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 其二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嘐嘐嗟断金,悠悠结同心。同心苟不固,胶漆亦未深。

杯酒出肺腑,按剑起知音。朝为鱼水欢,暮为商与参。

同学张陈子,干戈竟相侵。去去请息交,鸥盟蚤当寻。

钟期或未死,吾且囊吾琴。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一 大胜关

明代 湛若水

驻桨燃灯大胜关,此关人道是天关。胜心已化江流远,超出人间第一关。

曲江吟

明代 湛若水

曲江江水长,欲济川无梁。美人不可即,风度安可量。

飞鸟择高枝,鸣凤在朝阳。黄唐世已远,千载空翱翔。

新春出游白石试笔四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初度官湖水,照见旧头颅。本来真面目,变化复何如。

送蒋道林诸君登钓台依石翁师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腊去春来年复年,江春钓石也成穿。急流勇退谁堪麈,似我前身亦姓钱。

题湛渎桥

明代 湛若水

何年姓此渎,天设岂无因。五百年来我,题诗过暮津。

市桥道中四首

明代 湛若水

树杪鸠鸣雨霁,稻畦秧送风凉。欲采楚襟香草,已辞越橐难将。

寄寿别驾潜庵曾先生华诞诗

明代 湛若水

罗浮七洞天,增城为近隣。龟峰与鹤为,瑞日生紫云。

逢辰思岳降,渺然忆怀人。若人抱潜德,于我为交亲。

别驾不肯展,凤毛光日新。望云开寿域,系此斑衣身。

龟以祝奇算,鹤以呈遐年。我为歌南山,寿之于无垠。

冼贤母行

明代 湛若水

五岭北来遥遥,千山万山相连。东海洪潮浮佛山,端浈之水西汇门。

时有达人奇士轻,秋官冼氏之子生其间。岩姿石骨铁为肝,清诗秀文信手拈,劲节不屈八磨盘,何物女子生宁馨?

有母陈也不世贤,降神天姥金精仙。姆仪闺范足世传,孟母尹母相后先。

禄养之畏人,孰与善养之峻洁而超全?无为辱身以及亲,尝闻善教以三迁。

昔时学校今林峦,习气何如静学便?从师学道如终焉。

掉头挥手谢宗姻,将子直入朱明天。猗哉贤母之懿节,丈夫之所难,神女何必誇金泉,我歌贤母贤无前。

赠洪觉山方时素归福山五首 其五

明代 湛若水

行行复行行,行行入星源。到岸不用船,拍手飞青天。

归来闭关坐,默成在无言。无言天至教,四时以行焉。

送庄西峰还江浦

明代 湛若水

峨峨定山尊,苍苍出云里。望之不可即,盈盈隔江水。

何以爱此山,爱此山中云。涔涔不成雨,念之徒伤神。

定山不可见,得见西峰子。爱之若定山,聊以慰予意。

之子度江去,渺然一苇杭。登高赋将归,于以写不忘。

赠东莞地官正郎李惟肖希说三载考满之京有作

明代 湛若水

平生子李子,昔会在长干。世态与时变,旧盟终不寒。

试问何能尔?恒性若存存。远迹沧洲外,沈冥白云端。

廿年策天府,三载在郎官。报政朝天去,嗟嗟行路难。

戊辰腊廿七日夜梦王伯安兄

明代 湛若水

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天运尚可量,人事谁能计。

昨夜梦见之,仿佛精神契。语久声弥低,画地示予字。

灭没不可辩,了了得其意。言别何匆匆,路远会难继。

合欢讵知梦,是梦聊足慰。借如平生魂,亢爽不可致。

念之生悲凄,达旦不能寐。

赠马溪田纳言归陕右

明代 湛若水

圣途日芜秽,宇宙何寥焉。天下皆尚同,人人信其贤。

自我抱兹独,世贤多烦冤。蔼蔼溪田子,倾盖独相怜。

见嗟大科训,交契十年前。邂逅金陵游,载歌伐木篇。

岂伊人事乖,聚散如云烟。风云安可期,见月忆同天。

古劳二章章十二句

明代 湛若水

古劳之下,有川洋洋。洋洋曷以,可濯可航。泛彼兰舟,与子同行。

时届重阳,朗天清霜。临流怀旧,伊人云亡。俛仰今昔,云胡不伤。

古劳之上,云山霅霅。霅霅曷以,以跻以悬。乘此柴车,与子同联。

峍乎郁葱,于葵之根。登高望远,伊人不存。爰卜幽宅,以慰精魂。

贺大中丞张静峰征广之东西两收奇功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两鼓闻收两峒功,旌麾摇映广西东。于今已定筹边策,他日麟台又属公。

新创天阶精舍作

明代 湛若水

樵麓有高峰,大科之初程。峨峨入云汉,天柱同峥嵘。

于兹作小歇,天阶何乃名。人谓天盖高,无阶不可升。

岂知得其门,无穷吾可陵。举足踏半云,倏然羽翰生。

披云逐日月,超然忘故身。天道无声臭,神游不在形。

寄寿程生爵尊府容庵君七十

明代 湛若水

吾闻古有为义者,利人不肯拔一毛。利闻徽今有义者,慷慨视如毡上毫。

一朝挥金四百星,千秋名与天泉高。何以作诗为君寿?贤郎折桂不偷桃。

敬止

明代 湛若水

风云自天,龙蛇起陆。君子敬止,渊渊穆穆。

秋怀三首寄王庐陵阳明子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封书寄燕雁,雁不过衡阳。封书寄江鱼,鱼沉江水长。

江水亦有竭,封书永不灭。耿耿无由宣,心绪自中结。

登圭峰歌

明代 湛若水

山罗列兮青青,泉纷飞兮泠泠。人与凤高翔兮,世孰得而为缯。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