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沈守正
老树秋先赤,石桥霜后寒。落霞人影静,图画固应难。
送吴司李拂衣 其一
马首青山伴客行,秋风一叶似官轻。留宾无复陈惊座,嫚骂谁容弥正平。
弛担簿书催酒散,跳波珠玉斗诗成。延陵簪笏辉前后,五柳新栽别有名。
山房堂牡丹 其二
粉晕红潮俨向人,雨晴晴雨养花神。六桥急管芳非尽,此地能留十日春。
壬子冬送休复北上俯仰今昔情见乎词 其三
但见萧萧柳,应怜蓼蓼莪。鲜民巳潦倒,之子莫蹉跎。
一路青山少,千秋白眼多。王孙寄语者,气色比如何。
重至黄岩署中 其三
台荡古奇胜,羽洞郁中蟠。共说仙为吏,难言味不酸。
题评皆恶札,谭笑一儒冠。为爱江瑶柱,重来作此官。
挽许葵午
曩时游小阮,风格想依然。道气存先则,乡评结大年。
人悲龙蜕早,天启凤毛贤。满耳山阳笛,凄凉不忍言。
从吴司李乞江瑶柱答诗索和用韵 其二
西湖十里尽莼羹,偏爱江瑶品外清。宕语龙宫休宝惜,仙人昨巳下金茎。
秋送吴景先归休阳 其一
桐庐秋色老,水浅石棱寒。无复江陵快,应如瞿峡难。
缆人惊鸟起,客子倚樯看。廓落何须叹,还家菊未残。
山阴逢朱晋明
山阴十月政秋冬,短鬓萧萧叹尔同。詶对三人俱苜蓿,别离八载总飘蓬。
禹陵突兀名山古,大海苍茫灏气通。鸿雁两行俱旧好,可怜踪迹亦西东。
答曹能始示蜀草
蜀道由来万里赊,缄书惊喜自天涯。缄行玄草锦江色,一段奇缘汶岭夸。
熊节何年开两浙,鱼笺计日到三巴。因风欲问君平卜,世上悠悠鬓巳华。
同罗玄甫章廷纶龚华茂集张石宗竹香斋时华茂将之练水
竹下频留客,尊前且纵歌。莫言同调少,只怪别离多。
凉月摇丛桂,轻烟澹薜萝。有情堪入赋,笔彩定如何。
七支庵遇无穷
为爱水关水,因便到七支。老僧映户立,惊是囊时师。
十载不相见,何缘得在兹。当时同游侣,各各东西驰。
亦有先归者,北邙生茅茨。白下前朝寺,荒芜半不治。
何当变陵谷,弹指巳若斯。言罢长太息,握手怜鬓丝。
相期共销夏,劳劳安所之。
听行春伎歌
听惯吴娃似发歌,妖喉越调恣情吪。傍人道我桓子野,拍拍惟闻唤柰何。
春日万都尉仲晦邀游白石园同汪梧丘吏部朱白岳侍御李于鸿大理 其 ...
名园曾屡过,今得主人将。白石同邀坐,青山似梦长。
柳摇争水绿,莺占落松黄。花信因寒禁,逡巡半吐房。
送朱修能 其一
去住虽云异,天涯共客身。龙驯犹带性,鸟倦欲依人。
秋梦多萧寂,山程叹苦辛。沿江十万桕,或可拟汪伦。
牡丹亭寻梦
佩解惊还在,钗横怯未安。不禁春澹荡,犹似雨汍澜。
昨日逢欢易,今朝顾影难。那知谁是梦,梅馥送人寒。
赠萍踪过访示集
耳熟诗名久,何期促膝看。道从无字得,僧以不禅难。
三复烟霞句,弥嗟岛可寒。闻将迁谷口,来日喜能宽。
送畲氏兄弟 其二
负笈轻千里,归途寒奈何。云将天惨淡,冰与石嵯峨。
一歃严陵水,频瞻黄海阿。虬潜遗构在,它日定相过。
将入都 其二
桑干河水蔚如蓝,渐向西山挹紫岚。从此衣冠常共北,未知踪迹几时南。
年华自叹今过五,出处终怀不可三。只似暂来探石鼓,敢希人世誉潭潭。
送吴公子自天台归阳羡
延陵公子字嘉名,古锦奚囊发赤城。绣岭不争雄构绣,清溪专为壁人清。
亭亭白鹤云中起,渺渺朱霞天末生。彩笔巳还无可赠,他年竹下共班荆。
谒朱子祠
夹路山如画,蘼芜野自花。到门沿曲涧,隔浦是农家。
委羽仙踪远,尚书石马斜。高风藏古木,朝暮有栖鸦。
沈守正
(1572—1623)浙江钱塘人,又名迂,字允中,更字无回。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司务。工画,擅诗文。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雪堂集》。► 175篇诗文
挽吴司李堵夫人 其一
送张叙伯入都补令 其一
送陆行仲南还
过快雪堂
署中怀人十绝 其四 大参曹能始学佺侯官人由蜀入庐有终焉之志令 ...
小病 其二
秋日邸舍
小病 其一
过淮南
送王宣佩归祁门 其一
巨先归闻游天台诸胜诗以讯之 其二
和张尔唯九日招饮同弥生尚之大白洛生绸生用韵兼有所感
过听泉亭有感 其二
将入都 其一
赠吴符远并谢其借书末章及之 其一
送钱长人赴蕲州 其三
中元鲁弥生张尔唯罗尚之招饮同郝刘二校书
寄慰王宣佩下第
送钱长人赴蕲州 其四
再答吴司李江瑶柱诗用韵
瓶中梅谢易以海棠
借鹤 其二
秋日感怀 其六
元夕骤雨
过金山不登感旧
和王献叔和雪诗谢其登楼之约兼志所感
署中怀人十绝 其七 郡守沈千秋圣岐乌程人病废往日风流都尽
赠柴云倩 其四
重至黄岩署中 其二
山中即事 其二
寄柴嘉定
赠吴符远并谢其借书末章及之 其二
和吴司李老僧岩韵 其二
寄怀沈君接 其一
新得听昄亭喜述 其四
夜泊松陵 其一
留别王甥元建
壬戌北赴成均尤含送至虎丘题画志别
新得听昄亭喜述 其三
秋日山居 其九
杨明府两湖德咏 其一
寄怀沈君接 其二
庚申元旦行春
送畲氏兄弟 其一
八月十二夜月
秋日感怀 其三
巨先归闻游天台诸胜诗以讯之 其一
赋得眠鬟压鬓花
署中怀人十绝 其五 学宪黄贞父汝亨同郡人蹭蹬宦海近始典文
送朱修能 其二
九日沈倩明黄及生应百禄庆云陈长孺仲孺招饮九峰寺
鹤冢
秋送吴景先归休阳 其三
题画怀柴式谷
送朱修能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