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宋代 彭汝砺

动静非两途,久劳逸更好。开门看白云,婉婉出山峤。

身闲亦已乐,言念亲及耄。岂无青精饭,每食终不饱。

镜中发如漆,一夜成素葆。言归采其兰,堂北种萱草。

日以五鼎食,不如綵衣老。我今无此乐,感泣形已槁。

日夜思故乡,攲眠梦郊堡。

诗人彭汝砺的古诗

承臬山毅夫提点学士有游会庾楼因用元韵

宋代 彭汝砺

拥旃昔过赵州关,剖竹今邻四祖山。问法几生成密记,焚香曷月礼慈颜。

知天稍似三无愠,易地何如五不还。邂逅晦堂聊寄意,而今事事祇如闲。

再和子育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将军誓愿斩楼兰,涕泪横流杯酒间。紫气剑埋终未试,黄金印大亦何颜。

子直见和前韵因复之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淹延未得共山居,愁积胸肠万斛馀。致远自伤无巨翮,临危谁肯借安车。

油幢金印男儿事,碧水青山隐者庐。穷达计谋今已决,故人天际亦思予。

子育见和前韵因寄君宜弟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东风吹雪满千山,便似江南料峭寒。天意人情终是别,渐知风日近长安。

寄子文友

宋代 彭汝砺

古人湮没不能见,交道陵夷真可哀。与子碧江相别后,到今青眼未曾开。

几伤尺素无人寄,犹喜新鸿昨夜来。怀抱相思长抑郁,燕居还念此心哉。

兵部敏叔颁示佳句谨依原韵

宋代 彭汝砺

遍瀰川泽压冈峦,万室清明更可观。麦上早春谁漏泄,梅边穷腊自凋残。

阴阳顺适天时好,高下均平地泽宽。岁岁丰登今以始,都人切勿怨祁寒。

和范学士韵 其九

宋代 彭汝砺

风雨先催十月寒,顾瞻言迈祇悲颜。二天旧泽流淮水,五色新文照楚山。

我病欲归虏使重,君行合在侍臣间。颍川莫厌次公去,宣室方思贾谊还。

元祐元年十二月庚子雪夏首莼湖结冰鹡鸰群集于上者至不可数感而作 ...

宋代 彭汝砺

宛彼鹡鸰,其乐孔群。彼类维何,而有若于仁兮。

宛彼鹡鸰,爰集于冰。彼至维何,而有冽其清兮。

宛彼鹡鸰,既飞且鸣。彼行维何,而有笃其诚兮。

和游龙泉寺

宋代 彭汝砺

林边竹枝子,问法即心王。气挹千山秀,风吹万室凉。

灵泉通润泽,幽鸟恣徊翔。雨雪翻天地,看瞻爱有常。

江花四首 其三

宋代 彭汝砺

水近花逾碧,花临水更红。鸥飞锦城外,人立画屏中。

呈通判朝奉宋丈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经时山川浪跋履,半夜衣裳时倒颠。尘土最能催白首,风波祇会送流年。

寂寥彭泽门栽柳,萧洒东林社结莲。语及故乡归未得,看云步月欲忘眠。

送刘器之待制知真定府

宋代 彭汝砺

时平谋帅重,侍从辍名卿。龙种三千骑,虬髯十万兵。

红莲王俭幕,细柳亚夫营。列道诸侯谒,还乡故老迎。

试询三将宅,应过五梁城。莫乐潭园胜,难忘魏阙情。

守株嗟我老,杖钺壮公行。祇恐非朝夕,君王召贾生。

江花四首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鸥鸟来何事,渔舟到亦迷。落花流更远,疑是武陵溪。

同游独山 其三

宋代 彭汝砺

城楼日日望霄垠,车马今来访旧闻。寒石万寻围翠竹,危峰一点缀青云。

洒然自有林泉乐,去矣吾非鸟兽群。安得画工图绝致,尽收苍翠寄诸君。

菊苗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重阳黄菊花,零落殆无有。微阳动渊泉,嫩叶出枯朽。

青青好颜色,寂寥霜雪后。物理如转环,开花岂其久。

和君时语农者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大田既戒岁无忧,零雨其濛夜复收。籼稻可惟斋马鬣,圣禾亦自秀牛头。

治平谅闇元夕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上元无乐送长宵,泪洒城阳泣帝尧。云障月华寒淡薄,风吹雨点细飘摇。

物随世事生悽怆,天与人心长寂寥。不用灯花斗光景,火炉诗笔慰无聊。

东流道遇伯兄西归寄二篇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君栖京国我天涯,病眼相望泪满衣。病逅得为千里会,仓皇不及一言归。

穷通固属时之遇,取舍犹惭议者非。未得宠光荣里落,久行犹足慰庭闱。

同游独山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独山亭子山之心,万竹相围尽翠阴。古刹地幽红日永,悬崖人静碧云深。

轻风细细无朝夕,劲节依依自古今。吏役几嗟诗笔废,兴来不惜为君吟。

又寄佛印

宋代 彭汝砺

神仙苒苒在蓬壶,更得诗来慰索居。天上楼台开佛国,日边香火读天书。

篮舆独往公今尔,蜡屐他时我亦如。彼是此非无足问,悠悠同是一空虚。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56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