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戏作杭州歌(二首)

戏作杭州歌(二首)

明代 张以宁

西陵渡口潮水平,十十五五发舟行。
楼中燕子惯见客,不怕渡头津鼓声。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题李文则画四首 其一 陆羽烹茶

明代 张以宁

阅罢茶经坐石苔,惠山新汲入瓷杯。高人惯识人间味,笑看江心取水来。

宿迁县

明代 张以宁

今朝宿迁县,风急棹难停。树合藏深屋,河移出远汀。

山容云冉冉,水影日冥冥。柳色无南北,春来不断青。

长芦渡江往金陵

明代 张以宁

春日三竿上翠屏,晓风五两下芦汀。
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
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
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熳听。

戏作杭州歌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西陵渡口潮水平,十十五五发舟行。楼中燕子惯见客,不怕渡头津鼓声。

和同年马仲皋咏文韵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听着啼鹃早惨神,谈经那复昔儒醇。黄茅白苇秋风急,曾与夷门起战尘。

题曹子益可竹亭

明代 张以宁

竹西清绝处,三径万琅玕。昼枕翠涛响,春衣青雨寒。

登君好亭子,回首忆江干。嗜酒那无此,吾今欲挂冠。

送僧游杭

明代 张以宁

铜驼夜泣苔花冷,银雁秋飞宝气消。
曾共残僧披旧迹,尚怜故老话前朝。
衲随猿挂云生树,杯趁鸥还月上潮。
师去新诗如见寄,白沙翠筿赤阑桥。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十行天诏出江关,百尺云帆下碧湾。惭愧风姨听帝令,霎时天外过三山。

别广东周参政干臣

明代 张以宁

昔年涨海奔长鲸,五羊城上飞搀抢。大明天子赫斯怒,铜虎夜发期门兵。

戈船下濑走海若,彀骑度岭潜山精。刺桐春开白日丽,篁竹夜静微霜清。

蛮陬夷落动万里,诈谖叵测非人情。中台持书国名卿,帝命汝往为长城。

凤阙峨冠拜明诏,龙江伐鼓严前旌。仙人羡门安期生,蓉旗羽节缤来迎。

南溟万里展明镜,石尤风息波无惊。马人龙户来杂遝,蜃楼蛟室收峥嵘。

磊落明珠溢中国,斓斑卉服朝神京。会闻颂声彻丹扆,入执政柄苏黎氓。

独不见唐家名相宋广平,广州都督升台衡。

王伯纯读书别墅晨起有怀纵笔奉寄

明代 张以宁

数日有所思,作诗无好趣。
思君读书芳桂林,睡起题诗有新句。
谢公埭上栋花风,密叶啼莺绿如雾。
君如尘外鹤,我似书中蠹。
人生知己海内稀,纵有参差不相遇。
咫尺思君知几回,远别悬知亦良苦。
草亭新竹长,昨夜邗沟雨。
恩君持酒时,心逐江潮去。
明年柳暗金河路,君马如龙辔如组。
而今壁上好题诗,记取王郎读书处。

元日早朝次马彦

明代 张以宁

玉堂学士步青霄,金榜英名重圣朝。身近清光依帝座,手裁妙曲和仙韶。

柳沟黄动莺先喜,麦苑青回雉渐骄。新岁时平词馆好,客来呼酒费金貂。

舟中睹物忆亡儿烜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海内名人尽望渠,岂知意广却才疏。老来只愿儿痴钝,解种先畴读父书。

送陈彦博编修归省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我家神山海上头,昔交先公三十秋。昔年不归父老忆,万里复送郎君游。

白鱼青笋上亲寿,紫蟹黄花销客愁。明年老夫亦东耳,草堂小结并沧洲。

忆六合

明代 张以宁

江北淮南三月时,水烟漠漠柳丝丝。好花一夜霜都落,却是春风总未知。

送刘子昭归杭省亲

明代 张以宁

白鱼青笋江南好,君去湖山知几重。潮长河船四五尺,乌啼门巷两三松。

笑予霜点秋来鬓,极目云飞海上峰。已把行藏付渔钓,尚烦书信到疏慵。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封王赐印出天家,授旨临轩遣使华。遥想南交迎诏日,望云群拜六龙车。

题唐明府画冯隐士像

明代 张以宁

能诗能画唐明府,置子清泉白石间。秋色半林黄叶老,野心一片白云闲。

王维自爱欹湖道,李渤元居少室山。几处溪山莫归醉,扁舟留在月中还。

代简杨希武右丞安南驿书怀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荔枝花发雨萧萧,睡起春江又早潮。长忆午门红日上,圣恩宽许紫宸朝。

次韵成均春日答潘述古博士

明代 张以宁

芳时雨露被恩荣,六馆英游五百生。揖退花边分佩响,讲馀松外度钟鸣。

风微高阁牙签动,日静深帘绿绮横。多羡材名潘骑省,题诗纸贵满春城。

送完者佥宪赴江东

明代 张以宁

公家世践台阶上,江国新瞻使节来。一雨洗冤行列郡,诸星执法近崇台。

山川尚似玄晖赋,父老皆怜李白才。宛水敬亭如历遍,矞云高处是蓬莱。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