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严鼎臣之京

送严鼎臣之京

明代 释今无

海国春风早,君行及上京。材当求圣主,学本为苍生。

写月名尤俊,闻经意更诚。吾师归隐处,来往仗前程。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向有夏鹾使官署一鹤自来梳翎对舞自是主人烟水之情得之独深九皋之 ...

明代 释今无

使君丰骨最相宜,特出仙庭伴素姿。舞影且看三岛远,依人独与七贤期。

玉箫听彻原非梦,华柱啼残欲向谁。不寂不喧官署好,此中怀抱任离披。

赠胡君渥

明代 释今无

敲推未了死文章,冷煖难餐日月芒。认定一抔才是土,梦回深夜总如霜。

血流杜宇三春尽,影结鸰原两翼长。蓬窦不须删蔓草,观空时或发幽香。

寿刘焕之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神鹍奋翼过南溟,九万乘风掠处轻。却比三山还较重,六鳌着力不能擎。

赠萧孟舫

明代 释今无

看君声价重南州,况有名园可胜游。共订舣舟寻石户,知能扫径纳诸侯。

冬青万树藏仙鸟,暮赤千楹敝画楼。近刊太平书就否,交情终拟久淹留。

寿王凤羽大兄

明代 释今无

松柏日以茂,趋庭意自温。道情添肺腑,语笑重朝昏。

玉润昆冈厚,珠明合浦存。圣贤真实义,斯世向谁言。

送鲍云从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柳色攀尤好,此心无歇时。山随征马去,风逐锦帆披。

鼓角天衢阔,星霜地轴移。閒时衔杯酒,寄我慰相思。

本师天老人入丹霞寄示一律依韵恭答二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未得随师集雁班,喜闻安乐住青山。白云万里归平陆,紫气千层护上关。

匹练且扶悬磴直,一身敢爱避人间。明年一幅镰刀颂,持献峰头慰道颜。

入肇庆峡

明代 释今无

西风斜入峡,反侧片帆收。怒浪先侵石,低沙不泊舟。

云开雷划火,野旷雨迷牛。独数空江眼,浮沉万点沤。

寿马虚中八十又一

明代 释今无

春光八十对梧峰,黄卷青灯道未穷。玉翅易飞凭后叶,霜毫难老傲彭公。

五常尚见声名旧,一梦齐圆今古同。记得槎江相送日,携儿真自爱凌风。

红叶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春花百种斗幽奇,彼此丰姿又一时。雪底怀人堪写句,月中对我忽辞枝。

竹斑自滴双娥泪,舌在还教六国知。莫使随风投赤水,神珠原自护蛟螭。

送潘星北参戎之高凉因怀高文斗喻耕三

明代 释今无

世雄廉正擢应频,三十登坛识冠军。三柱弯弓无杀气,东瓯横海有功勋。

心存仁术悬神剑,道慕金仙爱白云。杯酒玉堂多友兴,磬声忆我独离群。

辽海舟中 其九

明代 释今无

白首弄船翁,夜入莫向水。须臾海月来,明珠应有泪。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五色文禽出洞来,七金山上版图开。秦皇汉武虚劳甚,错听昆明有劫灰。

寿叶许山

明代 释今无

云气蓬莱路欲通,仙人只住玉堂中。天书频诏身犹懒,盛业长看道自隆。

月起湖心秋水净,鹤归亭畔寿筵红。分明万象森罗处,不羡丹砂炼葛洪。

罗浮红鸟 其十五

明代 释今无

扬州鹤顶只丝丝,玛瑙杯深玉一池。为问楚宫能舞否,笼归金屋两相宜。

寿徐浩然方伯

明代 释今无

紫薇星更耀中天,万象澄新散晓烟。南服久歌文种治,大农原著茂先贤。

三山仙列慈仁长,十载僧怀德泽偏。最喜流霞逢晋爵,台莱声满藕花船。

次韵答孔弼生孝廉

明代 释今无

龙泉一振已称奇,百二山河气便衰。欲集心斋捐俗听,频招鸾影插梧枝。

村头水满浮新月,树下风甜起逸思。料理暮年须却埽,莫教世上易相疑。

丘太史曙戒过访海幢将归风雨大作留同王震生程周量梁兰友梁芝五澹 ...

明代 释今无

峣嶷岗埠精庐隐,百雉斜临高幡引。入树蝉声尽日长,流涎衲子香炉冷。

幰盖华轩藻寺门,鸟窠倒履迎旟隼。白傅裴休俊玉容,烟霞洒落生心腔。

青云自合腾圭璧,禅机旋转光玲珑。柱杖芭蕉非我与,金山玉带解诸公。

琢成楮叶杂春芽,绝肖何必青莲花。老僧瞺瞪不得语,自然白石成丹砂。

五马催呼归兴失,三门移睇浮云黑。零陵山石自纷飞,金波昨夜先离毕。

咫尺烟涛上下翻,鼋鼍吐电蛟龙泣。憍尸迦主献瞿昙,阿修罗殿满剑戟。

隐几更坐成欢笑,本来面目一时得。血红鲤眼寒光闪,海飙几阵连天捲。

不劳石汁铸琉璃,平地贝阙生光辉。缩脚抠衣不及语,双门乍启真珠飞。

秉烛高谈幽思动,含毫扫纸抒冰姿。冰姿自带漭泱色,万顷沧溟归一滴。

芥子空穴驻须弥,笔端三昧通禅力。痴憨犹不许旁观,木枕才醒东既白。

津吏频呼渡头船,芳尘杂沓凌朝烟。心赏窈蔼不可期,廊庙山林齐置之。

分襟熊轼拥前驱,始知贵贱忘多时。

蛋妇

明代 释今无

日炙风吹拆面纹,丝纶在手不停分。船无空处团儿女,网欲乾时挂水云。

辛苦荆钗簪古髻,阴寒江雾袭麻裙。绿头花鸭长鸣饿,拨置红羹用意勤。

送严鼎臣之京

明代 释今无

海国春风早,君行及上京。材当求圣主,学本为苍生。

写月名尤俊,闻经意更诚。吾师归隐处,来往仗前程。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