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南岭书 其二

宿南岭书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今朝初听乡人语,八载淮南此日回。江东白酒不醉客,为渠欢喜尽残杯。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四景山水 其三 秋

明代 张以宁

秋巘白云晚,霜林红树多。野桥山郭外,行子暮来过。

为问小摇落,江南今若何。

七夕吟同张士行赋

明代 张以宁

银河迢迢向东注,玉女盈盈隔秋渚。金梭飞飞掷烟雾,织作青鸾寄幽素。

青鸾织成不飞去,仙郎脉脉愁无语。无语相望朝复暮,白榆摇落成秋树。

藕花香冷鸳鸯浦,天上银桥宝车度。风清蕊殿开瑶户,云屏雾褥芙蓉吐。

经年香梦遥相许,一夕离肠为郎诉。羿姬妒人留不住,天鸡角角扶桑曙。

龙巾荏苒啼红露,乱点云开逗飞雨。伯劳西飞燕东翥,河乾石烂愁终古。

翠楼乞巧娉婷女,镜里青螺扫眉妩。博山沈烟袅双缕,不识人间离别苦。

过兰溪

明代 张以宁

昔过兰溪上,秋风把酒杯。重来人事异,独立客心哀。

沙合滩声转,帆移塔影来。赤松山色近,伫望意徘徊。

铜柱南边石作关海门镇外碧成湾喜君心似朝宗水直过千重万叠山 其 ...

明代 张以宁

秋风吹海送仙槎,夜色新凉晓转加。归日阮郎应一笑,小春洞里又桃花。

广州赠同时敏

明代 张以宁

明诏金门天上开,使人铜柱日南回。九江烟浪看庐阜,五岭云山过越台。

嘉惠远氓烦圣虑,宣风绝域仗奇材。吾家博望风流在,绝喜乘槎此日来。

崇德道中暖日菜花稠,晴风麦穗抽。

明代 张以宁

客心双去翼,诗梦一扁舟。
废塔巢苍鹳,长波漾白鸥。
吴山明月到,恻怆十年游。

至瓜州

明代 张以宁

江流岛屿碧湾环,两岸楼台晻霭间。细雨春帆来楚峡,遥天晓树见吴山。

岚光去鹭半明灭,云气与鸥相往还。欲访乡僧心已倦,十年为客鬓毛斑。

次李左司明举看田朱家垈韵

明代 张以宁

愿丰亭前春事深,清时休日此幽寻。长思相觅饮君酒,亦欲即归投我簪。

三月风光开罨画,百年交好契磁针。明晨拟看功成去,臈蚁开尊满共斟。

舟中睹物忆亡儿烜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误我虚名已白头,可怜望汝绍箕裘。乌牛舐犊斜阳里,忽见潸然老泪流。

建业清凉寺次王伯循御史竹亭壁间韵

明代 张以宁

独寻清凉寺,还望翠微亭。客散竹间月,僧闲松下经。

江声回近浦,野色到虚庭。白发山中叟,为予诗眼青。

同徐元徵钱德元酒边即席题壁间山水

明代 张以宁

白云垂柳露毵毵,听彻金鸡月满潭。千里汴堤尘拍面,梦从淮左过江南。

题雪窗墨兰为湖广都事李则文作

明代 张以宁

君家诗好锦袍仙,兰雪清风故洒然。金地禅僧留妙墨,木天学士写新篇。

香来笔底吴云动,思入琴边楚月悬。圣代即今深雨露,流芳千载逮君传。

游仙子次韵王子懋县尹

明代 张以宁

白波如山多烈风,海中不见安期翁。
□三真君唤我语,拄杖掷作垂天虹。
金鸡啼落仙岩月,桃花满地胭脂雪。
扶桑晓日见蓬莱,明霞万里红波热。
酒酣少住三千春,下视城郭人民新。
仙家鸡犬是麟凤,笑杀李白骑苍鳞。
瑶台咫尺生烟霭,昆仑不隔青天外。
寄声白发老刘郎,辛苦茂陵望东海。

题玄妙观主程南溟所藏冯太守莲花图

明代 张以宁

往时毗陵二千石,能作冯荷世无匹。扬州真馆惊见之,江水江云动高壁。

紫台日出群仙朝,露洗榑桑太霞赤。翠蕤绛节光陆离,汉女湘妃失颜色。

就中一个异姿格,彤霞酒销雪色白。道人一笑三千龄,太华秋风语畴昔。

忆予濯足江上游,浩歌小海无人识。荷叶荷花梦里香,倦游见画三太息。

君当取此叶为舟,凌厉南溟观八极。暮年贺老乞身归,分取鉴湖千顷碧。

题信州戈阳周竹窗嘉竹图

明代 张以宁

戈水徵君周竹窗,传家累叶尚敦庞。高门即见朱轮十,瑞节先看碧玉双。

翠凤并巢依积雪,苍龙分影媚清江。徐公对此尤能赋,予欲东游共酒缸。

和同年马仲皋咏文韵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听着啼鹃早惨神,谈经那复昔儒醇。黄茅白苇秋风急,曾与夷门起战尘。

雨发常山

明代 张以宁

仆夫趣予起,初日出林间。
既雨纵横水,无云远近山。
马嘶芳草去,燕语落花闲。
且喜边陲定,长逢戍卒还。

夜过陵州

明代 张以宁

河堤月上水迢迢,卧听陵州夜渡桥。肠断江南二三月,落花蝴蝶上兰桡。

遇故人胡居敬临江府送至新淦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蚤逐浮荣老未归,便归生事已全非。人生只合藏名姓,白首青山一布衣。

代简杨希武右丞安南驿书怀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荔枝花发雨萧萧,睡起春江又早潮。长忆午门红日上,圣恩宽许紫宸朝。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