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耕田二首 其一

耕田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举世竞干谒,俯仰丧其真。性岂与人殊,难忘贱且贫。

遇境辄自信,行浊而志清。此语非圣贤,大言以徇情。

性习本同源,明昧互相倾。理必不胜欲,观浅乃无成。

凡夫贪着事,吾师之所箴。有初鲜克终,岂不负生平。

长揖谢世间,决志归山林。饘粥亦可食,努力事躬耕。

少者效勤劬,晨宵予在心。但得无馀想,山水有知音。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简残帙得悼旋庵作

明代 释函是

谊重难为继后尘,道衰聊与数前因。非关今日方知汝,却忆当时来有人。

海寺再来曾四夏,湖山归去又三春。凄凉偶捡残章句,旧恨随声双泪频。

寄熊内阁齐云山中

明代 释函是

富贵功名梦里人,谁知苦乐正相邻。回头大有甘心处,须信身贫道未贫。

雷峰华严长期

明代 释函是

宝镜重重帝网新,交参主伴有来因。隆兴拄杖炽然说,为寄华严会上人。

望归鸟

明代 释函是

霜气横秋雯,暮鸟归何迟。犬疾墓草归,风劲冥鸿坠。

苍茫云树中,目极百忧萃。人各有其怀,浅深随所寄。

景物感凋衰,抚心时一慨。阮藉穷途哭,荆轲易水泪。

首阳伯叔歌,东篱彭泽醉。孤英与节烈,情愫当无二。

茫茫靡所归,安得不丧志。我昔二十馀,怀古多寤寐。

缅想百年终,身没名何为。愧彼巢居人,万感消食睡。

茅茨三两间,言笑有真意。

秋蝉四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无求不敢向人清,繁响徒萦十里行。曾学金人长杜口,忽逢玉露自成声。

高栖未必全关节,弃秽难辞是近名。翘首长空如独诉,岂堪了了托閒情。

哭开先山鸣禅师

明代 释函是

双髻真风在及门,十年铃铎报师恩。十山我遂失良友,先席谁堪托后昆。

林白鸟哀深院寂,香残云暗几僧存。洪波自古撼冥壑,入水长人岂易论。

牙痛诸子入候时正大雪命西轩围炉分赋

明代 释函是

世逢多难厌馀生,买断青山尚畏名。老病日思先佛训,寒温时感后昆情。

新归共说关梁涩,旧住惟言菽水清。炉火初红风味别,现前佳句雪中成。

闻石长老归自闽中却寄此诗兼讯廖太守昆湖

明代 释函是

别去闽城未一年,秋风忽报返湖船。正疑人重烟霞僻,却似天留水石缘。

云里峡桥仍古路,雪中金井迸新泉。坐逢谢守为予道,近欲移茆五老边。

雪中上净成

明代 释函是

一病沉沉夏复秋,已将身世等蜉蝣。盘空未尽千峰势,坐石重看三峡流。

恩大难酬尘刹愿,道衰徒负几人忧。波波揭揭成何事,冒雪还应到上头。

示洪源

明代 释函是

曹溪一滴水,千古常涓涓。踏断溪桥看,全身在那边。

示已锋禅人

明代 释函是

学道先须远俗情,不求安逸不求名。尘中能具超尘想,岁久年深累渐轻。

读石鉴遗诗

明代 释函是

读罢遗诗意惘然,中间离合总堪怜。沥乾热血难寻梦,欲趁馀生直上天。

几回后事悲前事,安得今年是去年。顾我掩关惭已晚,閒情休更落中边。

赠梁朴臣居士言结道缘

明代 释函是

夙世曾将今世盟,从来难弟自难兄。无生有话大家事,正好团圞洽道情。

长啸

明代 释函是

长啸千峰顶,下方闻不闻。倚杖落红叶,开畬烧白云。

云端邈天际,不见其中人。树下一敛目,隔山来斧斤。

丁丁彻遐迩,寂感乃愈纷。声象体自玄,圣哲无所云。

坐起翘青冥,高低阳雁群。

度大庾岭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突兀庾关暗晓昕,人从鸟道入高雯。嵩林秋晚新忧隐,车马骈阗旧见闻。

行迈不随尘鞅后,凭高休作海江分。皇天后土知予意,半亩山田且自耘。

柳外新月示诸子

明代 释函是

初出银蟾遍大千,尖时圆相尚依然。只今笑语垂杨下,多少清光在目前。

庚申初春得尘异去冬书

明代 释函是

一程书信隔年还,细读犹能慰老颜。宝镜自传寒月夜,寂光常照老梅关。

重经古道疑来日,乍听新潮别故山。想到板桥回望处,几多人倚石阑干。

送泽萌后堂住玉川门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法季息机真哲者,两年相傍住帘泉。移茅又欲临高壑,先我寻山得玉川。

过东古雪悟禅师却赠

明代 释函是

一岫独当栏外稳,石门回首众峰移。长年寤寐酬今日,奕世光仪荷此时。

返照欲浮湖底月,寒云犹护岭头枝。名山老我应无憾,来往能辞倒接篱。

衰柳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山南溪北见花开,曾逐东风舞万回。幸自雪霜无著处,莫因憔悴忆章台。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