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走笔答柯双华佥宪

走笔答柯双华佥宪

明代 湛若水

双华笔端语,读之乱心绪。何如待高秋,相约祝融去。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走笔赠孝子国子学录加博士杨君成章宗道归道州

明代 湛若水

杨君孝行世所闻,孝诚直达通高旻。有司奏授录国子,大哉圣明重孝理。

始知天人一理同,六堂化育如春风。只今引年拂衣去,天子三留留不住。

加之博士表其孝,孝廉足以立世教。系帆白下勤问道,归心如箭行草草。

千圣圣学将无同,请君归问无极翁。

东溪辞四章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畴遨游兮月庭,啜桂露兮泠泠,窥玉桂捣药兮冬丁。

采芰荷兮谐嬉,倚芙蓉兮溪风薄之,著浅深兮涟漪。

小若轗轲兮以为安危,乘潮而出兮载月以归,非夫人之济巨川以臭厥载兮,鸱夷之皮。

题求志堂

明代 湛若水

志在焉用求,求之无定方。不求求便得,何处是他乡。

出漕溪即事

明代 湛若水

夜宿漕溪边,云深失归径。山空白露下,林迥玄风定。

火轮明东海,魄渊薄西岭。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

陪诸公瀛洲胜会 其五 呈何柏斋太常

明代 湛若水

太常抱荆璞,肮脏尝遗荣。拜诏感明主,买舟扬越行。

虚疑是何逊,吟笑春风生。寄怀托秋奕,远心在沉溟。

清修我所师,维以咏周行。今夕同嘉宴,欲子子心明。

送继宗

明代 湛若水

陈生古梅秀,三载拜小瀛。访予避地拜,远扣烟霞扃。

云栖百尺阁,明月几亏盈。经始开书院,置田赡诸生。

冷淡世人笑,在古或垂名。咄咄夸此子,睚眦愤所争。

持此赠之归,以为乡里荣。

贺明府林敦所先生六十一华诞歌

明代 湛若水

所翁泉翁对门居,而子我孙缔亲知。泛我天湖日谐嬉,我造花径欣萦纡。

花甲重逢君初度,一阳生处君得之。寿筵倒迎南极老,引满再来安期卮。

海屋无论添筹算,窥户且有偷桃儿。缕舞浑脱千龄鹤,鼓瑟来听九助龟。

君今行年已耳顺,我亦倦勤将耄期。我年九十君六十,君跻九十我百馀。

尔时把手超六合,甲子不管谁何拘。

赠韶郡侯陈君豹谷考绩之京诗

明代 湛若水

良知何似良能实,实即良能是所知。使君报政真何政,天下知能可达之。

九思九歌 其九

明代 湛若水

我所思兮在南岳,紫云旧有甘泉宅。奥泉梽泉流㶁㶁,天柱南台全胜得,中夜神明玩莫测。

予欲反坐观自然,暂将柱杖倚南极。

送黄左军迁任石阡知府

明代 湛若水

左军滇溟秀,剖符石阡守。云贵本同石,如乡东西道。

云山识旧面,回马知熟路。何况谙土俗,善政因俗好。

君行毋谓遐,二方随左右。

钟石诗

明代 湛若水

钟石似钟石,实心历霜星。鸿钧太古色,直截幽人贞。

幽贞之所庐,钟立四无欹。怀玉为之纽,玉流为之椎。

君子曷似之?实以比其德。特立砺坚操,磨磷终不易。

至乐若无声,一鸣天下惊。小大随所扣,宰公在司成。

万石之洪钟,维以警聩聋。夜半攒眉起,昊天日升中。

度宜章岭途中杯旧

明代 湛若水

荣木欣欣春向暖,向来古木摧为柴。随车男子今何在,道士罗浮又复来。

题星石亭

明代 湛若水

在天成星象,在地成石形。谁能参两间,可住星石亭。

壬申二月七日出京驻通州有怀

明代 湛若水

秉节降金台,徘徊瞻斗杓。斗杓东回旋,北极终杓摇。

下直长安西,三二骨肉交。骨肉谁忍割,矧此多危途。

含凄感悲风,羞作儿女号。长弧射天狼,拥彗扫旄头。

日月会中天,聚首是何朝。各自养时晦,慎言思寡尤。

漱石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涧水漱幽石,漱之何太勤。幽石本贞白,粲粲无缁磷。

安得山下泉,漱我胸中尘。

观清溪灵泉书院刻崖石

明代 湛若水

暮泊清溪隈,朝登凤凰台。凤凰去千载,遗台尚崔嵬。

肩舆向名山,春山花烂然。如锦屏匝地,如剑戟插天。

上山觅灵泉,灵泉有如神。我到泉倏来,阐彼舆皂言。

此泉应潮汐,莫或爽时刻。其动若雷殷,其止若龙蛰。

爱泉者黄生,开我甘泉亭。甘泉与灵泉,同以天一清。

留诗刻泉上,清者来濯缨,于泉何损增。

梁俭庵司徒七十华诞

明代 湛若水

我闻莘挚言,俭德怀永图。小俭财用节,大俭意必无。

愈俭德愈精,精一天为徒。俭翁跻七十,俭化七十遭。

祝过百千●,国脉与长悠。

示诸学者

明代 湛若水

心无一物,天理见前。何为天理,本体自然。廓乎浑兮,四时行焉。

勿忘勿助,圣则同天。

送闵仪制旦考满入京

明代 湛若水

昔在春官年,礼义尚相先。堂属如一体,斯道共先研。

闵子于此时,执侍以周旋。自谗之昌矣,志士若委靡。

日月递昃盈,天地互泰否。闵子于此时,自反能不惴。

手持天官最,送子朝天去。感慨难重言,言亦不尽意。

意马防风奔,子其慎御御。

题郑表弟秋月号

明代 湛若水

人皆爱秋月,月色四时佳。我目无全色,宵宵见月华。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