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唐之淳
盘谷先生贤伯叔,棣萼荧荧照岩谷。伯也仕宋不仕元,叔也居家不干禄。
一门恂恂服儒雅,讲道哦诗化乡族。白云原上扫烟霞,桐君山中友麋鹿。
当时故老歌黍离,前代龙头秉钧轴。先生谢病王公起,方守再来留相辱。
弟兄心事向谁诉,钓台苍苍江水绿。百年寿考摧栋梁,双冢青葱荫松竹。
幽光潜德谁所写,阡表埋名耀珠玉。荣名过眼等流电,节义于人有馀馥。
后来孙子亦多贤,带经锄田故山麓。到今过者仰高风,草际碑文再三读。
千里有诗见贻次韵以答
自入秋来相见频,手挥谈麈爱清新。三冬文史青灯夜,七尺丰姿玉树春。
马上射生闻胆略,坐间写诏得精神。尔家慈母王家女,宅相于今见此人。
堤上行
桃枝著叶杨枝软,芹芽出土蒲芽短。堤边人唱蹋春词,河豚吹雨晴江暖。
过江浦县与高昂霄联句
西收风正一帆开,江浦城高晓角催。初日晴分骆驼岭,五云光涌凤凰台。
驿亭旗影藏新柳,野店醅香带落梅。北望醉翁亭子到,欲寻遗刻步苍苔。
又和颐庵见贻韵
自别金陵笑语稀,中途相见得相依。也知幕府无多客,共候将军几日归。
是夜蒙公相寄示三首因用韵以成 其三
淮北淮南两地情,藕花菱子月三更。心同老鹤无多睡,听得东轩剪烛声。
奉和公相池河驿中留示之韵
君亲俱在念,风雨肯迟留。不作随阳雁,真如泛水鸥。
寸心驰万里,一日似三秋。料得承恩处,南薰五凤楼。
奉和公相韵
小雨湿斜晖,残红阁翠微。寺遥僧过少,河涨客来稀。
习静留云住,乘閒放鹤飞。几农侵月散,知罢桔槔归。
马上 其一
谷深风急帽檐斜,满眼寒云满面沙。骑马过山看不尽,更多芳树没人家。
和颐庵安山湖对月之韵
月白际高天,波明灭远川。风声羌管细,星影酒杯圆。
去雁穿云幕,惊鸥响荻鞭。将军占破敌,太白更西边。
泊五河县
夜泊淮堤近五河,恶风吹面叹蹉跎。青山更比吴中少,绿浪翻同汉水多。
去国何须事弓剑,思亲有泪落烟波。三千里外江南客,却倚月明闻楚歌。
凤阳府
青天雨黄沙,白日赤若血。孤城临长河,况在苦寒节。
去城五里近,仄径又西折。税车槐屋下,几榻稍罗列。
况乃公子贤,馈酒甚清冽。仆人半已睡,呼起沾口舌。
饥寒固已慰,羁旅亦可悦。山鸟则在巢,家鸡则于桀。
我异鸟与鸡,奔驰何时歇。
奉怀白先生兼寄二公子方大参
临流脉脉怀归客,检历匆匆欲尽年。公子坐分除夜酒,故侯来渡夕阳船。
灯前乡梦烦龟卜,霞外仙书倩鹤传。谁道相违不相忆,心同淮泗日洄沿。
送贡士会试
别酒频频把,离弦款款听。旧霜枫叶赤,新雨柳条青。
月斧看修桂,牛刀试发硎。故山空蕙帐,谁照读书萤。
忆吴越风景 其四
最忆吴中与越中,黄梅时节雨濛濛。松间采术寻真侣,竹下分茶立小童。
千顷白云丹井月,数行青纻酒楼风。于今忽作边城客,破帽戎衣逐塞鸿。
石门口
羽檄徵兵下朔方,三军已过古渔阳。天连沙草春无尽,雪点周庐夜有光。
后顾车箱疑甲第,前驱驰马若群羊。据鞍莫赋从军曲,留记成功轶汉唐。
怀乡中马蔡三友生 其二
古碣时时读,长河处处通。所嗟行役地,不与故人同。
雀啅深愁雪,鱼吹细起风。尺书虽满纸,鸿雁几曾逢。
望钟山有怀灵谷浚禅师分韵得灵字
城外钟山山外寺,惯曾看对不曾经。东家骏马客骑去,西土经书亦爱听。
何得烟霞回俗客,便将文字乞山灵。晓来风雨添秋爽,惟见晴岚满郭青。
扬子桥
白浪迎船走玉龙,船头人听广陵钟。朱帘寂寞琼花落,二十四桥空碧峰。
秋日杂题 其二
蠮螉塞外风吹雨,鸡鹿山头露欲霜。为恐寒惊慈母线,起来先著旧衣裳。
滁山道中杂题 其八
公馆借吟诗,行厨送午炊。数株临水柳,曾得系金羁。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265篇诗文
雨中遣兴二首 其一
滁山道中杂题 其十二
东昌府
登蓟州城楼得园字
登独乐寺观音阁得闻字
拟唐人游仙二首 其二
重游香林寺得游字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因拟作五首奉献 其五
是夜蒙公相寄示三首因用韵以成 其二
奉怀国公大公兼寄杨镇抚
秋日杂题 其八
和徐公子怀公相两岁不得同赏端午韵
忆吴越风景 其六
赋崔彦晖雪林小隐
访马参卿得微字
马上 其二
滁山道中杂题 其六
读左氏新作
途中览古
奉和忆邳城寓馆之韵
送兰古春往淞江兼寄杨林寺如一庵 其一
重至邳州
滁山道中杂题 其三
通州抵三河县道上与李高二公子联句
自徐抵宿道中纪事有怀北平颐庵公松轩公子
九日得乡字
五月望夜六王川对月
秋日杂题 其一
雨窗睡起赋得浪字
客睡
寄香林僧得听字
送一斋公子还凤阳四首 其三
风雨叹
涂阳八咏 其五 温泉煖浪
李龙眠画雪中捕鱼图
滁山道中杂题 其九
营中口号
夹沟驿待后船不至
道中怀故乡诸友
神仙驿晓发
清流关晓望
夹马营
军屋燕
滁州逢王云庄谈蔡萝屋
对昏镜
三月十五日夜对月
舟中对花
六月十日夜宿江上韩桥店
泊两河口
滁山道中杂题 其四
忆吴越风景 其三
四月十五日夜潞阳看月
元夕次孟熙韵
次日过安山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