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奉常牛西唐致仕归河南

送奉常牛西唐致仕归河南

明代 湛若水

西唐中州秀,秀出金芙蓉。因君棱层姿,每忆西唐峰。

自君正清卿,接之吾眼明。见君如见山,矻然两棱层。

北鸟无越想,南翎快朔征。自得开笼去,安知羁鸟情。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出漕溪即事

明代 湛若水

夜宿漕溪边,云深失归径。山空白露下,林迥玄风定。

火轮明东海,魄渊薄西岭。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

甲午元宵予奉会于池亭承诸公乘雪见过分得五言绝句体四首因以奉谢 ...

明代 湛若水

寂寞幽人宅,低回长者车。坐令门巷迥,情以主宾摅。

观清溪灵泉书院刻崖石

明代 湛若水

暮泊清溪隈,朝登凤凰台。凤凰去千载,遗台尚崔嵬。

肩舆向名山,春山花烂然。如锦屏匝地,如剑戟插天。

上山觅灵泉,灵泉有如神。我到泉倏来,阐彼舆皂言。

此泉应潮汐,莫或爽时刻。其动若雷殷,其止若龙蛰。

爱泉者黄生,开我甘泉亭。甘泉与灵泉,同以天一清。

留诗刻泉上,清者来濯缨,于泉何损增。

李亲秉衷过烟霞赠之

明代 湛若水

抱病烟霞居,与世日相遐。不见交亲至,惟见白遐过。

孟夏风遐会,送子来大科。洞门修且深,窈窕入烟萝。

群彦翕然集,宴饮酣且歌。警发同文会,言笑靡及他。

岂无欲君意,未敢言琢磨。不谓即言旋,白遐如子何。

贱躯因晨风,饯子山之阿。

赠唐西洲司徒转北部

明代 湛若水

君居西洲西,我居东洲东。东西永相望,中有一水通。

君行北极北,我将南极南。南北本同天,何用悲商参?

行矣怅予望,望绝继以音。音书宜慰我,慰我停云吟。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五 无相寺心期亭

明代 湛若水

无相心期期亦无,此心直与天为徒。从前欲问天何似,无相参前即是吾。

访焦山焦公隐居处

明代 湛若水

吾闻焦先生,避地来隐沦。不受天子召,变名匿其身。

当时如弃灰,后世如席珍。固此一人耳,美恶异等伦。

遗祠依古刹,寂寞江海滨。因思乘桴叟,夐绝真天人。

安得从之游,究竟所未闻。

赠彭鸣卿下第还五羊

明代 湛若水

白云山下五羊城,西江水流东海清。毓才有如二彭者,长使老夫双眼青。

翩翩宛若两朱鸟,一留瑶阙一沧溟。三年定静养奇翅,会看翀天时一鸣。

闻大巡王白厓巡历新会以西尽得人心追□春间饥民之变赖公筹策以定 ...

明代 湛若水

去时饥莩变危机,拨乱微公人尽非。巡历以西东土怨,悲歌云汉望公归。

石潭

明代 湛若水

水行石上,用柔破刚。涓涓成渊,蛟龙是藏。

戊子三月二日取道毗陵同梁壶山携葛涧周卫诸及游张公洞遂憩茂潭别 ...

明代 湛若水

乐事分行役,矧兹及暮春。携我诸友及,沿流问真源。

独行罨溪渚,澄心茂潭渊。举袂引天风,飘忽扫浮云。

窈窕访名洞,怪石罗前陈。苟非有自胜,谁能不伤神。

鬼幻亦云凿,天工何太勤。顾谓二三子,反观而自然。

前行诣虚敞,高明及冥玄。入室贵三昧,升堂庶有闻。

纪梦诗

明代 湛若水

倏林入我梦,万里倏感通。即此可悟倏,羚羊有何踪。

饮酒非譬倏,酒醉庶形容。予曰然非欤,犹堕声臭中。

一唯谅非难,得之安由从。悠悠千载下,对尔心融融。

赠谢生惟近知远周生敬甫仪还徽州

明代 湛若水

翩翩连袂新安秀,寿我南山两及虔。宇宙囊中无可赠,满江风月送归船。

访阳明洞天

明代 湛若水

道经蓬莱馆,溪穷到阳明。下看东南峰,苍苍入青冥。

不诣此真境,焉知匪虚名。踧踖步岩石,山高岂无灵。

子乔不可见,伫立魂屏营。草木若有识,欣欣向予荣。

采之欲谁寄,岁晏难为情。

新春放歌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春动樵湖湖水生,逸樵湖光□如城。衰翁独坐樵□□,□十六峰齐□□。

走笔送刑部谢主事少南改官北上

明代 湛若水

手持三尺法,气嘘九天云。岂无造化笔,宇宙能回春。

赠九山汤与还古冈

明代 湛若水

圣人训三益,直谅与多闻。予友九山与,何讵非其伦。

同业因伯氏,识君弱冠前。古心称古服,言动夙驯驯。

亦同江门游,亦钓楚云春。予昨归沙堤,访我铁江滨。

今秋携公孙,来浴新泉云。何以养其直,丝毫了不存。

何以养其谅,心口无间然。何以养多闻,畜德归渊泉。

行矣各努力,相约朱明天。

谢南崖陈光禄寄年谱镌金绝句

明代 湛若水

浮生三万有奇日,年谱篇章亦已多。刻付他年堪覆酱,观生真谱又如何。

次巾石子吕学士南岳韵奉答因招隐

明代 湛若水

昨夜梦怀玉,诗卷来高台。巾石好明月,照入我襟怀。

罗浮志已壮,岂为疾所摧。八荒云我闼,瞬息能往来。

飘飘乘云车,跃跃苍龙随。云涛生浩浩,无迹不可裁。

疑丞孰先后,无乃点与回。

游南岳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无来耗作歌迟之二章 其 ...

明代 湛若水

我西行兮路何之,芙蓉之西西更西。路堂堂兮不岐,中行独复畴因依。

祝融洒落无朋侪,望伊人兮胡不来。必有以也何迟迟,宁使予兮心悲以猜。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