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丁卯会试院中次诸友韵 其二

丁卯会试院中次诸友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踪迹飘蓬西复东,共来折桂向蟾宫。共烟满纸文裁锦,星斗罗胸气吐虹。

礼乐兴隆千载后,人材涵养百年中。主文正拟公输子,共喜无私别众工。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安南即景

明代 张以宁

龙水南边去,行穿万竹林。羊肠山险尽,蜗角地蟠深。

铜柱千年恨,星槎万里心。朝来晴好景,绿树响春禽。

和同年马仲皋咏文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妖香冶艳底须誇,绝好姚黄魏紫家。一种天然清水上,爱花须让爱莲花。

丁卯会试院中次诸友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踪迹飘蓬西复东,共来折桂向蟾宫。共烟满纸文裁锦,星斗罗胸气吐虹。

礼乐兴隆千载后,人材涵养百年中。主文正拟公输子,共喜无私别众工。

墨兰为湛然上人题

明代 张以宁

云林苍苍石齿齿,一花两花幽薄底。远香自到定中来,道人湛然心不起。

题道士青山白云图 其六

明代 张以宁

林秋红树出,溪晓白云多。此景江南有,江南今若何。

蒋仲诚墨牛图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溪水无泥新雨馀,日透高树秋扶疏。日儿挈笭箵,独漉水中鱼。

人闲放牛牛自如,一牛长鸣望太虚。一牛顾其日,无乃亦笑渠。

我见㗳然,观物之初。嗟哉蒲山子,区区读何书。

晚泊石头城下明旦发龙江

明代 张以宁

江口帆开五两飞,海门遥望树依微。若为得似千年鹤,东向三神岛上归。

都城春日再次前韵

明代 张以宁

卿云绚綵捧晴暾,春满皇都十二门。苑树嫩黄烟着色,宫沟微绿雪消痕。

秧分过社新针水,麦种经秋秀被村。愿见年丰人饱饭,广文官冷底须论。

峡山寺僧慧愚溪邀观壁间旧题因诵宋廖知县一律有云猿弃玉环归后洞 ...

明代 张以宁

瘴岭风烟势渐开,喜寻筇竹步莓苔。喜环列嶂天中起,峡坼流泉地底回。

灵鹫飞来苍磴老,怪猿啼去白云哀。轩辕帝子应犹在,为奠南华茗一杯。

过大圣港新河口

明代 张以宁

佳气茏葱紫翠间,人家百万绕钟山。新河亦似知形势,流入龙江第一关。

送完者佥宪赴江东

明代 张以宁

公家世践台阶上,江国新瞻使节来。一雨洗冤行列郡,诸星执法近崇台。

山川尚似玄晖赋,父老皆怜李白才。宛水敬亭如历遍,矞云高处是蓬莱。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十日书云后,窗中影渐长。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

烜次草萍壁间韵同作

明代 张以宁

浙东路入江东去,酒醒篮舆几处山。酒柘叶光朝雨湿,棠梨花尽午风闲。

青云在昔同攀桂,紫气如今独度关。只合溪头垂钓去,故人多在紫宸班。

题李文则画四首 其一 陆羽烹茶

明代 张以宁

阅罢茶经坐石苔,惠山新汲入瓷杯。高人惯识人间味,笑看江心取水来。

麋家店

明代 张以宁

睡起秋怀入倚阑,蟪蛄啼雨豆花寒。途穷俗眼寻常白,宦拙臣心一寸丹。

平子四愁诗最苦,休文多病带频宽。吾亲已老身仍系,写就家书阁泪看。

题安可久山水之间

明代 张以宁

安子可久何清修,读书淮海之东头。淮山娟娟桂枝碧,淮水苍苍瓜蔓流。

云开翡翠耀初日,月出玻璃涵素秋。作亭名以山水间,浩荡逸兴生沧洲。

松巅有时见放鹤,苇畔亦或听拿舟。一翁二季乐复乐,万事区区何所求。

我闻伯牙去已久,人间琴意常悠悠。安子安子尔家古瀛洲,列仙冠盖此中游。

山连归墟北斗近,水到碣石青天浮。侧聆海上有灵槎,子能乘之问牵牛。

我家溪上更清绝,瑶草长尽何淹留。亦欲翛然税凡鞅,相从羽人戏丹丘。

春厓堂诗

明代 张以宁

上天生万汇,何物能报之?所以古孝能,感兹《蓼莪》诗

况母红芳年,手提黄口儿。
独于霜雪际,回此阳春熙。
昔为断蓬根,今如芳兰枝。
母恩虽莫报,能职当何为。
愿将一寸草,化作倾阳葵。
上以承君宠,下以报母慈。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清晓写诗成,飞英点玉觥。为传梅信好,闻早入调羹。

题牧牛图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返照在高树,归牛度曾坡。一犊牟然赴其母,老牸反顾情何多。

牧儿见之亦心恻,人间母子当如何,日暮倚门乌尾讹。

赤盏为肃慎贵族于今为清门希曾其字者读书为诗善鼓琴且工墨菊有新 ...

明代 张以宁

昔人画梅如相马,此意岂在骊黄者。希曾墨菊乃似之,是何奇趣幽且雅。

松窗无人高卧起,池水尽黑临书罢。玄霜玉盌捣秋风,露湿吴纨净潇洒。

金钱失却汉宫寒,蛱蝶飞来怨清夜。曩予步屧东篱下,采采黄花不盈把。

即今却似雾中看,老眼摩挲忽惊诧。熟视经营惨淡馀,希曾岂是寻常画。

坡翁墨花诗更奇,我今材薄况衰谢。醉来墨沈倒淋漓,自拭乌丝为君写。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