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徐武原归白门先定灵谷之约兼寄令兄周来道兄索寄宣纸入岭

送徐武原归白门先定灵谷之约兼寄令兄周来道兄索寄宣纸入岭

明代 释今无

钟山月色寺中梅,最爱山头坐雪堆。今日倦游归海国,他年相约共林隈。

霜花过岭侵行李,松影还家覆酒杯。长想阿兄金玉句,肯将宣纸捲诗来。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十一

明代 释今无

竹窗记得辽阳雪,未必凄清似此多。我亦馀生知有道,等閒无奈后昆何。

辽海舟中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一鱼扑船来,舟子持钩掷。万事可失身,人心只好杀。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燕山尚有结茅茨,数载交情一梦辞。未丧此心君正活,难忘旧日我长悲。

寒风有意吹松柏,墓草无情爱别离。似种冬青遗恨在,刺桐高发向南枝。

送刘峡石侍御终养归寿春

明代 释今无

官舟归去粤江浔,北阙陈情见此心。旅食久愁清橐少,高吟长忆旷怀深。

岭头黄叶当秋下,天上青云过眼阴。却较二疏尤洒落,宗人那得散黄金。

寿祖印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搦管为文先气节,裁诗亦自爱閒情。花栏药圃焚香后,吟彻西邻月未生。

送张东全副戎之京

明代 释今无

玉剑光芒尚绕身,沧波万里拥归津。霸陵未必长能醉,圯上其如有此人。

五岭风烟侵旅鬓,九重心事怆孤臣。他时准备相逢处,一笑辕门甲胄新。

赠项进其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白岳真人降紫云,一星今见岭南分。回看申甫俱凡质,魏宝隋珠已属君。

书生入戎马之场歌赠夏继先兼送还镇海安

明代 释今无

君不见当年班生投笔起,骞腾宝剑驱千里。风云气节相激昂,富贵功名堪自取。

伏生九十诵陈经,烈士敲碎玉壶冰。壮心不使暮年惜,绿发成名入青冥。

我观夏生骨节奇,青衫弃却扬清徽。龙骧凛凛誇逸足,双瞳闪闪长庚微。

经学丹青精以练,杜公武库何须羡。赞匡果毅取临时,金刚玉润如轰电。

横海楼船见大旌,修成战具东瓯平。铜柱界边宽眼力,吟成好句彻沧溟。

两年驻纛五羊东,扁舟萧寺时相逢。笑语但看鸥鸟下,此心不向时人通。

牛头道者智威师,重岩学道悬雕弓。今日送君归旧镇,疮痍息后期芳踪。

寿公洁尚总戎

明代 释今无

带砺高天府,簪缨显将星。祥光冲剑上,神气压云平。

喷薄空千里,驱驰肃万灵。烟消铜柱国,月满尉陀城。

妙略韬钤秘,风流翰墨馨。紫庭尊节制,绿发重经营。

地轴如车转,天河似槊横。葳蕤云物丽,想像瑞烟升。

玉海寒吹静,金门夜舞轻。既看云作锦,还倚玉为屏。

雨露先文德,干旌合至诚。凌烟腾卫霍,涷蕊傲霜冰。

庙算师黄石,英才诞白精。鹫峰原有嘱,莲域岂无情。

宝树频衔鹤,春光会啭莺。诸天齐福力,四海集威名。

佛地珠还朗,波旬钺可惊。彭篯谁得似,丹井缕烟生。

和澹归韵九首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鸡鸣又逐下山风,星落云重路尚蒙。未出朝暾烟在水,既归华表鹤离空。

人间寒热一身里,大地悲凉百岁中。世去时移看若此,力穷心拙道还穷。

和澹归韵九首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即使重裘也觉寒,推蓬枕畔见层峦。去憎乱石堆高岸,归爱轻帆吼夜湍。

无数云霞迂笑傲,几多鸥鸟自蹒跚。近怀不是重重恶,一月那伤行路难。

辽阳怀顿修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愁月偏高照,不与众山齐。仰面云侵帽,低头泪及泥。

鸟声虚旷野,虎迹印前溪。细想金山寺,寒钟为尔凄。

寿吴采臣粮宪

明代 释今无

仙郡开初绕径香,罗浮佳气入春光。隋珠词赋名偏重,粤甸烟云望独长。

坐听鸡声深国计,暗消民瘼引清觞。蓬山一路笙箫起,只在鸿才玉署旁。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十二

明代 释今无

博望当年漫泛槎,此生萍梗是无家。谁言华表堪闻鹤,那见人间可驻霞。

祝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七十斑衣鬓未霜,瑶池高晏出霓裳。人间乐事如天上,玉臂兰孙酒一双。

辽海舟中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不识伤心处,征蓬旅泊时。一宵频雨雪,千里尽流澌。

石色看天近,云根出海迟。余生多所慨,自觉愧冯夷。

寿吕明府宸铭

明代 释今无

东山遥望起烟涛,斗气泷声一并高。黄菊偏宜今日酒,紫云先兆昔年刀。

栽成桐树栖鸾翼,煮老丹砂变鹤毛。更省俸钱供布地,绀宫长此祝僧袍。

湟川路中寄徐方伯浩然

明代 释今无

封事知当达圣衷,天南借寇与人同。三年暗泪谁堪滴,百万军输岂易供。

衰病诏应传五凤,紫薇星得曜飞龙。遐陬共有嘉鱼颂,凝碧诗犹入国风。

寄寿阳春令尚钦臣

明代 释今无

苍龙衔月得清凉,雪岳长摇午夜光。宝鸭香薰吹绣幔,银筝曲度见文章。

养成和气阳春起,结就名山白社长。七色巧装金玉管,一编专为写循良。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 ...

明代 释今无

归舟一路起寒鸦,蜡屐闻香已印花。粤峤云林原卤莽,南中词赋本豪华。

接篱斜见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我亦趋归空伫立,山童报客早还家。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