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迁县

宿迁县

明代 张以宁

今朝宿迁县,风急棹难停。树合藏深屋,河移出远汀。

山容云冉冉,水影日冥冥。柳色无南北,春来不断青。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仪真范氏义门

明代 张以宁

浇风久矣变淳源,范氏犹称古义门。
四世于今千指盛,十年似尔几家存。
棠华烨烨宜兄弟,竹笋攒攒长子孙。
故里相从何日遂,秋风江上战尘昏。

次李宗烈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坐来落叶两三声,野菊开时雨满城。野客愁多仍岁晚,还家梦远易天明。

古时豪杰有遗恨,秋日溪山无俗情。君可归欤吾未得,百年怀抱向谁倾。

忆黄子约

明代 张以宁

天台黄石老,茅屋冷如冰。消息经年断,交游往日曾。

世人怜李白,今我愧孙登。骏骨篇应在,何时复剪灯。

万安邑令冯仲文家全椒与予旧识鲍仲华提举有瓜葛之好倾盖情亲恋恋 ...

明代 张以宁

万安县前小驻船,逢人尽说令君贤。风云沛邑今几载,冰雪鲁山经五年。

墨绶近民心乐易,绨袍赠我意缠绵。御屏风上书名姓,即见紫泥下日边。

扬州广城店

明代 张以宁

潮落邗江夜,先将梦到家。
扬州无赖月,独自照琼花。

过观州悼阿仲深状元

明代 张以宁

麒麟堕地天不惜,流落荒郊鲁叟悲。白发杜陵忧国泪,临风独咏八哀诗。

建宁府雨中登玉清观

明代 张以宁

双溪南下绿湾环,碧瓦参差细雨间。水绕玉清来九曲,云归沧海近三山。

铁狮昼伏闻钟鼓,白鹤宵飞认佩环。欲结紫霞尘外想,不堪回首近乡关。

题李文则画四首 其三 渊明送酒

明代 张以宁

五柳门前秋叶衰,南山佳气满东篱。白衣人到黄花外,正是先生述酒时。

蒋仲诚墨牛图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回风吹云垂柳枝,蔓草雨湿春离离。牧人荷蓑笠,叱牛牛下来。

牛归草草犊行迟,茧栗望母鸣相追。牛兮顾尔犊,无乃日夕饥。

我见恻然,念归以悲。嗟哉杨德祖,蚩蚩真小儿。

南窗竹影

明代 张以宁

锦闱花艳不胜春,翠袖轻寒写更真。湘浦云中逢帝子,天坛月里见仙人。

露痕稍稍疑将滴,风动差差觉未匀。最喜高人王礼部,乌丝临出越精神。

江神子 送医官石仲铭摄邵伯镇巡检得代

明代 张以宁

谢公埭上绿成围,栋花飞,子规啼。簇簇弓刀、白马拥骄嘶。

一树棠梨开透也,春正好,又分携。草萋萋,望中迷。

衣锦归欤、家在海云西。种杏明年功又满,还捧诏,上金闺。

途中次子烜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微官与志违,空负圣明时。对酒怀彭泽,题诗愧渼陂。

遥天和树尽,断岸逐舟移。杨柳黄金色,随春入砚池。

次韵廉公亮承旨夏日即事 其五

明代 张以宁

文章阁老旧名门,玉署清闲醒梦魂。应忆廉园花似海,朝回会客酒千尊。

再次韵答之是日微雨大风

明代 张以宁

五两风高江上秋,粤南使客木绵裘。望云举酒思京阙,对雨裁诗倚柂楼。

燕语樯头催去棹,马行果下待归驺。到家为说天恩重,早办新春入贡舟。

子烜买红酒

明代 张以宁

吴江红酒红如霞,忆着故园桃正花。
羊角山前几回醉,女须嗔汝未还家。

题雪窗墨兰为湖广都事李则文作

明代 张以宁

君家诗好锦袍仙,兰雪清风故洒然。金地禅僧留妙墨,木天学士写新篇。

香来笔底吴云动,思入琴边楚月悬。圣代即今深雨露,流芳千载逮君传。

喜丁仲容征君至

明代 张以宁

题诗苦忆城南郭,喜见归南鹤姓丁。
双鬓野风吹汝白,一灯江雨向人青。
志士长嗟灵寿杖,史官独失少微星。
琼花照眼春无赖,明日酌君双玉瓶。

雨中纵笔书闷

明代 张以宁

飘零不奈木肠何,锦字凄凉雁字过。犹有思亲千甸泪,秋来较似雨痕多。

送重峰阮子敬南还

明代 张以宁

君家重峰下,我家大溪头。
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
我行久别家,思忆故乡水。
何况故乡人,相见六千里。
十年在扬州,五年在京城。
不见故乡人,见君难为情。
见君情尚尔,别君奈何许?
送君遽不堪,忆君良独苦。
君归过溪上,为问水中鱼。
别时鱼尾赤,别后今何如?

别胡长之

明代 张以宁

我家玉溪溪上头,流萍南北四十秋。闽中故人稀会面,乃见二妙岭外之炎洲。

吾宗泫略佳公子,翠竹鸾停世其美。长之材名与之匹,三胡诸孙固应尔。

我持使节安南行,忽逢联璧双眼明。建武驿中饮我酒,一笑万里蛮烟清。

桂花榕叶天涯雨,把臂谈诗喜欲舞。虚名误我走俗尘,满意看君听乡语。

敝庐荒垄狐兔盈,每一念至几无生。君乘长风破巨浪,功成即为吾乡荣。

邕江东流日千里,明年不归如此水。锦衣行昼倘先予,为报音书万山里。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