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 其十一 稻田

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 其十一 稻田

明代 倪岳

腐儒常苦饥,问籴竟如玉。僧田不自耕,终岁饭亦足。

诗人倪岳的古诗

新喻易乾刚自辽阳归傅曰川求诗赠之

明代 倪岳

凉入京尘暑气微,楼船南下客初归。柳条不受离情绾,诗卷犹烦急手挥。

辽海云开孤鹤起,楚江霜落片鸿飞。故人无限云霄意,尊酒相看又夕晖。

谒刘谏议祠再用元博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欲将忠义动君门,一语回乾更转坤。志在生前真大屈,道于身后却长尊。

山中好惜甘棠树,河上谁怜独柳村。宦海悠悠渺无际,颓波千里尚狂奔。

奉次屠都宪韵贺篁墩学士领教翰林兼柬西涯学士二首 其一

明代 倪岳

巍巍圣德仰如天,学士承恩重养贤。学榜旧名金作字,凤楼新制玉为椽。

道根伊洛从今盛,教本苏湖自古传。二妙正当天下选,最宜霄汉领群仙。

送李应祯中舍赴南京车驾分得朝字

明代 倪岳

城东送别马萧萧,杨柳春风白玉桥。离合不堪仍此地,阴晴何必问明朝。

江南宦业将家近,蓟北交情入梦遥。万里碧云孤凤翥,翩然欲去夐难招。

三月十二日肇开经筵岳以翰林旧僚叨侍讲读荐蒙天赉感而有作 其二

明代 倪岳

载瞻经幄侍文华,天语亲聆宠数加。天锡大官当禁闼,恩颁内帑到儒家。

逢时有幸应知感,稽古无功讵足誇。誓竭涓埃裨海岳,祗今文运正亨嘉。

晚泊天津望海有作

明代 倪岳

船窗南望路漫漫,一曲沧洲俯碧湍。水国云深帆影断,海门天阔雁声寒。

离忧未信江湖远,醉眼全惊岛屿宽。回首帝京三百里,不胜清梦绕长安。

九月朔卞庙谒祭因有豫作登高之约归次偶成

明代 倪岳

一门忠孝古难全,节义如公史有编。浮议不妨轻瓦石,流风自足重山川。

碑铭细刻三千字,茔兆新捐十万钱。仰止遗容堪再拜,精英何许尚森然。

戊子新春日寄上谷诸旧游

明代 倪岳

故人底事久无书,塞徼天高雁影疏。寂历冰霜惊岁晚,芳菲风日又春初。

几回常见百年内,千里相思一梦馀。却忆旧时诗社客,于今

閒中偶题芦雁遂成十绝 其二

明代 倪岳

回雁峰前湘水头,随阳来往自春秋。月明远度黄龙塞,夜静长鸣白鹭洲。

钱镛中书父受封还杭

明代 倪岳

西湖老人湖上来,九重入觐天光回。九雏九苞日边翥,龙文五色云中开。

承恩已慰沾浩荡,览胜自许凌崔嵬。西湖酒香归去旱,昨日河船笳鼓催。

观新修运河赠总戎平江陈公 其二

明代 倪岳

漕河勋望说恭襄,赫赫诸孙更有光。岸凿旧堤青障阔,水通新闸玉虹长。

一时浮议嗟方定,千载荣名信不忘。昨日城东人似堵,争看万斛上龙骧。

大司马马公廷试志喜有作次韵二首 其二

明代 倪岳

南宫喜占非常选,东观期收不世才。东报彩云随日上,却惊黄榜自天开。

恩荣便拟沾需宴,宦达终看列鼎台。一路春风桃李外,大官催赐曲江杯。

送陈师召侍讲升南京太常少卿 其一

明代 倪岳

载酒都门道,春风花满园。永怀别后事,须忆醉中言。

求友长怜子,居官屡得孙。何时寻旧约,联佩掖西垣。

诗送朱用辅北归省墓 其八

明代 倪岳

归来一杯酒,聊慰九泉下。秋深有良贾,拟报连城价。

四时猫四首 其四

明代 倪岳

狰猛狸奴乳虎同,菊边高卧饱霜风。养威好作他时用,一举须令鼠穴空。

送沈时昜少参赴闽藩专理矿事

明代 倪岳

旬宣一路惜分携,天路霜风送马蹄。过浙有山皆置冶,入闽无水不通溪。

梅花香冷吟情健,榕叶阴浓望眼迷。闻说征徭应到骨,好施霖雨向群黎。

赏李景信东轩瑞香花次韵 其二

明代 倪岳

临到开时日正阳,倚风浑似舞霓裳。十年不见江南种,三月惊看蓟北芳。

秾艳未容誇国色,高标应许占春光。日长相对如佳客,绝胜红妆咏海棠。

泊河西务与杨郎中克敬同年夜话

明代 倪岳

荒村疏柳带斜阳,才入河西感异乡。觱栗声中心激烈,舳舻影里梦飞扬。

十年客路嗟重到,千里家山耿不忘。赖有故人杨水部,灯前相对话行藏。

和于京兆景瞻金山八诗 其四 拟赋重游金山

明代 倪岳

客船小泊亦多时,风雨冥冥有所思。新赏已孤三日醉,旧题聊续一联诗。

梦中泉石俱空界,眼底江山此色丝。夙愿可偿君莫忘,悠悠岁月尚无涯。

过奉新复与章太仆会遂邀饮驿中观壁间日本碧照野释所题有作

明代 倪岳

驿舍在河浒,拂衣聊与登。独怜身似燕,共醉酒如渑。

好客金闺彦,能诗碧海僧。相看成一笑,聚散亦难凭。

倪岳

倪岳

倪岳(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咨,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钱塘。倪谦之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著有《青溪漫稿》。► 3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