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分题王司副天申沙溪八景得太守仙风南阡耕乐

分题王司副天申沙溪八景得太守仙风南阡耕乐

明代 罗钦顺

太守遗踪半绿苔,庙门犹倚碧山开。竞传梅福登仙去,恐向桃源避世来。

栖鹤长松无鸟宿,锁蛟深穴有人猜。何当载酒穷幽讨,杖屦应须约我陪。

诗人罗钦顺的古诗

次韵同年郑宪长舟行书事

明代 罗钦顺

药裹正关心,凝尘满瑶瑟。忽枉故人书,顿愈无妄疾。

长篇屡沈吟,首得防尾失。风波固云恶,高天自行日。

那知汹涌时,不有龟龙出。吾命乃在天,颠顿亦奚恤。

侃侃开笑谈,底柱屹中立。虽然西江水,未容一日吸。

顾此济川舟,何方不可适。终风徒尔为,行云靡留迹。

大哉天壤间,自生还自息。此意当谁知,吾目为君拭。

君吾榜中英,常情讵能测。激扬肃官箴,钻仰希圣域。

变化阴且阳,居然守无极。应悲行险徒,终年长戚戚。

闻逆宦伏诛次澄江公韵

明代 罗钦顺

元恶端宜具五刑,株连仍睹罢三卿。君臣有道终须正,天日无私本自明。

堪笑李斯空叹犬,若为冯道尚封瀛。中兴合在周宣上,一揽威权万国平。

夜坐偶作

明代 罗钦顺

斜倚绳床认斗牛,火星初夜欲西流。人间絺绤犹含暑,天上风云已报秋。

举世可能无管葛,腐儒空解说伊周。行藏两字明如月,领取清光付酒瓯。

送王司成考绩

明代 罗钦顺

离筵冰雪莹征袍,未说官资望已高。恋阙岂辞来往数,过家兼有送迎劳。

百年继武仍科第,四海知心总誉髦。春暖雁行分又合,凤池从此对挥毫。

发京口

明代 罗钦顺

北府从来酒味醲,秖今租税不全供。虽然上下都无事,淮甸旌旗在眼中。

过沙河县

明代 罗钦顺

十里浮沙一带河,冬来惟是摄衣过。民间大欠耕桑地,霖潦无端占却多。

挽封君秦先生同年国声之父 其一

明代 罗钦顺

志节居贫见,声光与世延。青衿原有造,玉树晚争妍。

已拜双龙敕,何须二顷田。向来勤仰止,闻讣重凄然。

送都宪丁应韶入长银台

明代 罗钦顺

著处圆融德称才,还因求旧领银台。看花莫问玄都树,把酒聊空白下杯。

心计向来勤独运,庙谟从此属参陪。有时双柏轩中坐,为道顽兄一味呆。

内子生朝

明代 罗钦顺

花吐高葵日正长,草深幽砌独焚香。浮生苦被虚名累,仍向天涯忆孟光。

读桂进士兄弟文字喜而赋之

明代 罗钦顺

坐久香风断续过,入心文字不嫌多。还寻䆳密深沈句,他日重逢奈若何。

过西平

明代 罗钦顺

片片秋田总过犁,满原晴色树高低。欲从父老诹生聚,清昼无缘驻马蹄。

壬申元夕大人用梅圣俞韵赋四章依韵奉呈并寄二弟 其四

明代 罗钦顺

政通应得万人欢,将父心劳独未还。紫殿香烟朝夕里,澄江明月梦魂间。

岂无鲍叔深知管,会有宣尼巧铸颜。他夕不妨更秉烛,谈锋先斩利名关。

袁城谒韩文公祠罗守质夫复请予登宜春台一览 其一

明代 罗钦顺

浑厚文章百世师,丹青香火郡人思。宜阳水石应堪顾,不似潮阳谢上时。

寿徐大卿广贤八十

明代 罗钦顺

门题三凤烁金鸦,天柱东头第一家。官到大卿心更小,齿登中寿德弥嘉。

幽居地远江如带,仙侣筵深枣似瓜。从此耄期无用颂,灵椿原惯阅年华。

春晚登凭虚阁次熊峰先生韵

明代 罗钦顺

穿云旧路偶重登,步屧轻如鹤背乘。高阁俯临千万树,夕阳斜映两三僧。

振衣总觉清风洒,题壁惟应大手能。何处花开红又白,醉游吾记昔人曾。

汪石潭分惠新酒兼侑以诗依韵走谢

明代 罗钦顺

寒欺吟笔硬如柴,邻瓮分沾一笑排。邻鬲便疑生羽翰,赏心何必论官阶。

方传内署名难拟,韵洽同年乐每偕。银烛煖光摇醉眼,报章题就漫称佳。

成国朱公奉使安陆恭上兴献帝册宝

明代 罗钦顺

奉明园树九重心,目极南云思不禁。目册尊亲昭盛典,上公衔命惕冲襟。

花迎使节晴川丽,风引香烟晓殿深。登荐礼成归奏早,开筵应出赐来金。

至德安驻城南金泉寺

明代 罗钦顺

环寺山重竹树稠,绕城江曲净含秋。僧家亦有奔忙日,只为征骖一夜留。

吴白楼重修清风亭有述次韵 其二

明代 罗钦顺

竹色青疑上采椽,蓊阴凉可玩遗编。诗成每向花前酌,酌到梅花又一年。

示允迪允恕二弟 其三

明代 罗钦顺

非引勿登楼,遥青爱石牛。静观浑有得,高坐更无求。

日暖琴三弄,霜严酒一瓯。只愁江海上,无处着眠鸥。

罗钦顺

罗钦顺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 3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