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凤城归舟次石壁逢罗守阃学制野泊苶话

凤城归舟次石壁逢罗守阃学制野泊苶话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客途宽,忽得相逢野泊难。忽鬓有谁怜老衲,问年无计惜穷官。

閒云远远侵茶绿,春草茸茸着雾寒。吟尽奚囊好诗句,黄昏长薄散金盘。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送吴伯子林君振入都廷试

明代 释今无

南溟已化翼如鹏,御苑芳菲柳色轻。三策久能陈治体,千秋终古重儒生。

岭头雪影春尤好,客路乡心月自明。閒着短蓑江上望,思君时复听莺声。

题腰跕旅店壁

明代 释今无

此意岂当詶日月,乾坤无处寄閒身。道傍多少虬髯客,尽是区区行路人。

寿池月

明代 释今无

十年共建千年刹,一劫同君万劫心。击鼓隔溪犹及响,莫将閒静祝高岑。

湟川舟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日沈碧水气佳哉,曲折波涛吼晚雷。唽呖鸟啼山大伯,高低石长水杨梅。

船因买缆经时住,花为无人尽意开。路接雁回峰较近,干戈阻绝雁应回。

黄扶升陶昭美苏式容何玉琪过访次韵奉答

明代 释今无

不厌拖鞋礼数疏,江干长得接高车。经多乱世应探道,阅尽时人莫读书。

白发可堪频过雁,黄尘何事苦乘驴。山中无限清凉地,岂独田田几叶蕖。

琼山诸秀才秋闱不第诗送之归

明代 释今无

男儿负所学,挟笔干时贤。所求贵得志,展翼青云巅。

家住扶桑下,门临铜柱边。海水一万里,崎岖路几千。

只身涉溟渤,行李滋蛮烟。富贵如可求,艰难甘弃捐。

讵意竹箭流,还教点额旋。孙阳实未来,绝尘徒自怜。

且归玩沧海,五车恣幽研。他年一昂首,自然摩高天。

石房垂椰叶,芸室烧龙涎。药苗穿篱秀,秋韭割来鲜。

烹鸡下美酒,茉莉薰昼眠。人生有如此,圭组何必先。

我本谈空士,旧游曾留连。道义既云合,交情良亦坚。

相订或重来,开池种白莲。今转送君去,殷勤一赠言。

客路日易短,寒螀啼君前。悲欢岂有定,倚仗久难诠。

五尺何多力,万事如钩连。秉心皈绣佛,胜着祖生鞭。

湟川舟中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渐老思为适意行,波涛不定辄相惊。更筹夜听山营急,米价时闻估客增。

天拥芙蓉青黛暗,风传谢豹夕阳明。桅樯尽日巑岏里,恶怪心头事未平。

祝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七十斑衣鬓未霜,瑶池高晏出霓裳。人间乐事如天上,玉臂兰孙酒一双。

蔡母祝词

明代 释今无

又见麻姑降蔡家,齐飞三凤拥红霞。齐中琪树年年绿,堂上珠帘日日赊。

青鸟不须归洞口,白云今又沃仙花。兰孙满地无馀事,绣佛惟閒爇马芽。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 ...

明代 释今无

轻心曾度帝城春,无力空伤别后神。马上扬鞭裾是血,碛中回首路成尘。

酒泉未可为僧舍,梅雨空教哭若人。宋玉有愁何处写,不禁风捲芰荷身。

寿祖印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老母今年八十馀,编蒲何似施方书。时归双袖新梨栗,舞綵人间定不如。

赠王默庵明府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击案同君水一杯,爱君住劫贯风雷。分明一纸悲秋赋,只当长歌读几回。

喜舒亦恒相见金陵

明代 释今无

数年一水限相思,此日穷途握手时。今古秦淮空见月,风尘湖海意同谁。

灵台宝镜光无碍,幕府莲花去莫迟。便是空王真弟子,与君长作水云期。

次韵答孔弼生孝廉

明代 释今无

龙泉一振已称奇,百二山河气便衰。欲集心斋捐俗听,频招鸾影插梧枝。

村头水满浮新月,树下风甜起逸思。料理暮年须却埽,莫教世上易相疑。

寄答足两

明代 释今无

车声才歇接离缄,旧绪新愁两不堪。添钵三秋怜海外,驮经万里忆江南。

芳菲药碗闻初覆,妙密鸿词且莫参。匡阜易深漂麦僻,好开怀抱笑高杉。

游曹溪与任崧翰宪使作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驰驱无计息贤劳,风雅文坛惯自操。千朵芙蓉云外瘦,一行鹓鹭日边高。

本来堂好疑青琐,明镜台方现白毫。木叶夜来风战急,满庭花雨泛江涛。

荔支诗 其二十一

明代 释今无

一回寒梦到仙羊,认得溪头旧日香。朔气打窗惊又醒,分明失却五云浆。

姚玉郎秋捷

明代 释今无

桂枝折得应培树,云路将锄好照心。只是平常贤圣理,也须仔细学人寻。

月光午夜天河满,花气三春地脉深。从此金门一献赋,喜看声誉动词林。

晓发杨村

明代 释今无

晓月到垂地,残星入半江。涧云当路白,柳叶向人黄。

豫水三千远,关门十日长。到时鸿过尽,沙气拥斜阳。

篁村探梅后月夜泊舟龙溪江口同澹归乐说觉薰乘消汝得纯铸分赋得天 ...

明代 释今无

尚有馀香袭晚天,大江明月泊归船。望穷空际疑霜隐,坐起寒潮见鹤眠。

星斗到襟浮不稳,云山老我未孤骞。陆沉无限情难遣,只在相看两鬓边。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