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中睹物忆亡儿烜 其一

舟中睹物忆亡儿烜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误我虚名已白头,可怜望汝绍箕裘。乌牛舐犊斜阳里,忽见潸然老泪流。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和刘公艺暮春有感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耻向清时泣楚囚,长寻佳句拟扬休。碧云千里隔春信,红雨一帘生晚愁。

袖手独应怜郢斲,知心谁为和商讴。卜邻幸识刘公干,新得诗声满壁流。

送姜知事湖广掾

明代 张以宁

薇省恭闻吉语来,芙蓉幄下莫徘徊。诗题郎署星辰动,檄到蛮溪雾雨开。

鄂渚暮涛喧鼓角,汉阳高树出楼台。飞腾此日中天近,定有文章彻上台。

焦矶庙

明代 张以宁

碧殿红棂翠浪间,江风缥渺动烟鬟。神鸡不逐云中去,啼杀清秋月满山。

广州赠温陵龚景清乡人

明代 张以宁

家住三神海上峰,秋风同听禁城钟。离居自喜乡音好,别去长悲客意重。

双鲤水寒难远寄,五羊城晚忽相逢。来春此地重携手,共采仙蒲花紫茸。

嘉兴有感陆宣公事

明代 张以宁

官家忘却奉天时,岁晚忠州两鬓丝。
今日北来车马客,夕阳祠下读残碑。

追和杨仲弘饶州东湖四景诗上本斋王参政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使君晓命木兰舟,霁雨湖兰碧玉秋。乐妓并歌翻小海,诗仙同载上瀛洲。

莼香白露尝初荐,稻熟黄云看早收。安得如公百元结,狂澜今为障东流。

铜柱南边石作关海门镇外碧成湾喜君心似朝宗水直过千重万叠山 其 ...

明代 张以宁

四十馀年金榜客,玉堂人诧笔如飞。君王亲重儒臣选,肯受南方一物归。

题苏昌龄画

明代 张以宁

徐君远从西江来,亲为苏子作亲石。
亲三千年铁作肤,石亦苍寒太古色。
几株老木相因依,气格不敢与之敌。
洲前摇摇者舟子,短棹沧江荡晴碧。
着子啸歌于其中,仰观青天岸白帻。
是时东山月始出,无边露气连赤壁。
潜蛟出舞巢鹘翔,江姬色动三太息。
眼中之人有太白,风云变态俱无迹。
前辈风流今复闻,人间绝景岂易得。
徐君更为添野夫,共泛灵槎卧吹笛。

南京早发

明代 张以宁

大隐金门三十载,壮怀中夜每闻鸡。今朝一吐虹霓气,万里交州入马蹄。

邵伯镇

明代 张以宁

广陵此去无多地,烟柳堤边一万家。已有小舟卖新藕,便思携酒看琼花。

次同年李子威御史韵

明代 张以宁

日丽钩陈薄雾消,升平有象见熙朝。尧阶云拥千官仗,楚分星回两使轺。

隼起青旻霜拂地,鸿飞紫海月当霄。仙舟此日登瀛近,春水花光已动摇。

途中次子烜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微官与志违,空负圣明时。对酒怀彭泽,题诗愧渼陂。

遥天和树尽,断岸逐舟移。杨柳黄金色,随春入砚池。

衢州咏烂柯山效宋体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人说仙家日月迟,仙家日月转堪悲。谁将百岁人间乐,只换山中一局棋。

封川县次韵典簿牛士良

明代 张以宁

记取今年重九日,封川水驿挂帆过。秋风岭外黄花少,暮雨尊前白发多。

起接野僧谈梵典,卧听溪子和蛮歌。少游款段成何事,至竟男儿是伏波。

雪坡歌为丁彦亨作

明代 张以宁

昆崙月窟西坡陀,太古有雪高嵯峨。金天爽气几万里,下压雪外之蓬娑。

乾坤何处著清致,只有珠湖明月扬清波。丁君胸次有如此,相逢索我题雪坡。

我歌不工奈君何,何时一舸夜相过。阆风玄圃渺倒景,琼林玉树交寒柯。

题诗呼起雪堂老,置酒酌之金叵罗。然后蹑积石,俯黄河,直骑白凤青冥表,共听瑶池黄竹歌。

看君散此太古雪,下与草木回春和。

东昌

明代 张以宁

煖日初抽宿麦芽,东风吹草绿平沙。江南开老春多少,二月东昌见杏花。

题牧牛图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中园有树葵,大田亦多稼。牧人急曳牛鼻回,恐尔践之邻父骂。

何时睡起两相忘,吹笛西风柳阴下,青山白日秋潇洒。

洗衣辞再同仲宽赋

明代 张以宁

妾身内郡良家女,双鬟嫁作东邻妇。寒机霜夜织流黄,输与官中了门户。

嫁时春衣裁白苧,是妾手中织成布。相从箕帚不暂离,虽有新衣不如故。

忆曾女傅授妾诗,被服浣濯古后妃。妾家贫素无侍儿,携衣洗洗妾不辞。

妾人不是西家施,浣纱石上扬蛾眉。妾人不比溧阳女,杀身急义中道亏。

河之水,清且漪,中有鲤鱼红尾肥。堂上老姑日午饥,洗衣洗衣须早归,河上风尘缁妾衣。

闻同年刘子实卢可及讣

明代 张以宁

江湖菰蒋岸莓苔,矰弋如云鸿雁哀。麟凤半归天上去,玉京群帝独怜才。

题松隐图

明代 张以宁

苍苍藓石,谡谡云松。空山无人,明月在筇。我思武夷,三十六峰。

之子之迈,携琴曷从。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