
次萍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