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怀杨汝邻明府

寄怀杨汝邻明府

明代 释今无

相见何须识姓名,居然到处水云清。竹间风起僧犹语,池上莲开月正明。

银印栽花心自寂,玉壶作宦眼原轻。此心一向怀君好,塞雁寒烟隔一城。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至麻步

明代 释今无

石匠遗馀荫,云根拥独牢。戒心惊虎兕,麻步见旌旄。

水急青天破,松长白鹤高。物情徒顺适,人外复波涛。

寿王凤羽大兄

明代 释今无

松柏日以茂,趋庭意自温。道情添肺腑,语笑重朝昏。

玉润昆冈厚,珠明合浦存。圣贤真实义,斯世向谁言。

探梅夏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殷勤觅得此林中,玉蕊粘人落不穷。树底漫行窥晓日,山头独坐爱微风。

孤烟直起前村火,群鹤斜飞极浦空。何日谢人无一事,尽将身世付洪濛。

过山海关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百簇旌旗出,惊看令尹才。烟尘空自绕,锁钥几曾开。

鬼箓宣名姓,刀边问去来。更怜图貌后,尤似暴鱼腮。

送徐进士元定归南昌

明代 释今无

南州声价喜相投,几日旋惊送早秋。岂为明珠游海上,终宜大道在峰头。

旌弓行见招金马,星斗频看照玉楼。我挹粤云思共语,綵笺何处寄风流。

咏面壁初祖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梁园魏苑不多程,一别无人识姓名。月里兔归原羿妇,罗中人语是秦鹦。

刊山琴斧须难折,入海狂波莫乱迎。兀兀微微相非相,天龙长此护云旌。

赠汪汉翀

明代 释今无

大药金炉壮,琼霏玉蕊多。一身攒地脉,六腑集天和。

理极通黄道,功深转绛河。罗浮仙未远,缑岭鹤还过。

事剧腹犹捧,声停气即呵。静床降宿酒,活水长新荷。

官饮葛洪井,堂开安乐窝。龙门能揖客,鸟道岂乘骡。

折节趋司马,交情定鸟窠。畏途悲踯躅,睡眼得摩娑。

此道存霄壤,年年在薜萝。

留别即兄

明代 释今无

哭罢穷途笑步兵,秋山病叶一身轻。木瓢潦倒人烟饭,竹笠萧条塞雪声。

去住每怜予有恨,别离愈爱汝无情。感公古亦怀冰者,大法依然属老成。

寿旋庵都寺六十

明代 释今无

百岁是人皆草草,惟君六十事堪称。尽将私橐成丛席,结束孤心礼上乘。

月照夜涛秋叶静,潮归杰阁海门平。铺成白玉黄金地,不与燕然共勒铭。

赠王默庵明府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击案同君水一杯,爱君住劫贯风雷。分明一纸悲秋赋,只当长歌读几回。

将米从蛋户换得鲤鱼一尾重二十斤鲇鱼一尾重三十六斤放生

明代 释今无

方乞桃花米,先将换活鱼。红云生锦浪,绿背拔青蕖。

万事浮生似,孤舟且慰予。龙门他日起,风雨慎村庐。

登问归亭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天风吹落到炎州,今日登临匪昔游。文士有怀应载笔,閒僧无事独孤舟。

深根古柏通莲座,嫩叶新松荫石头。破衲岂宜罨画里,又栘竹节上层楼。

与胡潜夫乞药戏赠

明代 释今无

借问胡潜老,如何药似神。一杯才仰药,五内觉津津。

须臾谷气次第出,博山沉麝那能敌。胸中积滞得轻松,虽留微痛意已适。

夜来齿腭发澹味,舌根却似寒泉洗。澹极依稀翻胃来,寒热之气想分开。

今日更乞下一帖,午后便欲得煎煨。除痛除澹最要紧,二竖若去即安枕。

药赋烦君念一遍,轻重加减见本领。医王之手见高处,医王兼更有佳句。

昨闻和得岑字诗,悤悤未问君已去。诗学离骚让楚中,楚歌一起皆天风。

离奇崒嵂兼光怪,使人读之声浑雄。豫章未必胜楚材,此事还须自问公。

费君之药亦此事,病根无日得轻利。一捧楚诗开口笑,邪风尽入病难料。

药囊更蓄五色线,肠若断时君不见。但闻推折擘缯声,须君下手如飞箭。

寿喻耕三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琼海惊波共客心,百年踪迹在长林。宦情已少閒情溢,自有桃源深又深。

寄别耻若师沈阳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吾道萧条惯客程,年年秋动别离情。海天一色云千里,寒角三更雁几声。

送严鼎臣之京

明代 释今无

海国春风早,君行及上京。材当求圣主,学本为苍生。

写月名尤俊,闻经意更诚。吾师归隐处,来往仗前程。

寄怀杨汝邻明府

明代 释今无

相见何须识姓名,居然到处水云清。竹间风起僧犹语,池上莲开月正明。

银印栽花心自寂,玉壶作宦眼原轻。此心一向怀君好,塞雁寒烟隔一城。

丘太史曙戒同汪汉翀周鹤田见过王伯子亦忽至自琼州喜赋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捧仙舠,猎猎摩空鹤盖摇。圭组情深怜物外,鹿麋步懒愧高霄。

座中惊散阳春调,钵底盛多白玉瑶。更喜琼南王大令,双凫如鹤到偏遥。

和吴采臣粮宪九日书怀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暂时抱膝此情佳,落落丹枫伴客怀。赋就江南文思拙,望穷塞北雁行乖。

岛中日月留银瓮,世上风尘惜铁鞋。洞鹤不来金薤冷,敲冰谁热品头柴。

湟川舟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日沈碧水气佳哉,曲折波涛吼晚雷。唽呖鸟啼山大伯,高低石长水杨梅。

船因买缆经时住,花为无人尽意开。路接雁回峰较近,干戈阻绝雁应回。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