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久雨抱病郡斋无聊中忽忆吴兴旧隐因画鸥波春雨亭

久雨抱病郡斋无聊中忽忆吴兴旧隐因画鸥波春雨亭

明代 张宁

一棹烟波载雨还,白鸥相对主人閒。如何误落红尘里,夜夜寒灯梦小山。

诗人张宁的古诗

为秋江题姚公绶竹

明代 张宁

本是飞仙号懒仙,研池日日起风烟。何人为惜清秋景,留伴山房看雨眠。

晚过灵隐寺

明代 张宁

飞来峰北寺门关,合涧桥西水断湾。落叶满林僧不见,寒鸦飞尽日沈山。

为许明夫题金碧山水图二首 其一

明代 张宁

珠林琼岛锦江滨,桃李东江满眼春。金碧楼台何处尽,丹青图画几回新。

中山古道多行径,北海寒波隔要津。白发题诗思何限,少陵已是倦游人。

游金粟寺寄湛璇二方外

明代 张宁

金粟名山碧海边,上方楼阁近诸天。人推转藏闻清梵,自洗残碑认往年。

南度龙章千古在,西来象法一灯悬。登临不见怀人处,回首孤云思惘然。

四鸟图 其二

明代 张宁

雪霁金头莹,花明锦羽斑。雕笼锁鹦鹉,不及傍雌閒。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十一

明代 张宁

滕王去云远,谢逸今何之。形迷有声画,影落无声诗。

低回罗扇风,旋绕簪花枝。转眼忽不见,芹香满清池。

王孟端烟雨竹石正统十四年为许竹窗题 其二

明代 张宁

美人远我天一方。何以遗之双琳琅。黄云蔽天日无光。纷纷雨雪濡衣裳。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五

明代 张宁

飞来锦纹蝶,采翅何翩翩。山花吐碧蕊,相映亦相妍。

动植互生化,寒暑频推迁。生绡有遗迹,日日当吾前。

林良九鹚图

明代 张宁

番禺画史何好奇,以鹭作路思作鸶。孤为一世功名路,九拟鲁论君子思。

古来工艺皆有谏,此画于人亦深鉴。翔集低昂敛鸣缩,舒近时临容止变。

举者忽下去忽归,半窥鱼跃半防机。藏形不向青边立,蔽影多从白处飞。

寒塘浅水黄芦叶,暂寓旋消鸿踏雪。人物虽殊戒虑同,座右箴铭为谁揭。

为张都阃宗大题画四首 其四

明代 张宁

蓝关路断无行迹,悬弧城深夜如日。当年辛苦近何如,为探梅花问消息。

月香水影诗未成,折花且让枝头横。不知白鹤归来未,开却柴扉待月明。

林溪六景 其四 蓉溪秋水

明代 张宁

溪头寒水没沧洲,溪上芙蓉一色秋。远道西风人不见,采芳空倚木兰舟。

寿阳武侯祖母鄞国夫人

明代 张宁

白发朱颜迈八旬,五朝门第太夫人。侯封庆衍曾孙蚤,伯爵人誇宅相真。

鄞国仪章金作凤,主家供具玉为麟。洞门潭府梅花月,千古同含不老春。

易通府以册索画为作幽兰老树梧竹蒲萄因附一诗

明代 张宁

桑叶葳蕤柘叶低,东风烟雨暗苕溪。一春光景如閒过,水漫危桥草上堤。

永思堂为刘廷宾赋

明代 张宁

哀门历多故,生当元宋间。高曾及祖考,累世事更迁。

风尘浩无际,兵车日豗喧。羁危不自保,趋走恒穷年。

丧乱忽已平,营业亦周旋。欢娱不经目,忧伤閟重泉。

昔常念寒燠,高居复华裀。弱息久穷嫠,儿女日以殷。

缅怀颠沛时,门户朽索缘。湍流一解手,宗祀付沈渊。

于焉涉艰阻,乃欲遗曾玄。胡为祔祫馀,双亲中道捐。

远慕已无日,近哭悲终天。沧波渺东注,白日中霄悬。

悠悠穹壤间,遐感何时諠。

陈缉熙先垄六咏 其五 寄心修竹

明代 张宁

云林幽绝绕琅玕,地接荒坟几岁寒。宿草残碑深不见,清风明月静相干。

隆冬有笋嗟何及,古冢赓诗迹未刊。僧化旃檀佳客去,可能日月报平安。

秋江八景 其四 落雁汀

明代 张宁

云衢千里路漫漫,水碧沙明夜满滩。何事黄昏尚凝睇,伴人孤影隔江寒。

水南别业四首 其三

明代 张宁

夙昔爱林壑,遂怀泉石居。下焉安所适,上焉荷唐虞。

无穷毕日欢,耻与放浪俱。此意不自昧,付之耕凿馀。

秋凉入林薄,时复课儿书。先民有遗诏,经训乃菑畬。

游朱协律山房

明代 张宁

欲寻勾漏问丹砂,因过玄都羽士家。壶里有天迟日月,洞中无路入烟霞。

书馀别院闻清磬,坐久空林见落花。安得闻身如野鹤,共临秋水诵南华。

子夜四时歌 其四 冬歌

明代 张宁

岁晏时气肃,寒风透帏床。镜敛双蛾蹙,被拂孤鸳翔。

玉关路千里,不如寒夜长。

梦萱八韵

明代 张宁

萱亲不可作,魂梦每相随。寂寞知何自,苍茫忽见之。

虚中闻叹语,空里见容仪。多在倚门处,或逢携幼时。

都忘形隔绝,犹学旧娇痴。委曲生前话,凄凉觉后悲。

留连长及旦,定省已无期。莫说忘忧事,年来鬓已丝。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