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喜郭骙臣秀才见访索赠 其二

喜郭骙臣秀才见访索赠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匡庐北去可停舟,特探鸾溪一溯流。月色冷空寒谷影,鸿文高为道情留。

风尘黯澹真堪惜,书剑鲜明是壮游。但使渊明能入社,东林从此记中州。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荔支诗 其二十二

明代 释今无

玉质能生别样醝,一杯未了觉颜酡。黄河若肯清流水,千日中山岂是多。

送吴百子归琼海

明代 释今无

相见先嗟失意殊,文章原自胜隋珠。三年辛苦二千里,万虑消归一字无。

桂魄有心圆不彻,秋风何意冷还孤。忙忙未尽寒山话,寂寞琴书上客途。

祝词

明代 释今无

谁知谯火别然犀,蝶梦华胥一样齐。蝶蠡有船千顷月,商山无伴一枝藜。

人间胜事知俱幻,世外良缘渐不迷。桂树玉堂留懿业,便应随意步丹梯。

寿凌司李髭放

明代 释今无

昆吾山铜风轮持,宝光灼烁来无时。晦昧奔腾碧虚阔,沧溟渺小连天池。

澄渟念想须弥起,大劫小劫分远迩。佛子灵根岂受薰,威光百道翔身云。

琉璃椀合金刚眼,一回朴破看高旻。韶阳长者淩髭放,海内名声皆普闻。

昔年谒帝明光殿,毗卢印佩如轰电。语言文字三昧门,天花洒落填笔砚。

暂持行愿游八极,还捧智珠归净域。又见遗民山下来,已看硕果终难食。

丹霞山头路颇滑,独往叩关无杖策。玉蕤乍吸骨如风,低视人閒万象同。

百灵庞蕴酣法战,至今电击声雄雄。金针乍路该全隐,长者须防瞌睡翁。

松根一拂超千劫,所有微言背剩说。海幢输却老婆禅,老猿啸起天边月。

送丘太史曙戒还都改除用周鹤田韵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海寺仙城对岸分,轻舟常破两涯云。到来不厌蔬盘简,坐久还拈柏子焚。

脱俗总无金马色,忘机偏狎水鸥群。临岐即怅云霄别,莲社依然重少文。

祝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七十斑衣鬓未霜,瑶池高晏出霓裳。人间乐事如天上,玉臂兰孙酒一双。

送丘太史曙戒还都改除用周鹤田韵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粤海燕云万里遥,知君閒夜隔星桥。桄榔庵冷频书叶,望阙亭高自逼霄。

凤草人间那得见,丹书天上近还招。东风御苑承恩去,红药从看次第烧。

过山海关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鼓炮三声毕,弓刀十队齐。黑云驱雁入,骏马杂人嘶。

气到惊心短,头因下泪低。亦知前更甚,无奈自凄迷。

赠顾与治

明代 释今无

唾壶敲罢已龙钟,潇洒文园一病翁。百二河山双眼老,三生魂梦十年空。

泼残墨汁疑张旭,鍊尽丹砂想葛洪。雪底故人相忆甚,石头先遣问秋风。

送程大匡归庐陵

明代 释今无

故园松竹经年别,两粤风烟此日归。幸不遇人知己在,竟无好梦与心违。

云开庾岭梅花小,风落章江朔雪微。喂犊负薪无不可,牢骚一滴莫沾衣。

游曹溪与任崧翰宪使作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荏苒流光梦欲残,重过祖席不胜欢。爱逢宪使探奇兴,得话孤峰白昼寒。

旗影乱翻溪水入,萝阴高引碧云盘。尘心顿歇空门里,寥廓松杉插石坛。

刘昆玉从关中来觅其伯祖同庵客生遗榇因得皈予座下别归诗以送之

明代 释今无

梦蝶幽人骨久寒,流离谁复哭云端。能来海角真痴绝,复典春衫识路难。

佛种有缘终莫断,世间如幻好平观。送行赠汝真三昧,百八轮珠万里安。

凤城归舟次石壁逢罗守阃学制野泊苶话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客途宽,忽得相逢野泊难。忽鬓有谁怜老衲,问年无计惜穷官。

閒云远远侵茶绿,春草茸茸着雾寒。吟尽奚囊好诗句,黄昏长薄散金盘。

喜吼万慧均二公从匡庐奉佛舍利还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何曾幻相是如来,好眼当从幻处开。惊得莲花抽宝燄,大千无地着寒灰。

乙卯小雪梦也与赵铁源典闱从敝院还遂抱恙欲不果花田之游予适亦感 ...

明代 释今无

开怀毕竟是登临,客里奇书且莫淫。胠箧舟藏看转壑,炉烟累息见初心。

禅关欲破修鲸梦,尔雅欣同小雪吟。他日南朝天监寺,与君长坐对枫林。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 ...

明代 释今无

归舟一路起寒鸦,蜡屐闻香已印花。粤峤云林原卤莽,南中词赋本豪华。

接篱斜见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我亦趋归空伫立,山童报客早还家。

送胡绢庵郡丞赴秦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黄河策马到潼关,却似梅花岭外还。一县政成留姓字,千秋交谊重人间。

临岐道路迎红叶,济世风云起白山。西岳芙蓉多秘迹,好从方士授金丹。

湟川路中寄徐方伯浩然

明代 释今无

封事知当达圣衷,天南借寇与人同。三年暗泪谁堪滴,百万军输岂易供。

衰病诏应传五凤,紫薇星得曜飞龙。遐陬共有嘉鱼颂,凝碧诗犹入国风。

沈恒文今夏抱病病已将绝承佛口亲宣使之更住世作功德长生白业从此 ...

明代 释今无

客居此土家西方,家信今年到此疆。金色主人亲口说,长居客舍不须忙。

送陈季长与其郎君归闽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烟尘廿载倦飘蓬,曳裾王门识巨公。海外旧闻传信史,眼前归计托冥鸿。

论心野寺怜孤鹤,舞綵平舆有二龙。庾信赋成名已满,可能闭户閟行踪。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