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汤涧松钟海月二公舟中手谈

汤涧松钟海月二公舟中手谈

明代 区越

输赢论世局,消长看潮航。何日梅花句,同公赋草堂。

诗人区越的古诗

喜亲家何雩峰举孙次韵

明代 区越

江海倾心无此老,朱陈托契有衰翁。六旬作祖宁论晚,重庆书贤报锡丰。

树德已滋棠万本,贻谋岂籍粟千钟。屏西百里同光泽,日上中天影渐隆。

题养高卷

明代 区越

绕池清自照,环堵绿成沉。老梦江湖远,闲庭岁月深。

欲从千仞立,肯受一尘侵。俗外空高论,犹防损道心。

中秋同汤九山游黄云

明代 区越

蜡屐多时制始成,好山须伴好人行。风流未敢轻前辈,歌咏还思逐后生。

黄菊不嫌秋色老,苍烟随变晚山青。高台此日观云物,气祲南游翳日明。

游苕山次秋浦王方伯韵兼呈万峰李参戎 其一

明代 区越

酒经谈罢又茶经,兴落招提醉易醒。兴憩不妨诸念息,重来惟记万松青。

野云弄影倏时散,竹韵可人闲坐听。在处山林无案牍,老当投辖莫劳形。

林见山预约季春六日嘉会过期召柬不至应有故也诗以问之

明代 区越

许共群贤白玉卮,好怀长记莫春时。右军老自图修禊,点也狂谁伴浴沂。

瑞露可珍千日酒,幽禽细和满屏诗。见山何处寻芳去,傍柳随花又属疑。

汤涧松季子优选游泮

明代 区越

一箭穿杨便出奇,淩云志气可前知。喜闻宪府垂青眼,不负当年羡白眉。

翊世共期天下事,发身多是少年时。蓝衫舞趁春风暖,共乐堂前昼锦衣。

夏日钟粤江邀饮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云山云水葛衣裳,静处无机动有常。何处好风邀共酌,南来一味透窗凉。

送莫三尹应朝 其一

明代 区越

夹溪黄叶下萧骚,上濑船轻易著篙。风起棘林催凤翼,天开云路渐鸿毛。

亲旧赠履儿应贡赴京和答 其一

明代 区越

西屏白鹿长千春,只许东来白鹤群。游遍山南与山北,不知谁凤又谁麟。

朝廷作士还师古,天下罗才亦进新。世路不殊行自异,丈夫须有气淩云。

正月十七日风雨至二十日始见日色

明代 区越

朔风吹雨来溟溟,岂为元宵须送灯。百草定知寒不茁,三辰愁向暗中行。

梳头暖阁还呼炭,烧叶茶炉尚带冰。今日微阳弄光采,时来曝背近檐楹。

寿胆溪林郡丞诞 其二

明代 区越

云水相招信复疑,此情应只紫厓知。莺声忽觉南窗梦,荷叶初成羽客衣。

老眼见花多会意,高才击钵易成诗。绿阴满路山蜩奏,莫怪先生杖履迟。

月窗

明代 区越

月映皎皎涵窗扉,中有高人缟布衣。恰尔万缘归澹寂,悠然千古到皇羲。

天香影落心斋外,露鹤声闻夕照时。目断罗浮三五夜,岁寒心事更相依。

送曾鹤林之新昌 其二

明代 区越

重阳再会菊新斑,清赏无期又出关。江雁阵云归五岭,钓船撑月过横滩。

临行郑重公何意,翻忆平生我厚颜。行止向来经画定,不知猿鹤怨空山。

用韵代柬寄阮伯载

明代 区越

山馆为君夜续灯,长吟秀句坐深更。久藏珠璧时呈焰,远籍风流代著名。

庐阜蘼芜荒旧迹,江潭水月莅新盟。苍颜白发应相似,同照山杯恨未能。

贻月梧何子

明代 区越

中台月色静娟娟,君理丝桐自不眠。君夜山光回澹薄,半空鸾影下蹁跹。

路经密邑盱蒲坂,道出雍门扣葛天。老梦却寻山水去,觉来琴上已无弦。

北上至南昌与同年孙方伯张宪长李宪副旧僚长冯大参款叙三日而别

明代 区越

冠盖何期会此堂,义高形迹两相忘。琴樽不藉歌弦乐,谈话多分燕寝香。

六德有天宣帝泽,一麾何处见才良。扁舟恋恋滕王阁,也为诸公意故长。

九月诸友载酒约游北郊自顾皤然叨居会首半酣感赋

明代 区越

霜飙凉冷又晴晖,九日山行老所宜。风景每将观物眼,菊花长此傲霜枝。

天空极浦初闻雁,秋尽寒檐未授衣。满目茱萸堪采佩,西山戎马恨归迟。

寿阮学愚翁六十一 其一

明代 区越

偃蹇林庐七尺身,转头花甲又逢辰。信知风表尘中物,自谓羲皇以上人。

笋岭诸峰归秀特,澄潭孤月写青真。犹馀一钵胡麻饭,不是天台迹已陈。

元日和雩峰何太守 其二

明代 区越

青山何处想音容,两度开缄一月中。妙染几曾窥晋帖,新诗时复见唐风。

闲于丹灶寻真诀,惯入西樵觅酒东。开径徒劳望三益,野屏烟淡鹤归松。

初秋得雨炎蒸未解雅会之难为怯暑也

明代 区越

当暑谁堪共此台,蕙兰开遍酒慵开。祝融晚节翻无赖,阊阖凉风何莫来。

松壑几番回白首,天瓢一泻尽黄埃。早秋正协斯文会,花径重重绣紫苔。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