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 其三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法海吾师许共游,华胥智水出轻舟。华斋别号绀宫起,镌佛霜刀慧刃投。

玉树笔花还着意,金绳雪干总须留。秦淮月色光无限,坐对萧萧芦荻洲。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山东道中

明代 释今无

鸡鸣天未曙,各自理征鞭。路滑畏行石,喉乾望打尖。

密云依小屋,荒井发虚烟。记得庐山麓,松高看鹿眠。

古渡渔翁

明代 释今无

归舟古渡头,水急沙力薄。参差水竹沙,石头何磊落。

高浪见渔翁,肤黑发益白。尽日守缯缴,交谈见素朴。

称彼读书人,云是游仙客。家住河上村,近亦走风鹤。

天不眷微生,难以事耕凿。膝边两小儿,食鱼弃鱼骼。

岂知翁力竭,十缯九不获。世路多艰虞,人生苦缠縳。

万事可镜心,兹游信行乐。

送程大匡归庐陵

明代 释今无

故园松竹经年别,两粤风烟此日归。幸不遇人知己在,竟无好梦与心违。

云开庾岭梅花小,风落章江朔雪微。喂犊负薪无不可,牢骚一滴莫沾衣。

喜梦也学士与赵铁源典闱见过

明代 释今无

沧海骊珠已尽收,华轩喜得接风流。高怀愈觉文光远,标致空宜岭月秋。

酒入花田潮正满,迹当奇甸赋能酬。联舫况有词林客,三笑山门话未休。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五丝续命觉难牢,种树先寻丈二高。旋有烟云归户牖,即供吟笑助蓬蒿。

花开映彻千层锦,风摵喧成八月涛。髣髴峄山分异种,淹留名久入词骚。

罗浮红鸟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月落巫山望帝归,啼残飞不到山眉。鲍姑旧日留丹种,啄得春禽老翠微。

过山海关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百簇旌旗出,惊看令尹才。烟尘空自绕,锁钥几曾开。

鬼箓宣名姓,刀边问去来。更怜图貌后,尤似暴鱼腮。

寄何朗水

明代 释今无

风涛定后意愈深,俯仰閒情见古今。绿玉自多垂钓地,锦堂还似住山心。

尚书旧业存青史,诗句高名彻碧岑。近食丹砂知几斛,鬓边霜色未曾侵。

闻某故人得子此寄

明代 释今无

渥洼千里育神驹,白月光开掌上珠。白十文星原未老,一株玉树岂云孤。

龙门有李看争御,禄阁无刘继此儒。远想故人多好事,为君欢喜望云衢。

送诸子下第还琼海

明代 释今无

摇落先悲秋气凄,谁怜剑锷擅铜溪。溟南有翼羞羊角,冀北无群笑马蹄。

苦竹渡头椰酒冷,阳春山下黑猿啼。重逢讲彻无生话,客里清歌试一提。

兄弟入泮宫

明代 释今无

太乙光分照玉毫,蓬莱应得占金鳌。蓬朝藻丽原无匹,八代声华此独高。

姓字双钩悬桂魄,鲲鹏蓬月起云涛。凌烟阁上连牛斗,喜见朱轮映锦袍。

辽海舟中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落日孤舟晚,临风四望穷。鹤飞低近浪,云起远浮空。

水怒人心善,霞明世界红。去年行碛雪,不与此情同。

宿沙岭遣寓诸先入牛庄

明代 释今无

五夜余当至,朝霜尔且行。欲向好师友,先依难弟兄。

去时生是重,归日死为轻。河上冰还薄,随人切老成。

送王伯子还宁晋

明代 释今无

我昔张帆游琼海,天荒地老愁心改。天客红唇啸益悲,鲛人泪眼珠难采。

连石日沉天地昏,妖氛瘴雾如飞尘。此身已作仲文树,无复生意当青春。

斯时得交王大令,飘飘仙气更氤氲。琴声不特吏难欺,还将大略息疮痍。

不种河阳满县花,笔端富丽自豪华。赠予墨滓过一斗,身虽圭组志烟霞。

如今北归朝绛阙,留连惜别珠江月。珠江月色清尤寒,征帆关切到征鞍。

太行秋声井陉里,昔时惯入乞人耳。送君不怨道路长,至今能梦滹沱水。

赠王默庵明府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不移苦节不知长,杉叶青青自带霜。谁薄蟪蛄与朝菌,何如椿树两相忘。

荔支诗 其九

明代 释今无

渔阳朔气胜金刀,四百朱明入梦高。云水如今都是恨,劝君莫忆紫罗袍。

陈柱江应策不第以诗慰之且言别

明代 释今无

风流名已帝京闻,惊座陈家复见君。自有富钩归贾客,更无贫铗向田文。

他年自展图南翮,此日谁空冀北群。出处穷通非所慰,独怜万里恨凫分。

辽海舟中 其三十四

明代 释今无

十载刻骨恨,一愁一断绝。何日归去来,墓前洒馀血。

泊阅江楼下

明代 释今无

暮云笼湿月,杰阁敞江涛。虹影摇层敞,樯阴泊一舠。

偶来非是客,频望岂为劳。广派虚声阔,群峰夜气高。

游人悬榻静,归鹤掩窗号。地即遗弓处,人皆市砚曹。

树芳偏叫狖,潮落见乘鳌。对此空江里,馀心满布袍。

到辽阳呈剩师叔

明代 释今无

深雪夜行尽,严风昼复吹。尺书欣已达,稽首竟无辞。

欲话匡山苦,徒令老大悲。未堪供棒喝,不是汾州儿。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