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枯吟以百慈见投答此短章

枯吟以百慈见投答此短章

明代 释今无

跋涉春山不易行,慈严咫尺碧云声。慈投百字天孙锦,气落千峰雁翅城。

通札未曾三易席,无禅真愧此时名。肝肠君亦焚如火,话彻寒更见此情。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送李谦庵

明代 释今无

坐看熊轼去,江涌月轮孤。何事酬知己,清风望大夫。

峡雷春雨诵,台乐九成图。穗石攀辚处,还令六邑苏。

章江

明代 释今无

旌旗密处见高幡,赢得归山水石繁。龙象气高红日泠,冰霜道在紫云屯。

全无机事谋耕凿,剩有微言讲寂喧。客里又当明月际,思量一夜未曾完。

寿姚接宾八十一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八十还教八十长,多君时炷佛前香。眼看四代神俱壮,亲手新高玳瑁梁。

送丘太史曙戒还都改除用周鹤田韵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一曲骊歌去惘然,珊瑚洲畔惜离筵。浑无宝玉归清橐,祇有琴书拥画船。

民朴也知生爱戴,僧閒犹自感周旋。他时不禁遐思处,花弄晴春月满天。

欲为海幢化四金刚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愿乞金刚四座高,长年一册压方袍。问人每爽朱提约,在我殊怜白首劳。

念佛有时行玉兔,抡材真欲踞金鳌。神宗旧事偏能忆,閒共诸僧说海涛。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法海吾师许共游,华胥智水出轻舟。华斋别号绀宫起,镌佛霜刀慧刃投。

玉树笔花还着意,金绳雪干总须留。秦淮月色光无限,坐对萧萧芦荻洲。

寿刘焕之 其十二

明代 释今无

骨肉平生我独孤,苦持斯道有人无。只今虚却松门月,却许君心照玉壶。

送陈季长与其郎君归闽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烟尘廿载倦飘蓬,曳裾王门识巨公。海外旧闻传信史,眼前归计托冥鸿。

论心野寺怜孤鹤,舞綵平舆有二龙。庾信赋成名已满,可能闭户閟行踪。

史庸庵太守以邢襄志见寄因赠

明代 释今无

邢襄久借淮南牧,端水搴帷万里同。五马共吟高李白,专城异绩继包公。

矶边掷研江潭碧,秋里书怀岭树红。萧寺锦笺传秀句,一天明月想云中。

答杨髯公

明代 释今无

砻得龙耳不种瓜,耳根偏解听寒笳。耳章青史传孤管,天地浮生任客槎。

走马始知秦地月,逢人方羡武陵花。解空更欲同君语,却爱刘协学出家。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梅花庄上眼先明,若个人当绝壑行。借问昆崙高几许,昆崙高亦少人听。

辽阳怀足两师

明代 释今无

骨贫高卧亦添愁,噭噭啼猿长泪流。子建文章堪载笔,仲安身世委沉浮。

云霾塞雪燕支黑,风冷江梅师子幽。知己感恩愁欲死,吾兄曾为一筹谋。

罗浮红鸟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关塞辛勤累雪鸿,胭脂山下已成空。仙桥不隔尘寰远,尽日高啼碧树中。

从泊头登岸入山喜尹澜柱铨部拿舟而来次韵二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此间何事最相宜,不到仙山总未奇。不里高怀浮海得,三峰天路看云移。

易寻药草供方术,难得秋光惬梦思。丰采文章高宇内,却从丹井订幽期。

寿公洁尚总戎

明代 释今无

带砺高天府,簪缨显将星。祥光冲剑上,神气压云平。

喷薄空千里,驱驰肃万灵。烟消铜柱国,月满尉陀城。

妙略韬钤秘,风流翰墨馨。紫庭尊节制,绿发重经营。

地轴如车转,天河似槊横。葳蕤云物丽,想像瑞烟升。

玉海寒吹静,金门夜舞轻。既看云作锦,还倚玉为屏。

雨露先文德,干旌合至诚。凌烟腾卫霍,涷蕊傲霜冰。

庙算师黄石,英才诞白精。鹫峰原有嘱,莲域岂无情。

宝树频衔鹤,春光会啭莺。诸天齐福力,四海集威名。

佛地珠还朗,波旬钺可惊。彭篯谁得似,丹井缕烟生。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中丞道味实纯和,执卷微言析更多。未捷戎衣歌薤露,空留山月照藤萝。

庭森独树难寻梦,天丧斯人可奈何。转盻浮生吾亦幻,口碑从此寄岩阿。

辽海舟中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不识伤心处,征蓬旅泊时。一宵频雨雪,千里尽流澌。

石色看天近,云根出海迟。余生多所慨,自觉愧冯夷。

甲寅杪秋予客句曲崇明寺大席道兄频惠佳食且促膝谈心甚感知己赋此 ...

明代 释今无

华阳胜地又相过,古寺逢君感慨多。人似淮阴惭布衲,饭如香国见维摩。

楚云尚重衡文鉴,天马终腾拔宅窝。知己天涯敦气谊,天涯况复正干戈。

挂榜山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久薄功名世,频过挂榜山。谋身千虑少,息念一生閒。

草木居原好,荣华事可删。纵摅王佐略,岂救鬓毛斑。

到辽阳呈剩师叔

明代 释今无

深雪夜行尽,严风昼复吹。尺书欣已达,稽首竟无辞。

欲话匡山苦,徒令老大悲。未堪供棒喝,不是汾州儿。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