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彭汝砺
行李随长道,飘蓬笑贱官。望云瞻白日,临水看惊澜。
鸟语如知节,花开尚怯寒。莫嫌春色浅,留到后园看。
记京中
伶人作语近初筵,南北生灵共一天。祝愿官家千万岁,年年欢好似今年。
再和子育韵 其一
使者东来说契丹,翠舆却似上京还。绣旗铁甲兵三万,昨夜先朝木叶山。
和文渊同字韵
湖上多佳致,清樽况不空。乐游今日并,幽思几人同。
苒苒芰荷雨,萧萧芦苇风。南州人不见,流水自无穷。
和梅堂祖心禅师答潭州知府谏议谢凡五遣人召禅师不往 其三
无弦不似伯牙琴,笑杀钟期错用心。却爱铁牛机外语,知音何似不知音。
江口道中
道路春晴柳叶长,川原水涸草菰黄。阴晴天气犹寒食,村郭人家似故乡。
地旷马牛群放牧,时平儿女自耕桑。马蹄即踏江南路,村店相看酒一觞。
次正夫登沛中歌风台
屹屹泗上城,隆隆沛中台。登台不见人,祇见山崔嵬。
高祖汤武资,神明天所开。潜龙已飞跃,乘马宁邅回。
倒戈与天旋,万国俱子来。西楚殪封兕,东齐荡纤埃。
任使虽故人,萧曹亦贤哉。功成思猛士,乐极自成哀。
如何古之人,懿德乃所怀。
过石头镇寄文渊 其二
容颜不少如前日,景物犹多似旧时。匹马瞻相无尽意,双泉想像不胜悲。
伯兄归自桐江未至因有作示诸弟
遥思徒驭去江干,道路谁何共险艰。长使庭闱终日望,不知车马几时还。
伫期笑乐同尘席,应有文章慰病颜。酒瓮半空为收拾,筮言当见立谈间。
和都官看雪 其一
孤城带雪望天涯,潇洒风情自一家。景物尚嗟春意满,雨枝零落不成花。
颜子 其二
高才独立圣人门,千载巍巍道愈尊。试读尘编问遗事,终身不及百馀言。
江花四首 其二
鸥鸟来何事,渔舟到亦迷。落花流更远,疑是武陵溪。
和通判章承议 其一
决胜从容樽俎间,一军争死不知还。拔旗往蹈乌丸垒,杖箠横封函谷关。
画像麒麟天上阁,铭功鸡鹿雪中山。我荣不与诸公比,归见慈亲一解颜。
题外舅评事秀实堂
地胜风长暖,堂开美亦并。溪声留几席,山影上檐楹。
田野多真趣,诗书足义荣。本根今日好,华实看俱成。
奉招正仲
槎头鳊熟物且旨,竹叶酒清人可思。临水登高终日待,此心祇有楚山知。
和馆阁诸公游池韵
达士超然独若遗,赋诗行酒似儿嬉。一杯相属非人力,四者难并异昔时。
高柳去随波斗绿,啼莺未与燕为期。春晴岂但群公乐,万物纷纷总自私。
寄庭佐弟与润之同作
狂风朝不定,急雨暮相连。丽泽已春意,浓寒犹腊天。
红炉双酒艇,清夜一诗篇。不见东江客,临风意惘然。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四
闻君话行色,今过洞中天。坐视征帆速,还令别意牵。
重江锁云雾,邃谷隐神仙。不得相追逐,诗成一洒然。
送叔宜
地近梅开早,溪深柳放迟。可怜春到处,恰值汝归时。
衰晚疲奔走,羁栖恨别离。祇因明夜梦,千里亦相随。
长岭值风
江上避风苦流滞,林边步竹强迟留。山迎草色浑青黛,浪逐鸥群尽白头。
垂柳丝丝萦渚岸,落花片片入溪流。兴来却喜闾阎少,双眼无尘事事幽。
西口值风
逐处烟岚照水村,谁家草色接衡门。山藏曲圃非尘路,花满幽蹊似故园。
海燕斗风轻笑语,林莺带雨巧飞翻。天时似有清明意,自作新歌慰旅魂。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568篇诗文
和广汉见和东字 其二
再和前韵 其二
二月己亥晓出城 其二
徐亭泛舟 其一
和张侍读总翠亭
北使还代书寄颖叔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八 秋香亭
重至
察院学士灸焫连日戏作鄙句
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三
口占和君时
送郭知章宰浮梁 其二
归期
自谢
送皇甫法曹
女娲庙
和庭佐观射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二
承臬山毅夫提点学士有游会庾楼因用元韵
拟田园乐 其六
夜登竹亭
到慈湖九江有感 其一
得书并简仔仲二侄 其一
寒食日李卿仲求宴芝山刘丞子先以诗献李卿坐客皆和
昨日饯赵教授行会饮秀楚堂晚徙樱桃花下夜月上正夫设烛于花上光明 ...
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 其三
和张季友正夫归因为诗寄
和瑛师
和正仲提举 其二
三年七到袁州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四
法轮院
君时与董君佐以乡荐相次登甲科有诗送之邀予同赋
江口
拟田园乐
拟赏花钓鱼诗 其十
和君时
和颖叔寄佛印 其一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三
叔子祠堂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二 燕阁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三
和晚北园
江上寄广汉屯田丈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四
汉上谒刘执中
送张子固
再和子育 其二
和提点少卿诗韵
送鄱阳太守 其三
琴渚
和范学士韵 其九
寄景繁学士
汴上呈祖道 其一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一
和祖道国门外文渊子至东父饯席上赠别
和彦衡直讲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