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滨行和韵奉答藩臬诸僚友 其二

滨行和韵奉答藩臬诸僚友 其二

明代 区越

春晚相将客棹还,剑江西上一湾湾。即呼野鹤来高汉,并与闲云入旧山。

岁费贫教栽橘实,君恩生许度梅关。壮游不及西屏路,雾雨何妨隐豹斑。

诗人区越的古诗

通津邀酌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野涧潮平度马迟,闲门幽径出疏篱。蜩惊落木翻金奏,歌爱耕声叠竹枝。

老大立言须不朽,寻常挥翰却无羁。龙山果有来朝约,醉插黄花亦不辞。

汤涧松诞日 其二

明代 区越

酒熟行间便酒筵,何如诸老共花前。何轩有兴还邀客,嘉会难逢肯吝钱。

懒服苓参方外士,不离诗酒地行仙。元神共等乾坤老,莫问今年是去年。

阮学愚寓处赏菊

明代 区越

闲庭种菊但三株,品列红黄白间舒。香色独怜谁与伴,根荄那复问何如。

久留东老情偏厚,况此渊明兴未疏。唤起江门诗酒伴,几回歌咏重踟蹰。

窗前红茉莉碎剪菊盛开有怀

明代 区越

檐前茉莉望春红,野菊离离傲朔风。老忆故人初较病,诗多情致更新工。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丁卯桥边能荡桨,笔床茶灶肯随公。

汤涧松钟海月二公舟中手谈

明代 区越

输赢论世局,消长看潮航。何日梅花句,同公赋草堂。

寄林瑞庵居士

明代 区越

四季栽花满石台,寿筵高敞菊争开。洞门久矣无扃钥,诗客何缘靳往回。

据马不须誇矍铄,干时岂合重低徊。亦知天道从人愿,莫惜年年送酒杯。

汤涧松季子优选游泮

明代 区越

一箭穿杨便出奇,淩云志气可前知。喜闻宪府垂青眼,不负当年羡白眉。

翊世共期天下事,发身多是少年时。蓝衫舞趁春风暖,共乐堂前昼锦衣。

和艮所王司训 其二

明代 区越

弦诵风闻大雅音,冷香寻逐路偏深。一枝未洗孤山雪,万片应奢栗里金。

野槿媚风无俗态,山葵向日有芳心。红林绿髻专相待,暂与冰霜肯见侵。

冬日观庭卉有怀

明代 区越

目前风景自无涯,南陌东城路若赊。枸杞悬泉甘菊实,酴醾穿土瑞香花。

布裘禦腊酒为佐,蓬屋当风竹莫遮。松菊道人多逸兴,芒鞋今日又谁家。

送曾鹤林之新昌 其二

明代 区越

重阳再会菊新斑,清赏无期又出关。江雁阵云归五岭,钓船撑月过横滩。

临行郑重公何意,翻忆平生我厚颜。行止向来经画定,不知猿鹤怨空山。

郊行次高文山韵

明代 区越

青蜩金奏响翻枝,眼底炎凉又属疑。筇杖未冲行蚁阵,野烟时续远林炊。

南山白石先声振,北海龙韬旧载归。闻说紫芝千朵在,商山曾疗几人饥。

钟海月诞日召饮和韵

明代 区越

送春无酒换金龟,诞日还君续旧期。应是到门多上客,预来邀我有新诗。

光生眉宇人争羡,喜溢门阑鹤也知。绕膝牵缠休怪讶,东风移步独迟迟。

五月六日次陈大云邀饮之作 其一

明代 区越

海鹜分飞落彩霞,青藜略约到君家。一溪野色翠联竹,半榻晴云兴共茶。

紫荔味全堪荐实,碧兰香动正开花。閒人若道都无事,那得新诗领物华。

次和玉泉登高韵

明代 区越

五株葱郁淩霜老,万里联翩接汉回。黄菊径边开正好,白衣云外望应来。

更无羽客谈丹灶,犹有残僧扫玉台。何限门前车马客,风光同醉不同杯。

苦雨和何雩峰遣怀 其一

明代 区越

浩浩怀山势莫回,江村四望绝烟埃。堪怜几处为鱼鳖,黄潦惊漂栋宇来。

寿封君张别驾华诞

明代 区越

清时有子登黄甲,别驾休归访赤松。试看纶音褒逸老,果于郎署见元宗。

蓬山过访皆仙侣,佳气逢晨更郁葱。膝下高歌回使节,尊前清酌舞春风。

赠李经府署县还高凉 其三

明代 区越

芙蓉出水更清鲜,十里香风两岸船。未拟幕宾谁并驾,亦知流辈共推贤。

一方美锦还新制,万斛龙骧备远边。别后霜台需荐剡,鹏抟应候泬寥天。

赠行代作 其一

明代 区越

凫鸭朝来浴彩衣,前江水暖鸭先知。春声入棹歌三叠,别馆临江酒一卮。

考德远烦依丈席,承颜亟为旷庭帷。寸阴转眼君应惜,花下重逢未有期。

邑侯陈后斋膺奖 其四

明代 区越

摧霜厌雪愁枯落,滴露和烟喜发生。弱草应知麟不践,偃风曾记虎横行。

试看邑里勤生事,更听弦歌起颂声。剩有循良堪采荐,不妨知己重垂名。

新春饮汤涧松宅

明代 区越

莫问今年与去年,此身老健即神仙。芳辰美景须行乐,野蔌山殽不费钱。

每放高怀中酒后,休将閒话向人前。白头底用修边幅,花下相逢共醉眠。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