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舟行即事

和舟行即事

明代 释今无

秋气才深万木降,云涛轩豁失幽窗。云琳有檄谁操管,庾亮移尊已入江。

词客多情看水鸟,荒村乱后少山狵。三星的铄鱼龙睡,一阵笙歌咽玉缸。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北月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昭关曾照伍家须,失路方惭镇海珠。镜破持来吾瘦矣,我安归处汝知乎。

乌啼地阔愁如海,魂醒人孤影在湖。劫火又烧山泽涸,重骑羸马出皇都。

酬陆义山中翰

明代 释今无

机云声价动词坛,数载长怀北斗看。路入岭头游兴阔,花寻江岸寺门寒。

才分粉署诗尤丽,望在卿云道自安。丰采照人秋月近,海鸥从此欲飞难。

本师天老人入丹霞寄示一律依韵恭答二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未得随师集雁班,喜闻安乐住青山。白云万里归平陆,紫气千层护上关。

匹练且扶悬磴直,一身敢爱避人间。明年一幅镰刀颂,持献峰头慰道颜。

送刘木生明府归吉水

明代 释今无

官舟归去即虚舟,一帙新诗尽是秋。对老罗浮频有梦,弹成单父长微愁。

镜中短鬓霜犹黑,衫袖仙云冷欲流。他日出山君记取,银河终古月如钩。

寿喻耕三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丹砂曾炙鼎炉红,胁下真看有伏龙。竹榻期君千遍卧,人间甲子若为穷。

春晴郊行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久雨晴初好,行吟野望宽。已知珠海阔,尚觉石门寒。

苍翠春中变,巑岏濯后看。兴来无杖履,随意共盘桓。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南还已畏朔风侵,羽檄悲传铁马音。金字还求惭往哲,纸袍终欲乞香林。

辛勤敢诉孤僧意,欢喜原知长者心。他日海门敲磬罢,思君犹欲下高岑。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不寻归路失人间,灵鹤文鸾任往还。一自葛洪烹药后,更无人听此声閒。

寿金国瑞都阃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箫管中宵佐酒卮,不须更问夜何时。乾坤落落双旗健,星月煌煌万里宜。

守道拜除甘执戟,书空劘盾陋题诗。登仙惯挟还丹术,炼就刀圭到凤池。

送屠懿颂使君归毗陵取道入都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月色平铺江气宽,廿年学不到心安。圣门此入无多路,不及幽燕万里寒。

沈恒文今夏抱病病已将绝承佛口亲宣使之更住世作功德长生白业从此 ...

明代 释今无

麒麟阁上名应旧,佛座金屏又特书。一寺长干光灿烂,蓬莱跨鹤岂能如。

赠赵虎山

明代 释今无

知己真堪一剑酬,果然血战势无休。膏肓三洞声犹壮,箭镞频穿水并流。

霜冷官舟烟似雾,气争寒海月如钩。更谁猿臂蓬边立,只有宁馨在上头。

辽海舟中 其九

明代 释今无

白首弄船翁,夜入莫向水。须臾海月来,明珠应有泪。

答陈羽王郡丞

明代 释今无

邂逅相投日未收,风尘宦海见林丘。风年佩印存青眼,一夕逢僧话白头。

听冷江波难入梦,搜穷诗句是真游。自然尚有披襟处,珍重琴书入帝州。

江夜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精魄融消月,重冥习夜风。岸林千叶暗,船火五更红。

老事思量遍,閒心着意攻。再休言建立,吾亦笑吾空。

送丘太史曙戒还都改除用周鹤田韵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粤海燕云万里遥,知君閒夜隔星桥。桄榔庵冷频书叶,望阙亭高自逼霄。

凤草人间那得见,丹书天上近还招。东风御苑承恩去,红药从看次第烧。

罗学制镇守凤城

明代 释今无

旌旗移镇插云霄,百道长虹起赤标。探胜日登飞凤岭,按营时过伏波桥。

文心尚忆金坛月,将气行簪汉代貂。独有老僧閒自寂,思君难把磬声招。

赠余二闻

明代 释今无

博山道法倚中丞,三世因缘叶叶清。三肉喜逢留滞日,水云未老解官情。

双林衣钵光犹在,一室儿孙力未弘。金凤玉麟君自惯,碧天长照月华明。

周长孺过谈灯下口占贻之

明代 释今无

湖海飘残意转深,归来未肯息长林。青衫拭尽新亭泪,白水难忘旧日心。

云过草堂时倚剑,鸿鸣秋浦罢弹琴。分明不羡无生理,相对惭予乏好音。

马潜庵宪副以折柬讯予参禅下手工夫及天堂地狱所以生起之因欲得二 ...

明代 释今无

神明自圆固,犀利无与比。皎洁自摇动,突然有念起。

起则号为妄,相继不可止。如眼着手捏,大地如浮水。

空花落缤纷,红紫扫桃李。谓无已见之,呼实岂正理。

其咎在伊何,不过此手耳。手去眼自宁,乱境亦戢弭。

拙者但罪境,此境难除矣。夜台与玉霄,空花堪比拟。

吾人一念放,不觉为物使。才放便囿物,精华成糠秕。

弊絮逐棘途,百怒无一喜。即此一放心,好眼忽加指。

本体既云变,境即生恶美。金阙丽天门,琉璃浮凤尾。

洛神罗袜轻,五铢双鬟子。玉虬驾仙飙,琼浆饮达士。

刘向列仙书,不独为我始。重壤铸铁城,赤烧遍遐迩。

紫瞳蓝面翁,炉韛攻心肺。陈平冠玉人,忽然成犬豕。

身既公刘虔,舌亦遭耘耔。二境反掌间,酸甜不相似。

以为不实有,眼岂无红紫。以为不实无,除指乃能已。

此中除指方,有虑即罪己。内抱明白翁,步步皆能视。

如我曹溪言,知识从内扯。正念名佛生,邪念名佛死。

一座安乐窝,年来皆颓圮。为报高明人,相助以为理。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