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苏颂
寄题吴兴墨妙亭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清晖茅亭
和林成之五题·城南
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
与诸同僚偶会赋八题·坐久月初上
次韵奉酬签判吕殿丞燕集西湖
送李留后赴镇天平
发柳河
方公说通直见示与小子京和答棋诗四篇因次本
方公说通直见示与小子京和答棋诗四篇因次本韵继蒙宠惠前后凡十五 ...
久从閒僻向沧池,忽见嘉宾喜可知。触热正烦思美荫,卧疴方苦遘良师。
欲留尽兴时须饮,要取忘忧祗有棋。二者已欣陪造适,解颐仍得鼎来诗。
次韵孔平仲学士详定次口占
再和暮春
和林乔年学士
和使回过松子岭
宣仁圣烈皇后挽辞五首
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
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
次韵王伯益同年留别二首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350篇诗文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女郎台
和孙节推寄罗发运
送若讷上人归衢州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五言六韵诗一首
过新馆罕见居人
和朱纯臣兵部上巳锡宴
太平守梅学士隔阔累年会遇京口喜道旧故特枉
走笔奉酬签判殿丞游思上人院
过摘星岭
和蒋颖叔亳州矮桧
诸公和雷字韵茶诗四绝句外复有继作辄续二篇
和游中京镇国寺
司徒侍中杜正献公挽辞五首
司徒侍中杜正献公挽辞五首 其三
送洞霄宫王文玉学士归吴
答胡完夫示及四和前篇
和吴仲庶待制见寄
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
昨日纳还公择诗卷相次复示三篇不独说茶曲尽其妙加以敏捷不易追攀 ...
再和倒韵
诸公唱和多记经历之事因感昔游复用元韵凡三
解秩西还夕次葛驿二通判与签判学士留府诸君
尚书左丞赠开府仪同三司邓公挽辞三首
又和蹇侍郎七言四韵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口号
和兖弟到郡先寄
致政侍读孙蔓叔挽辞二首
和宋次道戊午岁馆中曝书画
离广平
次韵久雨言怀
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 其一
同赋山寺郁李花
王侍郎挽辞二首
沙陁路
次韵孙莘老司谏见寄
和过神水沙碛
次韵阳行先游招隐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
和李子仪寄吴仲庶
省中早出与同僚过谭文思西轩咏太湖石
即席分韵送李才元学士守临邛
和吴仲庶寄李子仪
次韵王正仲蒲传正二月十五日奉祠高禖二首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其三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 其一
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和土河馆遇小雪
宣甫随行有端石茶匣甚佳道中为仆夫所损某见之谓微瑕无伤寻蒙送示 ...
和府推官冬菊
又和春日对酒
和北游
朝议大夫致仕张公挽辞二首
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 其一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四望亭
三月二日奉诏赴西园曲宴席上赋呈致政开府太
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
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