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刘辰翁
摸鱼儿(赋云束楼)
沁园春·送春
点绛唇(题画)
望江南/忆江南
水龙吟·看人削树成槎
金缕曲(和同姓草叔曲本胡端逸见寿韵并谢)
最高楼·非是雪
夏景 其二 衣冷欲装绵
石洞元无暑,泉声洒面凉。衣疑中夜冷,绵欲此时装。
洒洒惊荷雨,披披变葛霜。拟将洴澼絖,换却薄罗裳。
中道怜班女,温言忆楚王。骊山在何许,我更念温汤。
夏景 褦襶子
俗子高门走,那知物意嫌。婆娑中避暑,褦襶早趋炎。
楚楚朝衣格,峨峨古帽檐。夤缘三伏谒,瞻仰上官严。
尚说毛寒慄,宁辞背汗沾。寄言乡里者,贷我北窗眠。
临江仙(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
虞美人·徐家破镜昏如雾
夏景 既雨晴亦佳
既雨失阴霾,天怜万灶蛙。是虽犹暑润,亦自觉晴佳。
早见瓢翻海,今无漏透阶。但能开晚景,粗足慰人怀。
山翠光浮玉,涂泥软衬鞋。一帘花露影,醉眼为渠揩。
内家娇·结客少年场
唐多令·明月满沧洲
念奴娇·吾年如此
酹江月/念奴娇 其六 怪梅一株,为北客载酒移寘盆中,伟然
岁寒相命,算人间、除了梅花无间。窥宋三年又不是,草草东邻凿壁。
偃蹇风前,沉吟竹外,直待天骄雪。白家人至,一枝横出终杰。
寂寞小小疏篱,探花使断,知复何时发。北驿不来春又远,只向窗前埋灭。
好在冰花,著些风筱,怎不清余发。补之去后,墨梅又有明月。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
春景 春来常
世事欢娱梦,芳心老未灰。每常须起早,岂独为春来。
自与韶光约,长应倒载回。久无朝马动,漫道晓鸦催。
秧事侵晨理,花期昨夜开。误令圯上者,见谓有心哉。
冬景 疏影
梅影明于画,空阶扫不除。自然阶意别,比似众枝疏。
明艳寒空里,孤梢落叶馀。溪横残雪久,日映碧窗虚。
竹暗愁相并,花寒瘦亦如。临流羞白发,惟尔独华予。
水龙吟·何须银烛红妆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491篇诗文
江城梅花引 其一 辛巳洪都上元
冬景 孤舟蓑笠翁
酹江月(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
春景 禅房花木深
唐多令 其二
秋景 雁南归
春景 柳叶暗金沟
如梦令·寂历柳风斜倚
夏景 炎宵恶明烛
糖多令(丙申中秋)
秋景 时菊委严霜
金缕曲(乡校张灯,赋者迫和,勉强趋韵)
摸鱼儿(寿王城山)
春景 其二 绝域改春华
浪淘沙(秋夜感怀)
春景 诗人命属花
青玉案(寿老登八十六岁,戊午六月十七日)
蝶恋花·八九十翁嬉入市
春景 春风花草香
秋景 窗空雨声晚
沁园春·成佛生天
金缕曲(九日即事)
霜天晓角(初春即事)
摸鱼儿(今岁海棠迟开半月,然一夕如雪,无饮余者,赋此寄恨。)
忆江南
清平乐(石榴)
渔歌效陈自堂作
洞仙歌(器之高谊,取前月青山洞仙歌华余重寿,走笔谢之)
鹧鸪天 其六 立春后即事
金缕曲(贺赵松庐)
江城梅花引·相思无处著春寒
水调歌头 其十三 甲午九日牛山作
忆旧游·渺山城故苑
水调歌头 其十二 和巽吾观荷
一翦梅(和人催雪)
声声慢·西风坠绿
虞美人 其十七 花品
千秋岁(和尚学林寿筵节席)
乳燕飞(寿周耐轩)
酹江月/念奴娇 其八 中秋,彭明叔别去赴永阳,夜集
菩萨蛮(秋兴)
江城梅花引·几年城中无看灯
朝中措 劝酒
水调歌头·仙掌下驰道
水调歌头 其八 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
瑞龙吟(和王圣与寿韵)
减字木兰花(有感)
太常引(寿李同知)
题墨竹长卷与汪遂良
木兰花慢·午桥清夜饮
虞美人(中秋对月)
江城子(和默轩初度韵)
恋绣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赋)
春景 其一 小水细通池
浣溪沙(三月三日)
西江月·新秋写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