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寿高图麟郡司马 其二

寿高图麟郡司马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五色丝文宝石光,又看浮磬发扶桑。华嵩拈起浑閒事,一片冰心韵自长。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子夜诗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斗印黄金掌上悬,将军自有出机先。将头猬结终成暴,三略环才实仗贤。

旆转星边光欲没,风临泽上德应全。忘怀我可随时劫,只为生民一怆然。

祝词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西湖十亩满秋声,白鹤峰前见月明。桂树喜看霜叶老,玉麟尤爱舞衣轻。

笔花洒处江天丽,閒梦醒时水石平。我自披云寄长啸,因风先为说无生。

寿王母太夫人

明代 释今无

缭绕红云映紫宸,上元君宴碧桃新。星光独接三山气,坤德深留五岭春。

水满瑶池闻奏乐,花明蓬岛可游麟。綵衣不用斑襕色,端笏垂鱼道更纯。

寿王仲锡臬宪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此心此理总同然,洞彻方开火里莲。莫向瑶台寻月色,瑶台原不住神仙。

寿王仲锡臬宪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蒸蒸曾闵此同心,百行源头坐独深。人废蓼莪君朗诵,几回声泪满庭阴。

枯吟以百慈见投答此短章

明代 释今无

跋涉春山不易行,慈严咫尺碧云声。慈投百字天孙锦,气落千峰雁翅城。

通札未曾三易席,无禅真愧此时名。肝肠君亦焚如火,话彻寒更见此情。

和澹归韵九首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世机倾动似轻梭,何处堪容赞与诃。何地若能寻上古,补天方信有神娲。

猿啼暮岭魂难醒,浪打高岩石易磨。且系孤舟依峡宿,静看寒月照悬萝。

陈牧芷孝廉游白岳归后掩关读藏经弥年欲有下询先以折柬并赠丁南羽 ...

明代 释今无

名山归后掩幽窗,贝叶闻翻百虑降。可有义能融宝镜,更堪谁共对银缸。

多时栽藕为高社,且自吟诗答大江。顶相持来须着耳,裴休过后更无双。

寄贺胡正庵明府晋云南邓川州牧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世外相投制锦中,交情即不与人同。鹤翎出洞书常到,月影临山意每空。

渐觉官高侵北斗,可因神骏恋西风。叶榆万里分携日,但对仙坛目远鸿。

荔支诗 其九

明代 释今无

渔阳朔气胜金刀,四百朱明入梦高。云水如今都是恨,劝君莫忆紫罗袍。

和吴采臣粮宪吊素馨墓

明代 释今无

香骨全消化紫霓,千年陈迹草萋萋。千衫尚怯花魂薄,月影还疑雪夜迷。

长袖风难回白日,时王力不到黄坭。芙蓉岁岁秋江上,一度来僧惜杖藜。

寿杨明府汝邻

明代 释今无

羊角神鲲化独隆,弹琴天上奏尧风。八方眼见祥云起,百里人歌寿域中。

清水沅湘流自远,灵椿日月对无穷。大年本是云间侣,便拟寻君上客艟。

送罗澹峰进士入都改除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北入燕台雪未乾,天风吹雁此时寒。几年潇洒淹词客,万里驱驰到理官。

禁苑钟声催晓梦,王程宿雾袭征鞍。庾关且莫频回首,千古犹称叱驭难。

重九前五日奉陪吴采臣粮宪入雷峰谒天老人

明代 释今无

官閒喜与野人同,欲叩真机访远公。江卧爱当中夜月,山行恰值九秋风。

寒鸥映水微微白,短蓼迎船款款红。棒喝醒人今莫醒,此时沉醉即英雄。

王伯子渡海相见有赠用韵却酬

明代 释今无

花事春风两未阑,交情如子许相关。音书计日来深岛,车马何期到此间。

客路看来欣已半,吏情归去不须删。他时考绩封褒德,笑我浮云在好山。

寿陆太守孝山

明代 释今无

安期岩下丹砂井,清波静涵清牁影。清牁万派自奔腾,群趋尽绕梅花岭。

百粤之山此岭雄,乔松千本常菁葱。服灵琥珀出千载,夜光紫气参洪濛。

琅玕不羡朱明竹,玉骨那数浮丘公。当湖互见清波起,敷渥此岭沾穹窿。

穗岐乐诵张君淑,神雀高飞黄次翁。洁白之姿过冰雪,譬如梅花开腊月。

又如帝网悬天门,重重摄入皆欢悦。冬日煦人成物我,春风拂地滋薇蕨。

布政十年心自閒,绀宫几处垂高樾。我捧玉函金字经,每寻妙理恣玄说。

欢喜园中下璎珞,华严位里施钳钺。使君一为应现身,两边运护如车轮。

霜刀鼎起荆山玉,巨照晃耀灵川神。温然弘裕成虚引,美哉道重高缙绅。

挹君已饱灵和气,自然枯槁皆青春。木樨香散岭头来,碧波深处无纤尘。

一句可能踰十劫,祝君此句高嶙峋。

丘太史曙戒同汪汉翀周鹤田见过王伯子亦忽至自琼州喜赋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捧仙舠,猎猎摩空鹤盖摇。圭组情深怜物外,鹿麋步懒愧高霄。

座中惊散阳春调,钵底盛多白玉瑶。更喜琼南王大令,双凫如鹤到偏遥。

再过峄山

明代 释今无

马头北指峄山寒,廿载重过勒马看。廿有风云藏石洞,愈怜霜雪打征鞍。

一枝倦鸟栖还易,万里投人事较难。欲学小乘心未稳,只教客路自漫漫。

罗浮隐者

明代 释今无

身逢盛世便抽簪,泌水衡门十亩阴。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閒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

张母祝词

明代 释今无

蓬莱水色变沧溟,瑞气流光绕户庭。瑞史旧传龚遂宅,麻姑今见伍乔星。

文章精义方麟脯,松柏高枝入月棂。自有珊瑚支笔架,何须石脑重金瓶。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