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沙河遇便风遂至龙江关

沙河遇便风遂至龙江关

明代 倪岳

已拟沙渚泊,忽来风雨声。人皆催早发,我亦厌孤征。

浪骇千峰出,舟怜一叶轻。此时虽甚捷,犹是险中行。

诗人倪岳的古诗

赠李都阃士章

明代 倪岳

玉帐坐生风,将军冠世雄。雕弓控明月,宝剑抚晴空。

笳鼓军容肃,旌旗敌阵空。清朝有麟阁,行见纪元功。

送陈师召侍讲升南京太常少卿 其二

明代 倪岳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暂解词垣直,荣题礼寺衔。

龙江天缥缈,凤岭雨巉岩。到处供吟眺,何时寄一缄。

重九日泊舟广陵萧然孤闷有怀阜弟因次其赠别诗韵二首以寄 其二

明代 倪岳

几年奔走愧功名,犹悔蹉跎百未成。犹望鸰原承世业,早从凤岭乐馀生。

清秋对雨难为别,白昼看云倍怆情。寄与卯君宜更勉,频传书札慰坡兄。

孟春奉陪庙享纪事而作

明代 倪岳

祠殿森严楯陛重,雍歌初彻燎烟浓。
虞周典礼千年合,文武衣冠百辟从。
日影渐移高阁漏,露华犹拂御街松。
却瞻天仗东风里,冉冉霓旌导六龙。

閒中偶题芦雁遂成十绝 其十

明代 倪岳

楚水悠悠欲尽头,一双归雁远鸣秋。可应榆塞经过地,不及蘋江远近洲。

八月十四风雨之夕病中望舍弟消息不至怅然有怀

明代 倪岳

西风门巷掩深幽,一卧兼旬倦出游。江上行舟犹渺渺,窗前落叶更悠悠。

新寒未慰相如病,旧雨仍增宋玉愁。明日阴晴知未卜,有无诗酒对中秋。

丁巳正月郊祀斋居和郑廷纲少司徒二首 其二

明代 倪岳

奉引长时下掖垣,御街瑞霭自氤氲。六师环卫看如翼,万姓遥瞻喜欲□。

□□□□□□□,□□□□□□□。□□□□□□□,□□□□□□□。

题竹二首 其二

明代 倪岳

□□□稳楚江秋,灵瑟声寒泪不收。明月莫随流水去,好应长照梦中游。

廷试执事和马司马吴状元韵 其二

明代 倪岳

巍巍阿阁帝城阴,争听雍雍凤鸟音。圣主载颁咨治策,群公交尽荐贤心。

平生忠孝相期远,一代经纶属望深。明日天门初放榜,姓名从此重如金。

题胡骑纵猎图四首 其三

明代 倪岳

野阔天空云影孤,白沙浅水经霜枯。白翩何处起双雁,稻粱谋远思江湖。

忽然见此虬髯胡,雕弓满控金仆姑。何当健翮快高举,莫遣朔风吹绿芜。

赠奚元启二首用宾之韵 其二

明代 倪岳

门巷萧条昼不关,故园迢递梦中还。一年风景又如此,百岁光阴皆等閒。

愧我春愁浓似酒,怜君诗骨瘦如山。微官久负匡时术,饱食能无独厚颜。

奉次屠都宪韵贺篁墩学士领教翰林兼柬西涯学士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巍巍圣德仰如天,学士承恩重养贤。学榜旧名金作字,凤楼新制玉为椽。

道根伊洛从今盛,教本苏湖自古传。二妙正当天下选,最宜霄汉领群仙。

赏李景信东轩瑞香花次韵 其三

明代 倪岳

曲阑日上影玲珑,香气薰人亦自融。满室春风回绮席,一帘晴雾散雕栊。

花攒淡白团圞密,叶簇轻青点缀工。好是羽衣歌舞罢,天仙清倚广寒宫。

雨后过甲马营时阴云未解南风方急云

明代 倪岳

细雨轻云不放晴,南风应阻客孤征。秋高槐柳随霜落,水逆鱼龙鼓浪行。

厌听舟人吹野调,喜从津吏问邮程。帝京回首逾千里,今日方经甲马营。

晚回

明代 倪岳

登临兴倦欲忘还,归到重城半掩关。仰见明星环北极,回看爽气满西山。

空过白日应何补,老向红尘总是閒。我遂清游皆帝力,愿将丹悃谢天颜。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六

明代 倪岳

五代悠悠转盻间,安荣不动却如山。但知长乐全身地,大节孤忠总是闲。

癸卯七月望前二日谒陵道中喜晴一首

明代 倪岳

马嘶秋苑燕飞轻,远道忘疲客思清。苦潦狂尘非旧路,好风佳日正新晴。

四山紫雾千寻合,万顷黄云一望平。天意已酬忧国愿,丰年禾黍属西成。

西湖限韵一首

明代 倪岳

望尽西山十里湖,平洲缥缈水萦纡。潜腥久识鱼龙近,倒影长怜岛屿孤。

落日微风吹白浪,深春细雨出青蒲。经过几度怀遗迹,百尺荒台草半芜。

贺陈师召得孙二首次联句韵 其一

明代 倪岳

可是居官长子孙,相逢一笑对琴樽。新题不厌长题壁,熟客何妨屡过门。

岂待一占知跨灶,更期三索遇为阍。人生乐事无过此,细向君家醉里论。

廷试供事次屠都宪朝宗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圣主临轩第一春,诸生敷对意俱新。风云早际明时会,民物同归大造仁。

却羡俊髦高擢第,端期忠孝重书绅。非才沾被今三度,分得恩波下紫宸。

倪岳

倪岳

倪岳(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咨,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钱塘。倪谦之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著有《青溪漫稿》。► 3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