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仙舟洞送郭建初

仙舟洞送郭建初

明代 戚继光

把酒仙舟个怆神,钓鳌君去大江滨。白云红叶看无际,何处千峰是七闽。

诗人戚继光的古诗

传烽歌

明代 戚继光

一炮一旗山海路,一炮二旗石门冲。一炮三旗台头警,一炮四旗燕河攻。

二炮一旗太平路,二炮二旗是喜峰。二炮三旗松棚路,二炮四旗马兰中。

三炮一旗墙子岭,三炮二旗曹家烽。三炮三旗古北口,三炮四旗石塘冲。

千贼以上是大举,百里以外即传烽。贼近墙加黑号带,夜晚添个大灯笼。

若是夜间旗不见,火池照数代旗红。贼若溃墙进口里,仍依百里号相同。

九百以下是零贼,止传本协各成功。单用炮声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

山海大墙皆一炮,石门喜曹二炮从。台头松古三炮定,四炮燕马石塘烽。

零贼东西一时犯,两头炮到一墩重。该墩停炮分头说,东接西来西接东。

但凡接炮听上首,炮后梆响接如风。炮数梆声听的确,日旗夜火辨分明。

游铁冶涌泉湖

明代 戚继光

百里青山夹道花,柳迷幽谷有人家。柳连野色堪邀月,坐漱清溪可当茶。

傍水桃源仙地近,隔林渔火世途赊。披襟今夕同君醉,愁绝何年泛海槎?

登塞上台,和幼海周山人韵

明代 戚继光

曾嗟雁唳越王台,何处分飞又北来!游子几时归故里,年年秋影落空杯。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冰霜谁识抱关情,三辅河流一洗兵。三阁城悬新日月,桑麻色起旧屯营。

龙回地轴开戎幕,水合风门远戍城。应是太平还有象,金汤万世奉神京。

挹秀馆

明代 戚继光

孤松宛似苍虬伏,岳色参差别馆傍。喜见金汤开汉上,还将畚锸卜滦阳。

群峰北拥王庭远,一水东涵帝泽长。潦倒却忘身似寄,十年相对滞冰霜。

送徐使君参知山东政事二首 其一

明代 戚继光

监兵六郡节旄新,元是褰帷第一人。患难相将兰作佩,生平独立玉为身。

曾消汉士沙中语,更却胡儿碛外尘。桑梓何因私帝泽,岁星今已在东秦。

行边述

明代 戚继光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游夹山寺

明代 戚继光

塞门从古杂烟尘,丹鹫谁移佛土新?属国已归东夏日,荒碑犹识上元春。

穿亭一水留僧供,夹寺三峰护法轮。中有双钩看欲起,光芒夜夜动星辰。

病中偶成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边愁隐隐上颠毛,肺病那堪转侧劳?惟有空庭一片月,漫移花影护征袍。

潞河听笛述闺情

明代 戚继光

茫茫辽海无鳞羽,戍客寒深妾怨深。何处少年吹铁笛,愿风吹入阿郎心。

再游无终洞

明代 戚继光

无终有国已难寻,洞口谁为梁甫吟?一片白云飞不去,徘徊似识主人心。

壬申春余月下浣夜梦

明代 戚继光

使君少负九州名,开府天津近帝城。六博似知忧国意,一轮红日掌中擎。

己已除日署中乏薪,得毛字

明代 戚继光

试看腊向天涯尽,独有边愁恋二毛。列塞云连青海色,双弧春隐赤鱼韬。

晨炊烟断家谋拙,旅病魂惊国事劳。西望蓟门通御气,孤臣不惜敝征袍。

赤灵符

明代 戚继光

病骨嶙嶙强自撑,每从马革问余生。而今万里无烽火,不用灵符辟五兵。

过文登营

明代 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
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
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送欧廷评仑山迁南工部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家传六一有遗风,昭代为郎意独雄。候雁北来新调好,文星南度大江空。

度梅岭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仰看夹壁起层云,一线青天五岭分。共讶皇恩遍海峤,岭头十月气氤氲。

春日与友人同集,分得开字

明代 戚继光

阊阖茏葱淑气回,遥瞻日月九天开。边臣病骨兼愁立,侠客长歌任酒催。

烽火十年惊泽国,松楸千里隔蓬莱。恩深不道谋身拙,独倚青萍志未灰。

奉挽晓峰张丈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长干尽是少年行,老大重怀白马生。梦杳蓬莱闻鹤语,别深沧海失鸥盟。

谁知楚服天犹妒,自拟玄经日已成。一代风流看欲尽,秋原未到不胜情!

元宵王万户席上

明代 戚继光

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

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鳌山掩映城不夜,昆仑顶上人如仙。

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

关塞无尘烽火息,太平有象凤毛骞。且与将军拌一醉,高歌潦倒春风前。

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14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