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不叔成游茅山

送不叔成游茅山

明代 张以宁

山头丹光涌日红,不尽幡幢来碧空。
不白独骑一赤鲩,茅君导汝双青童。
纤云上衣檞叶雨,坠雪扑帽松花风。
仙人笑指海水落,相约蓬莱之上宫。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梁山泺

明代 张以宁

风正吴樯去不牵,雪融汶水绿堪怜。菰蒲渺渺官为市,杨柳青青客上船。

题吴恭清茂轩

明代 张以宁

幽尚谢尘牵,吴生独尔贤。风泉欹枕外,春树读书边。

旧隐怀盘谷,新图出辋川。诗僧来往数,好句剩能传。

墨兰为湛然上人题

明代 张以宁

云林苍苍石齿齿,一花两花幽薄底。远香自到定中来,道人湛然心不起。

题画山水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云渺渺,水依依。人家春树暗,僧舍夕阳微。扁舟一叶来何处,定有诗人放鹤归。

次王伯纯韵

明代 张以宁

草亭夜静三人饮,起视乾坤醉眼昏。起警露光悬竹叶,乌啼月色满柴门。

抽毫昔对蓬莱殿,秉烛曾游桃李园。天际形容今渐老,尊前怀抱向谁论。

平圃驿中秋玩月用牛士良韵

明代 张以宁

平圃驿前端正月,金鳞万叠水光开。婵娟几见他乡共,老大宁期此地来。

星汉夜摇旗影动,江山秋入笛声哀。病夫懒坐那禁酒,喜看频倾举玉杯。

送杜德夫河东经历

明代 张以宁

持斧山西去,参谋用俊人。栖乌台上掾,泛绿幕中宾。

霜落豺狼魄,风清雁鹜尘。君行当要地,此别属良晨。

塞远云来代,川长树入秦。两河犹戍卒,三晋半残民。

峻坂疲飞挽,穷阎苦算缗。鸿饥方欲集,鹰饱正须驯。

久矣疮痍极,居然风采新。难兄今阁老,宿望旧廷臣。

棠树期连萼,葡萄少饮醇。乘骢消息好,拜命及三春。

徐州霸王庙

明代 张以宁

长洪声动楚山虚,太息彭城霸国余。
父老更堪秦暴虐,英雄空为汉驱除。
苔移玉帐蛛丝暗,柳绕黄楼雁影疏。
独有春风虞氏草,魂归为汝一沾裾。

泊沽头

明代 张以宁

楚客归心河水流,三更月晕长年愁。沙河雨涨催开闸,半夜橹声无数舟。

用烜韵呈王赵二明府

明代 张以宁

二妙惊联璧,双飞垂近天。不悬高士榻,许上孝廉船。

谈剧常绝倒,情真任醉眠。殷勤御河月,相送大江前。

夜泊雩浦

明代 张以宁

雩浦四更潮已平,荡舟月落唱歌声。山中应是夜来雨,流出落花春水生。

桃源春晓图

明代 张以宁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

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幔亭亦有虹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送李逊学献书北上

明代 张以宁

恭惟圣代开东观,诏选诸儒会石渠。金匮已抽司马史,牙签犹藉邺侯书。

献芹耿耿心期在,汗竹依依手泽馀。从此墨庄淮左盛,汉庭卜式意何如。

过临江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二贤江右起联翩,洙泗支流迥有传。闻说九京英爽在,台章深悔到伊川。

次韵送同年朱子仪调光化尹还睢阳

明代 张以宁

故人昔遇淮南楼,金钗红烛宵藏钩。持螯烂醉对黄菊,海月正出东山头。

故人今调襄南尹,五云飞佩摇霞影。都门马首谈旧游,酒热貂裘雪花冷。

忆昔射策中书堂,阊阖黄道垂天光。鹍鹏远击同千里,鸿雁相望动十霜。

荒鸡野店君行早,到家定访睢阳老。阶前新雨秀兰芽,堂背光风泛萱草。

冰销汉渚波龙鳞,飞舞雏凤离风尘。忆君明年重回首,大堤花发襄阳春。

泊月子河望三山

明代 张以宁

三山仙岛隔归期,长夜京华梦见之。明发开帆成误喜,青天三点见峨眉。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穷发雕题已一家,日南使者觐京华。君王亲校燕山籍,驾出金根白象车。

题刘志云手植松卷

明代 张以宁

刘翁前代之故家,种松不种桃李花。苍髯独立风霜表,几度人间春日斜。

翁家有孙俱白皙,读书松根看松色。准备长镵斸茯苓,同上青云生羽翼。

次韵同年李孟豳编修见贻

明代 张以宁

玉京仙家十二楼,真珠垂箔珊瑚钩。锦袍仙人醉吟处,蟠桃开遍金鳌头。

笑予卜居问詹尹,江枫摇落霜鸿影。淮水东边昔遇君,琼花泻露金盘冷。

美人云髻歌堂堂,白日缓辔回清光。五年相别复相见,桂树萧飒飞秋霜。

君今青云致身早,笑语从容陪阁老。垂鞭晓拂琼林枝,抽毫夜视明光草。

雪风吹酒生绿鳞,我起洗濯新丰尘。会当鸟爪擘麟脯,海上一笑三千春。

追和杨仲弘饶州东湖四景诗上本斋王参政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龙堂贝阙水仙家,夜色清寒晓转加。淰淰冻云低草树,娟娟晴雪照梅花。

旧盟沤鸟依轻桨,新钓鳊鱼出古槎。玉署词人传好句,绝胜图与凤池誇。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