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立冬舟中即事 其一

立冬舟中即事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一滩一滩复一滩,轻舟荡桨上曾湍。三秋岭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苇花明白羽,风林橘子动金丸。如何连夜还乡梦,不怕关山行路难。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次韵答茅壶山

明代 张以宁

乾坤纳纳知音少,岁月悠悠行路难。岁我南山仍射虎,何人东海与持竿。

风前薜荔秋衣薄,露下芙蓉古剑寒。欲借茅亭无限月,携诗满意为君看。

都城春日再次前韵

明代 张以宁

卿云绚綵捧晴暾,春满皇都十二门。苑树嫩黄烟着色,宫沟微绿雪消痕。

秧分过社新针水,麦种经秋秀被村。愿见年丰人饱饭,广文官冷底须论。

春厓堂诗

明代 张以宁

上天生万汇,何物能报之?所以古孝能,感兹《蓼莪》诗

况母红芳年,手提黄口儿。
独于霜雪际,回此阳春熙。
昔为断蓬根,今如芳兰枝。
母恩虽莫报,能职当何为。
愿将一寸草,化作倾阳葵。
上以承君宠,下以报母慈。

江神子 送医官石仲铭摄邵伯镇巡检得代

明代 张以宁

谢公埭上绿成围,栋花飞,子规啼。簇簇弓刀、白马拥骄嘶。

一树棠梨开透也,春正好,又分携。草萋萋,望中迷。

衣锦归欤、家在海云西。种杏明年功又满,还捧诏,上金闺。

至瓜州

明代 张以宁

江流岛屿碧湾环,两岸楼台晻霭间。细雨春帆来楚峡,遥天晓树见吴山。

岚光去鹭半明灭,云气与鸥相往还。欲访乡僧心已倦,十年为客鬓毛斑。

麋家店

明代 张以宁

睡起秋怀入倚阑,蟪蛄啼雨豆花寒。途穷俗眼寻常白,宦拙臣心一寸丹。

平子四愁诗最苦,休文多病带频宽。吾亲已老身仍系,写就家书阁泪看。

和同年马仲皋咏文韵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风月庭前草色春,鲁东门后一儒真。图书古奥遗经似,愧杀辛勤倒学人。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春信到琴边,声成意已传。须裁太古曲,天上和虞弦。

遇故人胡居敬临江府送至新淦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共酌檐花细雨前,凄然重见此江边。停舟莫怪难为别,能几人生二十年。

题扬子第八港韩氏十景卷

明代 张以宁

白霫赵子诗句好,三年不见心懆懆。三晨小卷到我前,万里江天净如扫。

扬州城高云气秋,八公骑鹤时下游。焦山丹井夜光歇,钟声晓入江南洲。

埋轮人去英雄泣,至今忠愤春潮急。枉渚维舟竟日横,行人唤渡移时立。

丝丝垂柳郁金黄,渺渺流辉组练长。残阳欲没明月出,神山二点青螺光。

港口归帆如鸟翥,雪暗江村不知处。浦寒蓑白一渔归,沙净江三群雁聚。

金山山前扬子津,舟中来往逐风尘。江灵绝景閟之久,持似潇洒江居人。

草堂无赀发欲白,我与赵子俱为客。起来书罢十景图,目送飞沤下江碧。

戏作杭州歌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西陵渡口潮水平,十十五五发舟行。楼中燕子惯见客,不怕渡头津鼓声。

元日早朝次马彦

明代 张以宁

鸡竿红日出晴霄,鹭序青春入早朝。治典新悬周象魏,颂声尽入舜箫韶。

称觞冢宰容多喜,执玉藩侯礼不骄。今代总戎功业盛,承恩皆插侍中貂。

代简广西参政刘允中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蜑雨蛮烟岭外州,乘槎何事此淹留。龙江风土差高爽,衰老天教一壮游。

烜次草萍壁间韵同作

明代 张以宁

浙东路入江东去,酒醒篮舆几处山。酒柘叶光朝雨湿,棠梨花尽午风闲。

青云在昔同攀桂,紫气如今独度关。只合溪头垂钓去,故人多在紫宸班。

题刘士行石林茅屋

明代 张以宁

潇洒刘郎意绝奇,林西更好小堂基。石间青竹尽秋色,屋上白茅犹古姿。

野雀巢檐群就食,山精倚树惯听诗。东屯行处苍苔满,有客天涯独梦思。

次韵感怀清明并自述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雪落西楼虎满村,鬓髭变白赤心存。徙薪肯信当时策,负米徒伤此日魂。

啼老杜鹃山月苦,归迟辽鹤海云昏。早知只学东方朔,避世长依金马门。

送宪掾孙德谦北上

明代 张以宁

孙君宪府之白眉,拱璧莹然廊庙姿。往年少府寔初筮,当道好官多见知。

云岩诗为傅元刚题

明代 张以宁

千岩翠色晓纷纷,远树微茫路不分。应是林端飞瀑布,春风吹作满川云。

平圃驿中秋玩月用牛士良韵

明代 张以宁

平圃驿前端正月,金鳞万叠水光开。婵娟几见他乡共,老大宁期此地来。

星汉夜摇旗影动,江山秋入笛声哀。病夫懒坐那禁酒,喜看频倾举玉杯。

和拜明善韵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竹树庭前雪,松花瓮面春。徘徊今夜月,应是为诗人。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